對於孩子而言,這個世界充滿了美好與歡樂,他們總是在無憂無慮中成長,他們的幸福常常被成年人所羡慕。
但是, 在我們身邊卻不枉有本應該處於花季的孩子,卻早早就背負起了莫大的壓力。
似乎開心快樂與他們無關,傷心難過早已充斥著生活。就在幾天以前,我看到網上發佈了這樣一則新聞:
一個年僅12歲大的少年在給家人留了一封「遺書」以後,便選擇用跳樓的方式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直到最後,就連遺體也不願意被送回家,這又將是對家庭懷揣著多大的痛與恨啊!
經過瞭解得知, 原來是孩子的父母對男孩的學習成績有很高的要求,總是十分嚴厲。甚至不惜孩子的課餘時間,以至於孩子內心感到十分的壓抑。

很多人不禁感慨道: 相比原先的苦日子,現在的孩子簡直太幸福了,可是為何心態會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呢?
或許讓孩子感受到絕望,選擇自殺的原因並非只是單方面的,還有來自外界、家長等多方面綜合的結果。
社會競爭的激烈,階級固化給孩子帶來了深深的焦慮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優秀,創造更多的價值。因此, 攀比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常態,比較誰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比較誰家孩子會的特長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