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33歲的翠花公主突然病逝。康熙聽說唯一的姐姐去世,頓時痛哭流涕,一旁已經73歲的奶奶孝莊,也止不住淚水,邊哭邊哽咽道:「她走了······我對不起這個孫女,是我害了她啊!」
哭過后,康熙起身,當即下旨:用八眼半透龍碑(僅次于最尊貴的九眼龍碑),厚葬公主,把她送到鰲拜的祖墳去。
說完,他提起筆,親自為姐姐寫起碑文,可淚水還是止不住地滴到紙上。
翠花公主是誰?她的死,為何會讓孝莊和康熙如此反應?
堂堂大清公主為何有翠花這麼接地氣的稱呼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翠花公主。
一、小福星降生,溫暖孝莊冰冷的心
1653年,翠花公主的母親,庶妃楊氏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即將生產。 整個后宮的眼睛,也都盯在她的肚子上。
可是看到孩子的第一眼后,她卻再也高興不起來。 對于一個后宮的嬪妃來說,生女兒只能遠嫁,只有生兒子才算有了依靠。
雖然,翠花公主的出生,沒有給母親帶來多少歡樂。
但她是一個倔強的小孩,愣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硬生生的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作為后宮的小公主,每天有眾多的宮人圍在身邊伺候,錦衣玉食,綾羅綢緞,但這些絲毫沒有給翠花公主養出公主病,相反,她一點兒沒有公主架子。
她樂觀活潑開朗,像一個開心果一樣,總能給身邊人帶來歡樂。
在她的眼中,所有人都是她的親人,包括身邊的仆人,有時她會跑去跟仆人一起吃飯,一起玩耍。
就這樣,翠花公主在大家的呵護下,一點點長大。
在她五六歲時,順治接連出生的幾個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存活下來的很少。
而翠花公主作為唯一一個長大的公主,讓父親和奶奶都對她特別疼愛。
可此時,順治與母親孝莊因為廢后問題,已經時常爭吵。同時,順治還把孝莊一點兒也不喜歡的董鄂妃娶進后宮。
不但如此,在朝堂上,順治也與母親孝莊政見不合,氣得孝莊常常獨自流淚。
3個女兒都已遠嫁蒙古,在身邊的兒子,又有總跟她反著來,每當想到這,孝莊都十分傷心。
但慢慢的,這個唯一長大的小公主,慢慢地走進了奶奶的世界。
每當她看到奶奶傷心時,總會想方設法地去逗奶奶開心。
她也與弟弟康熙熟絡起來,總會看著弟弟笑。
她也時常把自己的好吃的留下來,帶去給奶奶和弟弟品嘗 。
看著翠花公主為她做的一切,孝莊這顆冰冷的心,逐漸地被融化了,康熙也十分喜歡這個親姐姐。
可在翠花公主9歲這年,24歲的順治突然病逝。
一下打亂了,翠花公主的后宮生活。
二、為穩住鰲拜,翠花公主出嫁
好在,有奶奶孝莊運籌帷幄,她在順治去世后,急忙找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當眾宣布,任命他們為輔政四大臣,來輔佐弟弟康熙,才不至于讓整個朝廷癱瘓。
開始,這一切都在奶奶孝莊的掌握中。
雖然沒有了父皇的疼愛,但翠花公主的生活,暫時來看,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她還可以每天無憂無慮地享受自己的公主時光,偶爾去跟奶奶和弟弟重溫親情。
孝莊看著身邊唯一的一個孫女兒,逐漸的長大。
她在高興的同時,心里也開始了思索。
原來,曾經的四大輔臣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在外人看來,鰲拜被他放在了四大輔臣的末位。可她自己明白,輔政大權最后一定會落入鰲拜的手中。
這也是她故意的安排。
因為,鰲拜是他們家最忠誠的臣子。當年,如果沒有鰲拜,皇位怎麼輪也輪不到順治頭上。
可以說,沒有鰲拜就沒有順治。
正是因為她看到了鰲拜的忠心耿耿,才愿意把輔政大權交到鰲拜手中。
只可惜,她還是看錯了人。
鰲拜自從獨掌輔政大權以后,開始囂張跋扈,甚至根本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中。
當奶奶的孝莊,看到這一幕,自然不會讓鰲拜繼續猖狂下去。
為了先穩住鰲拜,讓康熙更好地積蓄力量,她做出了一個決定:與鰲拜聯姻。
可滿后宮看去,此時能出嫁的公主,只能是她唯一的孫女翠花公主。
想到這兒,孝莊的心在滴血。
但為了大清王朝,她還是咬牙做了這個決定:送翠花公主出嫁。
15歲這年,天真的翠花公主特別開心,準備出嫁。
作為順治唯一成年的公主,嫁的又是當朝權臣鰲拜親弟弟巴哈之子訥爾杜。
據《清圣祖實錄》記載:康熙六年二月,以內大臣巴哈子訥爾杜尚和碩公主,授為和碩額駙,公主時年15歲。
更重要的一點是,她終于可以不用像姑姑們一樣,遠嫁漠北草原,而是直接留在皇城,這是多少大清公主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可翠花公主不知道的是,就在她歡天喜地出嫁的這一天,她的奶奶早已哭成個淚人兒。
孝莊心里自然明白,表面上孫女是風光出嫁,而實則是被她推進了火坑。
三、鰲拜被擒,翠花公主開始不人不鬼地生活
婚后,翠花公主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在內,有奶奶孝莊和弟弟康熙的疼愛,而在外,又有丈夫訥爾杜的守護。
可以說,當時沒有比翠花公主更幸福的女人。
而她的出嫁,也確實讓鰲拜放下了對康熙的防備,放松了警惕。
然而,好景不長,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就在翠花公主結婚后的第2年,16歲的康熙在奶奶孝莊的幫助下,終于有了親政的能力和實力。
他毫不猶豫的將鰲拜扳倒,鰲拜家族也全部受到牽連。
作為鰲拜的親侄子,訥爾杜被抄家,革職為民,流放到滿清故地盛京。
據《清圣祖實錄》記載:鰲拜案內,內大臣巴哈系鰲拜胞弟,應將巴哈革職、立斬,家產籍沒,其妻及未分家之子為奴。得旨,巴哈效力年久,免死,寬其籍沒,著革職為民。
翠花公主懵了,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一下從天上摔倒地上。
不得不跟著訥爾杜來到東北老家,過起平常百姓的清苦生活。
因為是親弟弟下的旨意,丈夫家再沒有給過她好臉色,總是指桑罵槐,她聽到后,只能躲在角落里哭泣。
從此,只要碰到婆家人,她都會快速走開,或是先躲起來,避開走。
訥爾杜雖心有怨氣,可他從不在翠花公主面前表露。
只是,翠花公主又怎麼會不知道丈夫的心思呢!她只能每日以淚洗面。
堅強的女人從不會被苦難壓倒。
當她不得不面對眼前的生活時,催化公主除了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她也時常幫著丈夫訥爾杜干一些體力活。
她想通過勞動,來減輕對丈夫的愧疚。
就這樣,翠花公主開始了不人不鬼的生活。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這并不是她最終的結局。
四、重返京城,卻紅顏薄命
康熙親政8年后,他回到故地祭祖。
在一次外出打獵時,竟意外碰到了自己的親姐姐翠花公主。
見到公主的一剎那,康熙簡直不敢相信,眼前又老又丑的村婦,會是他曾經那個開朗樂觀的姐姐。
他快速下馬,奔向姐姐,看到弟弟的一剎那,翠花公主再也忍不住,姐弟倆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康熙是一位仁慈的皇帝,他當然知道,姐姐為了自己搭上了一生的幸福。
隨后,康熙將姐姐一家帶回京城,他想要加倍補償給姐姐。
再次封納爾杜為太子少師。
據《清圣祖實錄》記載:康熙十五年正月,訥爾杜被賜予太子少師之銜。
雖然,她回到了京城,可早已物是人非,她再也變不回那個曾經開朗樂觀,無憂無慮的公主。
然而,經過命運的摧殘,訥爾杜還沒來得及享,就撒手人寰。
丈夫的離去,對翠花公主打擊特別的大,讓她本就脆弱的身體,更是雪上加霜。
她整日郁郁寡歡,在丈夫去世幾年后,她也跟著去了。
這一年,她僅33歲。
五、厚葬翠花公主,入鰲拜祖墳
翠花公主的離去,讓孝莊太后和康熙都特別傷心。
因為翠花公主的一生,正是他們一手造成的,康熙下旨厚葬翠花公主,并將她封為和碩恭愨長公主,葬入鰲拜祖墳。
而翠花公主,下葬位置的村子,名字叫翠花村,當地老百姓都知道這里葬著一位公主,便親切的稱公主為翠花公主。
這個名字一直流傳下來,到現在,人們已經不知道公主的真實姓名。
寫在最后
可能,人們只知道,鰲拜是被孝莊和康熙一起除掉的,可誰又會知道,在這背后,曾經有一位大清公主,搭上了一生的幸福。
翠花公主是不幸的,從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的悲慘結局,她不得不被奶奶和弟弟,當作聯姻工具,做出犧牲。
但是,相對于其他公主而言,翠花公主又是幸運的。
她,小時候能有奶奶、父親、和弟弟的疼愛,這份親情,對于皇宮長大的公主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她嫁出后,雖被流放,但最終還是被弟弟康熙接回,可以繼續享受公主生活。
現在來看,翠花公主沒有錯付,她的付出是值得的,讓康熙得以扳倒鰲拜,換來太平盛世。
關注我@文史齋與您重溫經典歷史故事#我在島嶼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