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為何李世民敢向父親造反,而朱棣卻不敢?看看李世民的底氣!
2023/08/03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他英勇果敢、善于用兵,為唐朝的建立和統一立下赫赫戰功。現如今,雖然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但很多人都認為李世民配「高祖」頭銜。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成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對內以文治天下,對外以武立國,打造了聞名全世界的貞觀之治。明朝時期,有一位與李世民相似的一位皇帝,他便是永樂皇帝朱棣。

朱棣早年被封為燕王,後來因建文皇帝削藩不得不起兵造反,通過靖難之役奪得皇位。登基稱帝后,朱棣對內改善政治發展經濟,對外開拓疆域七下西洋,打造了永樂盛世。

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朱棣,都堪稱雄才大略的皇帝,值得一提的是,兩人雖然都是造反稱帝,但在時間上卻有不同,李世民是向父親李淵造反,而朱棣則是在朱元璋去世后造的反。

為何會如此呢?亦或者說朱棣為何不敢學習李世民向自己的父親造反,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李世民與玄武門之變

根據歷史的記載,唐高祖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居功至偉。 太原起兵的時候,李世民就第一個參與其中,而且還主動勸說李淵順勢而起。

討伐各路軍閥時,李世民也是立下功勞最多的一人,四場大戰奠定了李唐王朝的基礎。第一戰淺水原之戰之戰破薛舉,平定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第二戰并、汾之戰擊敗了宋金剛、劉武周,穩固了李唐王朝的北方,虎牢關一戰又打敗了王世充和竇建德,華北一帶成為李唐王朝的囊中物。

第四戰重創竇建德、劉黑闥和徐圓朗,至此之后李唐成為了最后的勝利者,睥睨群雄一統天下。俗話說得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相比于弟弟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的功勞著實有點少。

歷史上的李建成雖然不像演義中描寫的那麼一無是處,但也僅僅在李唐建立前期有些許功勞,后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長安城當太子爺,輔佐李淵管理國家大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子便認為李世民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他聯合同樣對世民不滿的齊王元吉,并且收買李淵身邊的妃子抹黑李世民,進而奪取他的兵權。

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李建成甚至還給李世民下毒,但最后卻沒有成功。種種的原因交織在一起,兩兄弟的尖銳矛盾爆發,玄武門之變拉開了序幕。

武德九年,李建成建成、李元吉和后宮妃嬪抹黑李世民,讓李淵對二兒子產生了懷疑。在此情況下,李世民干脆先發制人,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并誘騙李建成等人前來,最終誅殺了二人。

玄武門之變當天,李世民率兵進宮控制了李淵,進而威逼李淵將皇位禪讓給自己,李世民登基稱帝,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這便是歷史上知名的玄武門之變。

說完了玄武門之變,咱們再來看看靖難之役,從手段上來說若是李世民屬于「先發制人」,那麼朱棣就屬于「后發制人」,歷史影響力沒有玄武門之變深遠。

朱棣與靖難之役

話說,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后,為了御侮防患便讓諸多的皇子鎮守一方,秦、晉、燕和寧王實力最為強盛。 若是朱標沒死完全可以鎮住這些弟弟,可是在公元1392年朱標死了,朱元璋立太孫朱允炆為皇子。

朱允炆對諸王勢大的問題深感焦慮,于是便聽從內閣人員的建議,對各路藩王進行削藩。周、代、岷、湘和齊諸王的封地先后被剝奪,因手段過于剛猛,還導致湘王自焚而死,讓朱棣感受到了威脅。

朱棣本以為裝瘋賣傻就可以躲過去,奈何朱允炆不給他這個機會,甚至還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最終,朱棣選擇了造反,打著「靖難之名」發動了戰爭。

朱允炆一方雖然兵力強悍,但領兵大將并不行,與朱棣的戰斗屢屢失敗。朱棣雖然能夠屢屢獲勝,但因兵力不足,地盤一直被壓縮在北方無法寸進。

後來,他干脆放棄了后方的大本營,帶著大軍直逼南京城,朱允炆因準備不及時城池被攻破,朱棣贏得了靖難戰爭的勝利,建文皇帝則下落不明。

靖難之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因影響范圍廣、跨度時間長,對大明朝初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玄武門之變則快準狠,所以才會說玄武門之變略勝靖難之役一籌。

有意思的是,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朱元璋曾擔心諸藩王尾大不掉,曾下旨藩王無詔不得回京,即使有詔書也需要一個一個來,藩王之間不能見面。

而在諸多的藩王中,朱元璋最擔心的就是四皇子朱棣,甚至有過殺朱棣以全朱允炆的心思。可是,朱棣卻以草原民族來犯,拒絕了去南京的圣旨,如此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從野史上來,即使朱元璋沒有殺朱棣的心,或許也曾存在過殺朱棣得意。既然如此,當時的朱棣為何不學習李世民,直接起兵造老爹的反呢?

其實這里面的原因很簡單,李世民有兩大特殊權力,朱棣則一樣沒有,也就造成了李世民有著敢于和李淵叫板的權力,而朱棣則沒有這種底氣。

李世民的兩個特殊權力

前文曾提到,李世民通過四場戰爭奠定了大唐統一天下的基礎,因為有這樣巨大的功勞,所以李淵給了兒子一個特權,就是讓他設立一個類似于朝廷的行政機構,主要掌管關東地區的文武大權。

這個機構就是天策府,李世民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地位在諸王之上。天策府既是一個獨立的小朝廷,也是李世民私人的企業,可以招聘人才發展自己的勢力。

當時,李世民在天策府開置文學館,像戰國時期招攬門客一樣收納四方文學之士,這些人最后都成了李世民的謀臣,南征北討期間還網羅了不少猛士。

唐太宗曾設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實天策府時期李世民手下的人才又何止24人,單單「十八學士」就有18人,這還不算李靖、尉遲敬德、侯君集和程咬金等諸多的武將。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李世民權力壯大后,自然有不少人開始攀附,就連李唐皇室子弟也是如此,比如李神通和李孝恭就支持李世民。

總的來說,天策府人才是濟濟一堂,同時也因天策府獨立于朝廷之外,地位還比同級別的官員要高一些(實際權力方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時大唐雖然是李淵執掌,但有一半的權力屬于李世民。

李建成雖然是太子,名譽地位上比李世民高,但實際權力卻不如他。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李世民的天策府可以給手下的人實權、職位,但太子府的官員都只是虛職。

魏征在太子府是「太子洗馬」就相當于秘書,受太子地位的影響可能名譽高,實際權力卻沒有多少。隨著時間的推移,秦王世民有了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李建成卻什麼都沒有。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李建成感覺到李世民威脅到了自己,便想要奪走他的兵權。兄弟兩人的矛盾不斷積累,后期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才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爆發。

可以說,賜給李世民開牙建府的權力,是李淵一生最大的敗筆,玄武門之變他也有一定的責任。除了這一招臭棋之外,李淵還賞賜了李世民一樣東西,那就是財政權。

李淵為了獎勵李世民曾賞賜給他幾個爐子,這幾個爐子可不是普通的爐子,而是可以鑄造錢幣的爐子,換句話來說就是李世民可以自己造錢。

我們都知道,對于一個王朝而言錢就是綜合實力的另一種體現,王朝越有錢實力就會越強大。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李世民有了發行貨幣的權力,只要有足夠的銅便可以造無數的錢。

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之所以會發生,與吳王劉濞有很大的關系,吳王劉濞敢造反就是因為他的封地內有一座銅礦,古代的錢就是銅打造而成的,這便是他造反的底氣(有錢)。

試想一下,李世民做什麼事情都不差錢,甚至于招兵買馬、擴充實力都不成問題。李建成想要做成一件事卻需要朝廷撥款,久而久之他的影響力便不如李世民,心中產生危機感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說玄武門之變并不是什麼偶然事件,而是一種政治發展的必然事件,同時它也不是李世民、李建成兩個人的原因,李淵給李世民特權,看著他一點點坐大而不管,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看到這里或許大家就能明白,為何李世民敢造李淵的反,因為他的勢力早已獨立于朝廷之外,而且還有自己的軍事班底,朱棣則沒有這方面的優勢。

朱棣的軍隊不如南京,北平更沒有鑄造錢幣的銅礦,朱元璋的軍事能力更在朱棣之上,他拿什麼造自己父親的反,朱允炆登基后情況就不同了。

朱元璋一死,朱允炆一方無人能夠與朱棣的軍事能力相比,而朱棣也正是通過這唯一一個大優勢,以「奇兵」打入南京城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
三國時期命運凄慘的6位美女:一位成為玩物,一位被劉備當肉吃了!
2023/08/03
歷史上的3大陽謀:明明知道是個陷阱卻無力反擊,千年來無人能破
2023/08/03
三國有一對奇葩父女,父親亡了曹操的天下,女兒毀了司馬懿的社稷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是司馬懿的克星,諸葛亮也是他的手下敗將
2023/08/03
正史中的劉備武力到底有多強?5位大將全死在他手上,都有誰?
2023/08/03
匈奴給漢武帝下戰書:天心取米,漢朝小吏每個字添一筆,嚇退匈奴
2023/08/03
歷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憑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
2023/08/03
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勾引89歲外祖母,強占太子妃,玷污太平公主
2023/08/03
袁克文:袁世凱最喜愛的兒子,公然反對帝制,迷戀酒色遺產僅20元
2023/08/03
隆裕太后:貌不如珍妃權謀不及慈禧,死后全國降半旗,被贊女圣人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