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上的3大陽謀:明明知道是個陷阱卻無力反擊,千年來無人能破
2023/08/03

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

眾所周知,中華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也有著五千年的金戈鐵馬。五千年間,歷朝歷代留下了許多的故事,至今讀起來都非常的有趣并發人深省。

「陰謀」和「陽謀」是歷史上出現最多的兩個詞,為了自己的權力和利益,無數人在心中、朝堂謀劃策略,進而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有三個非常著名的「陽謀」,即使當事人明知道結局是什麼,但也無法從泥潭中出來。那麼,這三個陽謀是什麼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何為陰謀、何為陽謀

從某個角度而言,陰謀與陽謀是相對而言的。陽謀是隨勢而動、隨勢而發,當事人很難發現其中隱藏的計策,想要抵擋很難,屬于那種「你能奈我何」的行徑,但因需要大勢驅動實施起來也比較難。

陰謀則有跡可循,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這種計策實施起來雖然容易,但也容易被敵人識破,一旦識破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

這樣說可能會有點迷惑,咱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 楚漢爭霸時期,劉邦手下有兩個人非常鮮明,第一個就是張良,還有一個就是陳平。

張良的計策就屬于陽謀,屬于順勢而為,楚漢爭雄后期,張良讓劉邦對天下諸侯封賞以籠絡人心。結果,天下諸侯紛紛響應,以至于項羽最后被擊敗。

而陳平的計策更像是陰謀,屬于刻意扭曲一些事實,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成皋對峙期間項羽曾派使者去見劉邦,陳平先是讓人好生招待。

但當得知他們是項羽的使者,而并非范增的使者時,就撤走了原本的酒水,以最低檔次的食物招待他們。使者心中大怒,并將此事報告給了項羽,使得項羽、范增的關系出現了裂痕。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天下人人逐利,而這種「逐利之心」幾乎人人都難以擺脫,張良正是利用這一個心理順勢而為,幫助劉邦贏得了天下諸侯的心。

陳平則是故意制造一個「事故」,讓項羽和范增出現矛盾,若項羽能夠看清事情的本身,此計謀很容易就識破了,這便是陰謀與本質區別。

一個傾向于人心,一個傾向于人的行為,行為很容易發生改變,而心性或者思想卻很難撼動,歷史上三大難以破解的陽謀立足點就是后者。

春秋時期: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位大將名為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個個武藝非凡,機緣巧合下相識,后結拜成為了異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在齊景公手下任職時,三人立下了赫赫戰功,勢力也越來越龐大,讓齊景公非常的忌憚,這個時候晏子便給他策劃了一個計劃,這便是二桃殺三士的背景。

有一天,齊景公設下了宴席招待3人,席間拿出了兩個大桃子,說是要賞賜給功勞最大的兩個人,而且還讓他們自行分配。公孫接、田開疆先后跳了出來,都說自己功勞大,把兩個桃子搶走了。

古冶子站出來說話時,卻發現桃子已經沒有了,或許是因為感到傷心與難堪吧,說完一番話后便自盡了。 原本,3人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卻因2個桃子害死了兄弟。

這件事情若是傳出去,即使兩個人活著也必然身敗名裂,勢力也將土崩瓦解,思及此公孫接、田開疆也無顏活在世上,選擇了自刎而死。

或許在古冶子死后,公孫接、田開疆也明白齊景公不懷好意,但他們卻無法挽回大局,事情已經發生了,即使明知道是火坑也不得不跳下去。

二桃殺三士可以視為「狼多肉少」,必然會因利益產生沖突,同時春秋時期又崇尚「君子之風」,忠肝義膽比生命還重要,為了維護名節只能犧牲性命,否則會受盡天下唾罵。

當他們做錯事時,寧愿用生命去彌補,也不會讓自己留下恥辱。退一步而言,即使公孫接、田開疆不自盡,他們也會因為失信天下而沒有了原來的影響力,對齊景公難以產生威脅。

戰國時期:圍魏救趙

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當時趙軍的實力不如魏國,只能向齊國求援。齊國也不想魏國一家獨大,便決定發兵救援趙國。

當時,魏國大將龐涓已經把趙國圍困得水泄不通,只需要再多一些時日,完全可以把趙國都城邯鄲拿下。

危急關頭,齊國大將田忌便想去邯鄲救援。

就在這個時候孫臏站了出來阻止田忌,他告訴田忌無需去邯鄲,只需要切斷魏軍的糧草即可。

若是魏軍派兵來支援,那麼就可以輕松地解救趙國,若是魏軍不來支援,那麼我們就直取大梁(魏國都城)。當時,魏國都城內兵力空虛,再加上魏國朝堂均是一些貪生怕死之人,所以孫臏的計策很容易成功。

果不其然,龐涓得知孫臏計策時,雖然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但頻繁催促撤軍的王命讓他不得不從。

結果,魏軍在半路遭到了孫臏的計策、損兵折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後來,魏國與韓也發生了矛盾,龐涓率領大軍圍攻韓都城新鄭,此一戰齊國再度復制了原來的戰法。

試想一下,魏趙之戰的事情沒過幾年,若是第一次他們(魏國一方)不清楚齊國的戰法,第二次他們還不清楚嗎?答案是清楚的,而且還非常清楚。

可惜的是,即使清楚他們又能如何呢?若是齊國真的攻下了大梁城,即使龐涓滅了韓都城新鄭,魏國依然會陷入危機之中,甚至有著滅國的危險(撤軍,我就以逸待勞,不撤軍,我就滅國)。

「圍魏救趙」之法經過多年的發展,衍生了出了許多戰法,比如切斷糧草、圍點打援等,而它的戰略核心點便是「釜底抽薪」,打擊地方最弱、最痛的點,敵方無論做出什麼選擇皆會中計。

類似「圍魏救趙」之法有沒有人破解過,歷史上也存在過,秦惠文王時期六國攻秦,秦軍不僅要守衛函谷關,還需要防御來自南方的楚軍,以至于咸陽城被楚軍圍困。

此時惠文王發動城中百姓,以誓死之心守衛咸陽城,最后使得六國合縱失敗,楚軍也遭遇了慘重的損失。不過,魏國與秦國的情況不同,秦軍尚無、君王明智,魏國則是相反。

因此,如上述所言,「陽謀」的實施需要建立在客觀條件、大勢所趨的基礎上,若是有一環不符合都難以達到目的。假如說魏惠王有秦惠文王的雄心,魏人有秦人的血腥,圍魏救趙很難成功。

西漢時期的推恩令

春秋時期的「二桃殺三士」,戰國時期的「圍魏救趙」,若是客觀條件滿足還能夠破解的話,那麼西漢時期的「推恩令」真的是無解,也無愧于它「千古第一陽謀」的稱號。

眾所周知,劉邦建立西漢后大肆分封,結果到了漢景帝時期諸侯尾大不掉,甚至還爆發了七國之亂。所幸漢景帝有周亞夫,要不然西漢王朝就覆滅了。

此次叛亂雖然被平定,漢景帝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削藩,但依然沒有解決諸侯勢力強大的問題。根據歷史的記載,漢武帝年間有一些諸侯的勢力范圍連城數十,地方千里。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由此可見,諸侯嚴重威脅著朝廷的統治,削藩之事迫在眉睫。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上書武帝對諸侯實行「推恩令」,何為推恩令?按照以往的繼承制度,一般只有嫡長子才能夠繼承父親的產業,但推恩令卻允許所有的兒子都可以繼承父親的產業。

簡單來說,一個占地千里的諸侯有十個兒子,那麼諸侯國便會被分為十份,推恩令之下的小諸侯國地位等同于西漢的郡縣。隨著時間的推移,諸侯國越分越小,直接導致原本尾大不掉的諸侯國分崩離析。

推恩令實際上是削弱諸侯王的勢力,但卻打著「施德惠」的名頭,各大諸侯王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嗎?答案是清楚的,可是他們卻無可奈何。

哪一個兒子不想繼承父親的家產,如今有了機會自然不會放過,這便是人的逐利之心。推恩令實施后,也嫡長子不愿分配父親的財產,結果被諸多的兒子聯起手來抵制。

可以說,推恩令利用的就是人「逐利」的心理,即使明知道目的所在,也無法阻止大勢所趨。不久之后,各大諸侯國管轄的地盤越來越小,對朝廷的威脅也逐漸消散,從根本上杜絕了起兵作亂的可能。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
三國時期命運凄慘的6位美女:一位成為玩物,一位被劉備當肉吃了!
2023/08/03
為何李世民敢向父親造反,而朱棣卻不敢?看看李世民的底氣!
2023/08/03
三國有一對奇葩父女,父親亡了曹操的天下,女兒毀了司馬懿的社稷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是司馬懿的克星,諸葛亮也是他的手下敗將
2023/08/03
正史中的劉備武力到底有多強?5位大將全死在他手上,都有誰?
2023/08/03
匈奴給漢武帝下戰書:天心取米,漢朝小吏每個字添一筆,嚇退匈奴
2023/08/03
歷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憑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
2023/08/03
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勾引89歲外祖母,強占太子妃,玷污太平公主
2023/08/03
袁克文:袁世凱最喜愛的兒子,公然反對帝制,迷戀酒色遺產僅20元
2023/08/03
隆裕太后:貌不如珍妃權謀不及慈禧,死后全國降半旗,被贊女圣人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