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瓦舍江湖》在小逗劇場開播,完成了新春「第一逗」。在這部由德雲社相聲演員主演的喜劇中,秦霄賢、尚筱菊、孟鶴堂、曹鶴陽、李鶴東、欒雲平等等都有令人驚喜的表現。
說實話,德雲社的相聲團綜雖然都不錯,但是參照以往德雲社出品的影視劇水準,即便有粉絲濾鏡,也很難對這部劇抱有希望。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期待值不高,開播首日的6集,居然感覺還不錯。
也許《瓦舍江湖》很難成為經典,卻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難得的輕鬆向下飯劇,也很符合「為生活畫個逗號」的劇場主題。
以前德雲社出品的喜劇,都帶有很強的「德雲風格」,比如《林子大了》、《祖宗十九代》等等。
很多時候,都會懷疑他們是不是只有拍攝大綱,全憑相聲演員現場自由發揮。尤其像《林子大了》這種家庭輕喜劇,其中的對話,太像相聲捧逗了。
但是,相聲的捧哏演員是故意慢觀眾一步,替觀眾表達情緒和話語,或者去解釋逗哏的包袱。
而喜劇的原理其實並不相同,如果劇中兩人在對話間,完全表達了觀眾的情緒,那麼觀眾不僅沒有驚喜,還看得很尷尬。
觀眾期待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劇情。
令人驚喜的是,《瓦舍江湖》沒有相聲中為了等觀眾反應而故意放慢的節奏,沒有太離奇的誇張,沒有為了喜劇而故意脫離現實的人設。
總之,這部劇沒有延續之前「德雲喜劇」的毛病,令人耳目一新。
這部劇的主演是秦霄賢,原本很多人擔心秦霄賢難擔重任,但是看過之後就可以放心了,老秦是有演技,也有分寸的。
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相聲演員,屬于喜劇演員范疇,就誇大自己的動作,而是非常恰到好處地完成了角色詮釋。
雖然,他還是本色出演了一位腦子不大聰明的皇帝。
但是面對「忠臣」的無奈,揭穿「偽忠臣」的氣勢,在「母后」面前的窩囊,直面「母后」的勇氣,還有看穿出逃的宮女,但是溫柔放她離開的體恤等等,秦霄賢將這些時刻的氣質和情緒都拿捏的非常準確。
一人多面,小皇帝的角色被他詮釋的立體可信,而其他演員包括趙小棠,都給出了貼合人設的表演。
細心的觀眾一定發現了,這部劇的編劇和導演都並不是郭德綱老師,也不是出自德雲社。
導演綦曉卉曾參與《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等拍攝工作,編劇束煥曾參與《泰囧》《港囧》《我和我的家鄉》等劇集的創作。
這德雲社的相聲演員,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現,和專業人士的指導分不開。
其實,原本德雲社的綜藝,也總是讓人覺得缺少爆點,明明從郭德綱老師到一眾徒弟在相聲領域都很優秀,可是一到綜藝和影視劇就不怎麼「靈」了,觀眾也說不出差在哪,可就是看著有些尷尬,直到綜藝遇到嚴敏導演,影視劇遇到「小逗」團隊,一切就發生了質變。
郭德綱老師曾經說過,拍影視劇當導演並不難,即便不會,請來專業的相關人員幫著幹就行。
其實,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不對郭導抱希望了,郭老師在相聲、評書領域確實實力強悍,在鼓曲和戲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拍片確實是不行。
郭德綱老師說當導演簡單,其實就像外行認為「說相聲簡單」,人人都會說話,也正因如此,能用說話賺錢,才更顯能耐。
雖然只要有錢有資源都可以掛著導演的名頭,請來一眾專業人士,但是最終把關的還是導演。
導演提不出專業的要求,那麼幹活的人自然也不會達到要求,就像老闆如果不嚴苛要求,員工不可能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而從《德雲瓦舍》到《瓦舍江湖》的改變,也能看出德雲社和郭德綱老師的態度。
大概因為兒子郭麒麟和搭檔于謙,在影視劇經驗豐富,也是對郭老師提出了一些肺腑之言吧。
郭老師已經很久沒有強勢進入影視界了,他沒再掛名導演,將榮辱和機會都讓給了更專業的人。
而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逐漸去除了身上濃重的「德雲基因」,也將更好地融入娛樂圈。
《瓦舍江湖》的改名除了表達態度,也是一種自信的體現。
這部劇有信心在去除粉絲濾鏡的情況下,吸引並不了解德雲社的觀眾,演員們也暫時放下了德雲社的身份,全心全意走進了「得福瓦舍」。
這才是認真做劇的態度,畢竟只有自己入戲了,觀眾才能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