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德云社閻鶴祥深夜發文,說出了自己的「無奈」。閻鶴祥是這麼轉述的,有人說他說話相聲味太重,有人說他演戲相聲味太重,有人說他這段說的還是太像說相聲了。
對此,閻鶴祥「無奈」地詢問粉絲,這些話我們自己怎麼看?你們怎麼看?看到閻鶴祥如此說,一時間引發粉絲熱議。有的表示,用手機看,有電視看,聽蝲蝲蛄叫喚還不過年了啊。有的則調侃稱,說相聲沒有相聲味,不就失業了嗎?而看到大家如此支持,也看出了每一位對閻鶴祥的喜愛。
說到這,也有粉絲表示,從閻鶴祥的轉述可以感受到,對方受閻鶴祥的影響還是蠻深刻的,如果沒有聽過閻鶴祥的相聲,沒有看過閻鶴祥的作品,是不會有這麼深刻的感悟的。
當然,這也說明一件事,閻鶴祥在相聲舞臺上的成功,因為你記憶中他就是說相聲的,那無論他做什麼,你都有這麼一種感覺了。
就像于謙老師一樣,無論是在閑聊,還是在節目中,只要接話接得好,大家都會說,這是于謙老師的自然反應一樣。
當然,看到閻鶴祥這麼說,也有朋友表示,德云社演員還是會看粉絲的留言,還是會看粉絲給自己的私信的,看來他們真是用心對待粉絲,用心對待自己的「衣食父母」。
確實,這也是為什麼德云社能成功的因素,畢竟傳統曲藝玩的就是「粉絲經濟」,如果沒有粉絲的支持,沒有粉絲的追捧,演出沒人觀看,門票銷售不出去,還談什麼傳播、傳承和發展呢?
說到這,也有粉絲無奈,其實給他們留言的時候,說一些中肯的建議或者什麼的,是挺好的,畢竟演員與粉絲多互動,多交流,才會知道粉絲想聽什麼,想看什麼,偏重于哪個方面。而上來不說什麼原因,就開始胡亂指責,或者評價對方,誰看了都會不開心的,就像當年秦霄賢一樣,在舞臺上的演出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他畢竟才開始,還在歷練。
可是,在名氣的影響下,一些人就打電話罵他,讓老秦很是受傷,很是有陰影。
對此,有粉絲表示,真正喜歡德云社的粉絲是不會這樣子的。因為大家喜歡相聲,喜歡他們的作品,才開始慢慢了解他們,追捧他們的。
而這些粉絲是分三類的,第一類是就只是喜歡看他們的相聲。第二類,就是不僅喜歡他們的相聲,還關注生活中的他們,參與一些互動。當然,這類粉絲是占據大多數的。第三類,也是比較「狂熱」的,有時候也會打擾到演員的生活。不過,這類粉絲也是少有的。
所以,謾罵他們,指責他們的應該不是粉絲,而是一些固定的人員。畢竟德云社樹大招風,引人眼紅,想通過各種方式,整垮德云社的人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