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曹操的兒子們個個出挑,但是曹操最喜愛的兒子,是被稱為天才兒童的曹沖。
曹沖聰慧過人,曹操干什麼都帶著他,有意無意地想培養他為接班人。這可氣 壞了曹丕,好在曹沖很早就死了,沒有對曹丕的地位造成威脅。
但這事讓曹丕心里落下一個結,以至于他登基后,依然在提防曹植,生怕這些聰明的弟弟有朝一日會謀反,騎到他頭上。
曹丕曾幾次為難曹植,拿他的才華說事,要他作詩,寫不出來就殺頭。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這首流傳很廣,人人都會背的詩,就是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只走了七步的時間作出來的。
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一個故事,曹丕看到兩頭牛打架,讓曹植作詩,但不能出現牛這個字。曹植依然靠才華救了自己一命,這首詩還千古流傳,這是首什麼奇詩呢?
曹植生于192年,生母是曹操的繼室卞夫人,卞夫人為曹操生了四個兒子,曹丕是老大。
曹操的長子,本來是側室劉夫人生的曹昂,劉氏早殤,曹昂便由正室丁夫人撫養,有了這個母親,曹昂既是長子又是嫡子,很受曹操重視。
曹昂忠心孝順,197年隨曹操征討張繡,張繡假降,然后叛變,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要不是曹操身邊有典韋,他早就死在張繡刀下了。而曹昂也在此戰中為救曹操而死。
丁夫人被廢后,卞夫人扶正,曹丕便成了長子嫡孫,地位在眾兄弟中最高。
曹丕也是個文武雙全的人,從小隨曹操東征西戰,屢立戰功。不管從哪方面看,曹丕都是絕對的繼承人。
然而有了后面的弟弟后,曹丕感到了極大的威脅。曹沖莫名其妙地死后,曹操曾對曹丕大發雷霆,指責他為了爭權奪利不顧手足之情。
曹沖不在了,但曹植也頗受曹操喜愛。曹植經常面對曹操的提問脫口成章,讓曹操非常驚喜,讓他作詩,他能一氣呵成,信手拈來。
于是曹操漸漸將重心,轉移到曹植身上,幾次猶豫要不要立他為儲。
只是曹植文人氣太濃,作為戰亂時期的統治者,光有才華是不夠的,還需要很高的武力值,綜合評估下來,還是長子曹丕適合。
加上曹丕很會在私下為自己運籌,最終才拿到了繼承權。
但是對于這個曾被議儲,又一母同胞的弟弟,曹丕一直沒斷過防備心。
其實他完全不需要這麼謹慎,因為曹植后來的所作所為讓曹操完全放棄了對他的培養。
219年,曹操讓曹植帶軍去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曹植完全沒把這事放在心上,自顧自地喝得不省人事,因此失去了曹操的心。
可220年,曹丕繼位后,卻沒打算放過這個弟弟。有天兄弟二人一起外出賞風景,曹丕看到附近有兩頭牛正打的不可開交,其中一只斗敗墜井,一鬼點子,立刻浮了出來。
曹丕命曹植立刻作一首詩,詩里不準有「牛」,也不準有「井」,更不能說「斗」和「死」字。這擺明是想弄死曹植,不過他還是低估弟弟的才華了。
曹植張口便念到:
「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士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通篇都沒涉及曹丕說的那幾個字,此次,曹植又贏了曹丕,并且,詩還大有深意。
曹植通過寫牛打架,來暗示他與曹丕的關系,表示兩人就像這打架的牛一樣,扶持過,各有各的本事,后來起了沖突,一頭牛敗了。
但它的失敗不是它打不過,而是它不忍拿出全力跟另一頭牛爭,因為它顧念感情。
曹丕自然聽懂了曹植的話里有話,雖氣得不行,但曹植說的都是道理。因此曹丕一直拿曹植沒有辦法,即使這兩兄弟的關系很差,也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曹丕對曹植的感情復雜又矛盾,就像曹植在七步詩里所說,他倆本是同根生。只是多年的奪嫡過程,和曹丕從小戰戰兢兢的生活經歷,他無法相信曹植會真心臣服于他。
總是變著法兒為難曹植,說明曹丕內心深處并不想殺他,否則以曹丕的手段,曹沖當年怎麼死的,曹植就怎麼死。
將曹植排除在朝政之外后,曹丕不讓他回京城,但卻親自去了曹植的封地看望弟弟,還給他增加了食邑,第二年,曹丕就死了。
曹丕死前,身體很差,但他依然想著曹植,能說他真的恨曹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