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將崔勇出馬,大罵楊奉「反賊」。奉大怒,回顧陣中曰:「公明(徐晃)何在?」一將手執大斧,飛驟驊騮,直取崔勇。兩馬相交,只一合,斬崔勇于馬下......
在《三國演義》中,上述一段話是對徐晃第一次出場的描寫,「一個回合斬崔勇于馬下」,可見徐晃得厲害之處,配得上「五子良將」的稱謂。
徐晃,三國時期曹魏的名將,深受曹操的重用。在征戰的過程之中,與多方勢力不斷生死搏斗,立下了赫赫戰功,「功業」足以說明徐晃武功的不凡之處。
可偏偏這樣的一個將領,卻死得十分具有戲劇性,他被劉備和諸葛亮都嫌棄的人所殺。那麼,這個人是誰呢?武功到底有多厲害才能導致徐晃被殺?
種種疑問在網友的心中不斷徘徊,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看看演義中的徐晃是怎樣一個人。
早年間,徐晃是河東郡的小官吏,而后追隨了車騎將軍楊奉。與楊奉一同征戰的過程之中,徐晃的實力得以展現出來,成為了三國前期的一位猛將。
初平三年,徐晃和曹操第一次交鋒,當時徐晃說服了曹操護送漢獻帝東入洛陽。與此同時,想要「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也打起了漢獻帝的主意,他想把劉協迎接到許都。
也就是因為這樣,雙方之間發生了矛盾,此戰中徐晃與許褚展開了大戰。要知道,許褚可是曹操身邊最為得力的猛將,早年間曾率領自己的親朋好友抵抗賊寇,加入曹操的陣營后讓其實力大增。
故而在曹操的心目當中,能夠與許褚匹敵的人自是少之又少的,徐晃與許褚不相伯仲的場面讓曹操暗暗稱奇。由此,徐晃的實力得到了曹操的關注
曹操創業前期,因地盤不斷擴大,使得他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徐晃的出現無疑讓曹操產生了愛才之心。還未將徐晃收入麾下時,曹操便喚徐晃為「良將」,可見曹孟德有多麼欣賞他。
曹操、徐晃因漢獻帝而項相遇,后又因漢獻帝而成為了上下級。建安二年,曹操讓漢獻帝遷都許昌,結果楊奉在韓暹的挑撥下與曹操發生了摩擦,想要在半路劫持漢獻帝。
結果,在今天的開封一帶楊奉被打得大敗,曹操在自己謀士的幫助之下,成功讓徐晃背叛了楊奉,歸順到了自己的麾下,兩人的友誼來開了序幕。
從後來的發展看,此次投誠對曹操和徐晃二人都是有利無害的,徐晃加入曹操陣營實力更上一層樓,曹操得到了徐晃也是如虎添翼,加快了事業的進度。
三國中后期,曹營之中雖然有五子良將一說,但大家都統一認為許褚是曹營第一猛將,徐晃便是第二猛將。每每有大戰發生,曹操都會重用徐晃,大大小小的戰役之中都能夠看到徐晃的身影。
在沒有許褚的情況之下,徐晃就是曹操的第一選擇,這無疑肯定了他在曹營中的地位。隨著戰爭次數的不斷疊加,徐晃所立下的戰功更是數不勝數,關羽為何會兵敗襄樊、大意失荊州,徐晃居功至偉。
人生落幕之時,徐晃的謚號為壯,配享太祖廟庭,也就是排位與曹操放到了一起,可見這樣一位大將有多猛。 如上述所言,根據《三國演義》的說法,徐晃雖然勇猛,但他死得卻非常窩囊。
據悉,三國末期徐晃被蜀漢的孟達所殺害。那麼孟達是誰呢?他為何能夠殺死「五子良將」之稱的徐晃呢?是因為本身的實力十分強悍嗎?
其實不然,孟達雖然算得上是一位大將,但用現在的話來說,卻是一位「萬人嫌」的大將,也是「三姓家奴」,關羽就是被他間接坑死的,他自己的結局也不算太好。
建安初年、天下混亂,孟達和法正一同進入蜀地依附于劉璋,算是劉璋手下的一員大將。14年后,劉璋邀請劉備入川一起抵御張魯,孟達和法正前去迎接劉備,這是雙方第一次見面。
也就是這次見面,二人與劉備開始熟識并惺惺相惜,孟達覺得的劉璋性情過于軟弱,跟著他未來一片渺茫。不久后,孟達和法正就一同前去投奔了劉備。
對于這這兩個人,劉備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把法正留在自己的身邊,孟達則被劉備安置在了葭萌關。哪怕劉備勢力得到了鞏固后,孟達也只是官位提升,但實際權力卻沒有提高,依舊在葭萌關任職。
孟達與法正一同前來投奔劉備,看著他一天天地位上升,成為了和張飛、關羽、諸葛亮一般的人物,孟達心中多少有些不滿,對劉備心生芥蒂。
當然,這一時期的劉備勢頭正盛,孟達沒有絲毫的反心,反而想要通過建功立業來表現自己。張郃率軍進攻葭萌關時,孟達不顧身邊霍峻的反對,堅決主動出擊對戰張郃。
結果,這一戰孟達不僅沒有打出優勢,反而還因自己的一意孤行慘敗而歸,為了防止孟達再有這種想法,劉備重新進行了人員調動,讓孟達去做劉封下屬,到漢中作戰迎敵,不曾想卻害死了自己的二弟關羽。
起初,兩人的配合也還不錯,甚至還獲得不小的功績,拿下了上庸之地。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孟達的手下居然將諸葛亮的姐夫給殺了,得罪了自己的上司,往后的日子該怎麼過。
此事讓孟達始料不及,拼盡全力希望主公能夠瞧得上自己,卻沒有想到先把主公身邊的紅人給得罪了。眼看升職加薪無望,孟達便開始懈怠起來,甚至不斷挑撥蜀漢將領之間的關系。
可正是因為如此,關羽兵敗樊城之時,劉封沒有及時救援關羽。當時關羽兵敗麥城,便請求劉封出兵,但孟達勸阻了劉封,導致援軍遲遲不到場,關羽腹背受敵喪命于戰場之中。
原本,孟達只是得罪諸葛亮一個人,現如今連主動都得罪了,可想而知自然會讓劉備和諸葛亮嫌棄。孟達也料到了之后的局面,于是他帶著自己的家眷,偷偷前往了曹魏陣營,投靠了曹魏。
當時,魏國是曹丕執政,他封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還獲封平陽亭侯。說到了這里不免讓人疑惑,張郃雖然是五子良將中的一位,但比徐晃要弱許多。
孟達連張郃都打不過,又怎麼打得過徐晃呢?更何況既然孟達后期投靠了曹魏,已經算是魏國陣營的人了,為何又會殺了徐晃呢?原因就在于兩個字「復叛」。
古語有云:「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起初在曹丕的護擁之下,孟達的地位還是有點牢靠的。可是,孟達投靠曹魏不久,曹丕就死了。
曹丕的死亡讓孟達感覺到了危機,他在曹魏也沒了待下去的心思,此時諸葛亮發力了。其實,自孟達投靠曹魏后,諸葛亮為了政治上的考慮,一直在勸孟達復叛。
曹丕的身死,再加上諸葛亮幾次三番的攛掇孟達回歸蜀漢,后者終究還是同意了諸葛亮的建議。蜀漢有諸葛亮,曹魏則有冢虎司馬懿,他并不想讓孟達如愿。
對于此事諸葛亮也料到了,還曾告誡孟達小心司馬懿,做好城池防備。可是,孟達認為司馬懿上表朝廷,然后再出兵討伐,期間最起碼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但司馬懿卻沒有按照常理出牌,他不僅沒有上報朝廷、直接出兵,而且還是強行軍,幾天之后大軍就來到了孟達的城池下,也就是在這時徐晃與孟達有了一戰。
當時,徐晃已經是暮年,但他卻自告奮勇地前去捉拿孟達,城池下高喊、讓孟達投降。孟達自知不是張郃的對手,更不會是徐晃的對手,便在城池中放黑箭,結果正中徐晃頭部。
不知是徐晃自己倒霉,還是孟達的箭法比較準,中箭的徐晃當晚就死了,一生勇猛地徐晃,沒想到卻在陰溝里面翻船,被孟達一箭射死了,如此戲劇化的局面讓人唏噓不已。
對于此事,《三國演義》也有非常詳細的記載,小說第九十四回,有一個畫面是這麼說的:徐晃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
(孟達)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孟達的結局也不好,司馬懿攻下城池后,孟達被殺。當然,《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后人評價它「三分真,七分假」。小說中徐晃雖然死得那麼窩囊,但真實歷史上,徐晃卻并不是這麼去世的。
因常年征戰,徐晃晚年患上了嚴重的疾病,在藥石無醫的情況下得病而死。曹魏感念徐晃一生的功勞,便將他的牌位與曹操放到了一起,可以說徐晃生是英雄,死后也是鬼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