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文官動動嘴,武將跑斷腿,說到古代的文官,相信大家都能說上來一二三位,比如一心改革的王安石、清明廉潔的包拯,他們都是古代文官的典范。
古代千千萬萬的文官之中,卻偏偏出現了這麼一個人,他既沒有參與政事也沒有被皇帝所器重,一輩子只修了一本書,又偏偏愛對對子,此人就是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不過,紀曉嵐的對子有時候也被人所詬病,甚至還曾被寺廟的尼姑破口大罵,這是怎麼回事兒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不受待見的大學士
說道紀曉嵐,相信大家都看過一部熱播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在劇里紀曉嵐被刻畫的光明偉岸,也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君臣之間更像朋友一般,但真實的紀曉嵐可并非如此。
紀曉嵐本出身于世族,他的家族在明成祖朱棣時期曾奉朝廷之命遷入獻縣,其曾祖父紀鈺更是曾在朝廷做過禮部尚書,可謂是真真正正的世家公子。
雍正八年,紀曉嵐參加童試,因為成績突出被郡縣之中冠以神童的稱號。這讓紀曉嵐逐漸迷昏了頭腦,他認為自己的官運恒通日后必然身居高位,奈何天不遂人愿。
后來,紀曉嵐先后參加會試,最終只考了個二甲第四,以「散官編修」開始了他的慢慢為官路。剛開始紀曉嵐做編修時總想著更進一步,想在官場上大有作為,哪成想乾隆皇帝根本看不上紀曉嵐。
乾隆甚至當著紀曉嵐的面,說他不過是文學侍臣、形同倡油,更是數次破口大罵紀曉嵐是無用腐儒。不僅如此,紀曉嵐在朝堂上更是一個背鍋的貨色。
在清朝時期官員連坐本就無可厚非,但紀曉嵐卻偏偏因為親家獲罪而被連坐。乾隆三十三年,紀曉嵐被皇帝奪職去往烏魯木齊贖罪,可見他在朝廷的地位很低。
不過,紀曉嵐也樂得自在,他本就是生性灑脫的性子,平時喜歡吟詩作對,更是對各家學問了解甚多,乾隆皇帝因看好他的才華不得不啟用。乾隆三十六年,紀曉嵐被皇帝重新啟用,回到了他的編修崗位。
雖說紀曉嵐不受待見,常年受到乾隆皇帝的批評,但因為其學識超脫旁人,乾隆皇帝還總喜歡將紀曉嵐帶在身邊,就好似帶一個開心果一般。
調戲尼姑
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一個愛寫詩的皇帝,一生寫詩多達三萬余首,雖然多是一些打油詩,但也可見他對文學的喜愛。也是因為如此,他七下江南的時候次次都帶著紀曉嵐。
乾隆每到一個地方便要紀曉嵐吟詩作賦對對子,紀曉嵐也不會乾隆皇帝失望,不管是什麼難題最終都能輕松破解,整個旅途充滿歡聲笑語。
乾隆55歲那年,曾經去泰山巡視,紀曉嵐也在其中。泰山作為五岳之首,再加上此前數位皇帝曾在泰山封禪,因此也被稱為五岳獨尊,許多道人僧侶認為這里富有龍氣,便在泰山建立寺廟或是道館。
乾隆皇帝既然來了泰山,自然要去寺廟里看一看,有一次他便帶著官員來到了斗母宮。斗母宮在泰山上極負盛名,當時又正好趕上佛堂新建,許多香客慕名前來想要沾一沾信佛堂的佛氣。
紀曉嵐本就是乾隆時期一代文宗,雖然在朝廷上不受待見,但在民間久負盛名,很多人都知道紀曉嵐才華橫溢。
因此斗母宮的尼尼姑們紛紛請求乾隆皇帝,讓紀曉嵐給新建的佛堂寫一幅慶聯,以討個好彩頭。乾隆皇帝本就是來這里看熱鬧的,見到紀曉嵐在民間如此受人追捧,也樂得給他個展示的機會。
他便問紀曉嵐答不答應,紀曉嵐猶豫了半天沒有拒絕,隨后大筆一揮便寫了八個大字—「一筆直通,兩扇敞開。」
眼前的香客們看了看這個八個大字,又看了看這佛堂,都以為紀曉嵐是在描述這新建佛堂的壯觀。已經看出端倪的乾隆皇帝,一邊捂著嘴偷笑一邊默默地遠離紀曉嵐,省得他挨罵的時候牽連到自己。
尼姑庵里的尼姑們很快發現了端倪,這哪是什麼恭賀佛堂建立的慶聯,分明就是一篇調戲人的對聯。諸多尼姑怒不可遏,其中一個尼姑更是對著紀曉嵐破口大罵,說他污了佛門這清凈之地。
紀曉嵐看著對他破口大罵的尼姑,知道自己玩笑開大了,要是不加以補救恐怕自己日后的名聲就毀了。他略作思考后,對著尼姑說:「罵什麼?還沒寫完呢?」
只看紀曉嵐提筆緩緩加了幾個字,等到眾人再看時對聯已經變成了「一筆直通西天路,兩扇敞開大千門」,一幅調戲人的對聯赫然變成了對尼姑庵的祝福之語,這讓在場的人無不拍手叫好。
一生灑脫風流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紀曉嵐在佛堂面前如此污言穢語,怎麼還是能夠獲得贊譽呢?事實上,紀曉嵐本就是風流的性子,紀曉嵐一生有三大愛好:愛抽煙、愛吃肉、無女不歡。
紀曉嵐一生有一妻六妾,在外更是風流成性、時常出席各種煙花之地,紀曉嵐風流之名和他的文采一樣早就被世人們所熟知,所以在佛堂上調戲尼姑,世人們也見怪不怪了。
如上述所言,紀曉嵐本人一生灑脫,不拘泥于朝堂之上,時時刻刻地跟隨著乾隆游山玩水。他不參與政事,哪怕是向皇帝諫言一生也沒做過一次,只愛吟詩作對、編修書籍。
乾隆三十八年,大學士劉統勛舉薦紀曉嵐作為《四庫全書》的總編,紀曉嵐和無數官員將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別,全書共79338卷、約八億字,此書包涵了從《永樂大典》所記載的書籍到清朝時期幾乎全部的書籍。
后人稱贊《四庫全書》是中國古典文化最系統、最全面的總結,涉及各家思想和各科文化,是我國古代最全的百科全書,可見紀曉嵐在文學水平方面確實首屈一指。
紀曉嵐也正因為《四庫全書》的編纂被世人所熟知,皇帝更是將其升任為兵部尚書,嘉慶年間紀曉嵐病死,嘉慶皇帝認為他對文脈有功授其謚號文達,取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之意。
以上介紹的人才是真正的紀曉嵐,文采如唐伯虎,風流不輸宋徽宗。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