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之后,中國又陷入長達數年的楚漢之爭。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來不少著名人物,比方說最后平定天下的劉邦、最后烏江自刎的項羽,還有張良、蕭何以及韓信等謀士名將……
這些人有著獨屬于自己的人格魅力,雖說有不少人對劉邦詬病不已,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此人有些非常簡單粗暴卻實用的手段。
公元前204年四月,彼時楚漢之爭已經進行了一年多時間,當時項羽為了活捉劉邦,率領洗出大軍包圍滎陽。
由于漢軍實在沒有辦法抵擋西楚大軍的攻勢,于是劉邦在眾人的掩護下選擇了撤離。撤離之后劉邦也沒有急著逃跑,他趁著彭越纏住項羽之際,直接繞道前往成皋,并使用快速作戰攻陷了成皋。
消息傳來之后項羽非常憤怒,于是加大了攻打滎陽的力度,終于在六月份成功攻下了滎陽,緊接著項羽折回成皋,準備在這里給劉邦致命一擊。
那時候的劉邦其實非常忌憚項羽,為了避免再被項羽圍在城里,劉邦占領成皋后沒多久就選擇帶領夏侯嬰離開。
這一次劉邦并沒有選擇回到關中,而是偷偷地北渡黃河,于成皋北部的小修武住下。原本夏侯嬰還疑惑劉邦究竟來這里干什麼,等到劉邦直奔韓信軍營而去之后,夏侯嬰似乎隱約明白了劉邦的意圖。
只見劉邦端著架子對守營士兵說「我是漢王使者,有要事面見韓信將軍」,就這樣劉邦順利進入大帥營賬。趁著韓信和張耳睡覺的功夫取走了二人的印信。
然后劉邦用取來的印信召集諸位將領,開了一次緊急軍事會議,并給將領們安排了新的職務以及工作。等到韓信和張耳醒來之后,人們這才知道來的人是漢王本人。
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眾人非常自覺地領受劉邦的命令,而韓信和張耳則被要求重新招募士兵,劉邦則順順利利接管了韓信大軍,并隨著發展逐漸有了與項羽形成對峙之勢的能力。
首先是因為當時的軍隊制度與現在不同。為了盡可能避免將領們用兵自重,所以在古代將領只有統兵權,沒有調兵權。
如果需要調動大軍,將領們必須拿到專門的信物才行;而如果想要統領管理軍隊,也同樣需要專門的印信。當時劉邦之所以會一進大營就直奔韓信、張耳的印信而去,就是為了能夠拿到統兵權。
其次也是因為當時韓信的軍隊補給受中央控制,對于古代的軍隊而言,糧草物資至關重要,歷史上的很多軍隊之所以會戰敗,與糧草供應不及有著不容忽視的關聯。
如果韓信不給劉邦統兵權,屆時劉邦極有可能切斷關中到小修武的糧草運輸,那時候韓信大軍將會面臨非常嚴重的危機。
再者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部隊中應當有劉邦安插的眼線,且這個眼線的地位應該并不低,不然何至于劉邦能夠在韓信大營中來去自如,甚至直接摸走了張耳以及韓信的一印信都不為他們本人所知?
最后一點原因就是劉邦此人在軍中的影響力比較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對于很多在外征戰的將士們而言,他們要更加尊重自己的統帥,畢竟這個人要與大家更為親近。而當時劉邦漢王身份暴露之后,將領們也都格外聽話,這其實也給劉邦順利奪權奠定了一定基礎。
總而言之,劉邦能夠順利奪兵權的原因有很多,當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邦當時在軍中的影響力較大,且韓信也沒有什麼反心,不然劉邦也不敢直接孤身赴往韓信軍營,用簡單粗暴卻實用的方法不動聲色地奪了韓信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