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9日,是人類歷史上極為普通的一天,太陽照舊東升西落,在北京一處古式的寓所內,一位年過八十的老人癡癡地盯著窗外的緩緩變化的日光。
她的目光里充滿和藹、智慧的光芒,旁邊的工作人員貼心地問道:「您還有其他什麼要求?」老人搖搖頭,擺動的幅度極小,一株甘橘花正在五月的暖風里擺動,影子恰巧落到床邊。
「在您去世后,我們會將您和中山先生埋葬到一起。」
工作人員口中的中山先生就是國父孫中山,中山陵就在南京的紫金山,那是虎蟠龍居之地,多少人一輩子夢寐以求的歸宿。
老人的名字叫做宋慶齡,和中山先生是夫妻,兩個共同了艱苦的革命歲月,曾無數次和死神擦肩而過,工作人員以為這會是老人最終的遺愿。
卻不想老人再次搖了搖頭,蒼老的聲音里開始顫抖,工作人員明顯聽到了他的回復:「我要和燕娥葬到一起,這是我們倆的承諾。 」
工作人員呆呆地愣在原地,他還年輕,不知宋慶齡先生早年的生涯,誤認為自己聽錯了,于是再次問道:「您確定?」
老人的眼神里透出肯定的神色,隨著夜色的深入,外界的喧囂聲漸漸平靜下來,靜謐占據了這間雅致的房屋。
墻上的時鐘滴滴答答地響著,旁邊的醫護人員如往常一樣為老人做著檢查,他們明顯覺察出老人的身軀里的能量正在急劇地流逝,恐怕挨不過今天晚上。
果不其然,在墻上的時針定格到北京時間20點時,老人的胸腔明顯出現了劇烈的起伏,起伏之后,時間在一分一秒的前行,不帶任何同情和憐憫。
20點18分來臨的時候,老人永遠地停止了呼吸,她的表情沒有因為其他反應而出現異樣,反而顯得十分的祥和。
宋慶齡為什麼不愿和中山先生葬到一起?難道兩個生前有了嫌隙?又或者是其他事故的發生?燕娥又是誰?
事情要從她的幼年開始說起,宋家是民國時期的四大家族之一,說宋家富可敵國絕非是夸張手法。
借用一句《紅樓夢》中的判詞可以形容: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連當時的達官貴人都需要向他們借款。
她的父親宋嘉樹和孫中山乃是要好的朋友,在宋慶齡一歲的時候,第一次見到未來的丈夫,不過那時候的她對那個男人沒有什麼過分深刻的印象。
只記得他每次來,父親必要提前準備好一筆錢,玩笑式地說道:「孫文又來要錢啦!」
當時,中山先生為了實現共和民主的思想,四處奔波,經費自然是匱乏,而宋嘉樹常常暗地里資助他,以幫助他度過難關。
宋嘉樹有三個女兒,他視之為掌上明珠,三個女兒成年后所嫁人物皆非普通人物,長女宋靄齡與四大家族之一孔家公子孔祥熙結婚。
小女成了民國時期的總統夫人,這個二女兒最是讓她頭疼,偏偏看上了自己的朋友孫文,孫文的原配已經逝去多年,一直單槍匹馬為民族的事業奔波。
宋慶齡先是當他的秘書,後來兩個人在工作培養出一段美好的戀情。當他聽到女兒決定嫁給孫文時,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孫文長自己的女兒二十八歲,百年之后,他死去了,誰能陪伴自己的女兒呢?他苦口婆心地勸說女兒,女兒卻有自己的主意,竟然隨著孫文一路私奔了日本,兩個人在日本舉辦了婚禮。
婚后的兩個是革命伴侶,是知己,是夫妻,可謂是靈與肉的交合體。只是天行有常,不會為世間的幸福多停留分毫,也不會為世間的痛苦掉下任何眼淚。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孫中山先生留下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話語,便離開自己為之奮斗了一輩子的美好人間。
宋慶齡沒有再改嫁,而是將自己是余生全部獻給了民族的兒童和婦女事業,陪伴她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她死后與之共葬的人物——李燕娥。
李燕娥,何許人也?她并非何方神圣,不過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婦女,出身貧寒,父母早早地去世,叔父甚至決定將其賣到煙花場所。
身逢亂世,一個小小的女孩豈能隨意決定個人命運,她就像大海上沒有方向的浮萍,隨著時代的波浪來回游蕩,直到生命的氣息停止,才會沉入了生人不曾去過的深深海底。
宋慶齡心底善良,求著父親用錢將其買回家中,從此,李燕娥就成了她的貼身丫鬟。表面上是丫鬟,實則是姐妹。
宋慶齡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從來不喜歡舊社會那一套,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宣布所有的地主和資本家中不許雇傭人,人人平等。
不過李燕娥不肯離開,宋慶齡和她之間長達50多年的友誼,使得兩個人之間產生常人無法理解的感情。
姐妹兩個人就這麼互相攙扶地過日子,李燕娥先一步離開了宋慶齡,宋慶齡不顧宋家人的反對,堅決將李燕娥買到了宋氏墓園。
她告訴家人:「她就是我宋家的一分子,必須埋葬到此處。」
李燕娥生前,她們之間不止一次談論過,兩個死后要葬在一起,不但要做人間的姐妹,還要做天堂的姐妹,人間天堂,生生世世,永遠做好姐妹。
這是從患難中走出來的感情,多少次她們面臨著生死大關,從來沒有想過拋棄彼此,多少次她們顛簸在起伏不定的路途中,連一頓飯都沒有。
奇怪的是,只要有對方在,她們的心就無比踏實。
後來的後來,工作人員聽從了宋慶齡的安排,將兩個人埋到一處,若是你有時間到宋氏墓園祭拜一下,會在宋先生的旁邊看到這位名為李燕娥的女人。
在微風中,在夕陽下,兩個人似乎仍舊在竊竊私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