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的創作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若是通過翻閱史書典籍來了解一個歷史人物,對于大部分國人而言不免會覺得枯燥乏味,為此小說、戲曲和電視劇等藝術作品的出現,增加了知曉歷史人物的趣味性。
但是文學作品對于史實進行了藝術加工,在其中不免會加有作者的主觀感情,這也使得一些在電視劇上讓人覺得特別喜愛的人物.,其實在歷史上卻是臭名昭著。
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就曾有3個名聲不好的人,卻在各大影視劇中被洗白了。那麼,這三個人是誰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關于秦宣太后,歷史上又稱她為「宣太后」,至于她的出生年月以無具體的史料可以考察。但史書上記載她死于公元前265年,后被埋葬于驪山,電視劇《羋月傳》中的羋月,即孫儷所飾演的人物的原型就是秦宣太后。
劇中,宣太后原本是楚國人,後來嫁到了秦國,成為了當時秦王的一個小妾。她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以女子之身,長期執掌秦國的政權,她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太后,在她執掌秦國政權期間,殺死了義渠王,滅了義渠國。
在電視劇中的羋月,性格分明,有智有謀并且敢愛敢恨,對于義渠王也存在著愛情。不過,在真正的歷史上,宣太后卻是十分的心狠手辣。
為了獲得秦國的權勢,不惜以自身的美色來引誘義渠王,借助這個男人的手,來為她的兒子登上王位,掃清各種威脅。
與此同時,她還為義渠王生了兩個兒子,後來發現這個男人威脅到秦國的權勢,就在甘泉宮誘殺,并趁機攻滅義渠王。秦宣太后在晚年的時候,還寵幸情夫魏丑夫,并且希望這個男寵為自己殉葬。
只是,後來在其他人的建議之下,這一政令才被取消。因為若是讓男寵殉葬,就更無法彌補因出軌之事對先王的虧欠,可見宣太后并不像電視劇演繹得那麼好。
現代人對于紀曉嵐的認知,大多都來自于《鐵齒銅牙紀曉嵐》,張國立飾演的這一角色,將紀曉嵐塑造成一個機敏過人的人,為百姓伸張正義的一個好官。在劇中,紀曉嵐與和珅是各種展開智勇的比拼,并且紀曉嵐也深受皇帝的喜愛。
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紀曉嵐并不得朕心,而且還貪財好色,史書上的形象與劇中的形象相差甚遠。 紀曉嵐在雍正時期,就參加了童子試,并且得到了「神童」的綽號。
不過,在整個科舉生涯并不是一帆風順,直到乾隆十九年,才正式開始他的為官之路。政治上,他并沒有做出突出貢獻,紀曉嵐主要的成就是在文學方面,奉旨編纂了《四庫全書》。
清朝時期文字獄極為流行,在乾隆年間更是達到了頂峰時期,有些人可能因為一字之錯,就被誤認為思想犯罪,從而全家被判以死刑。
而在《四庫全書》開館的短短時間內,竟然就發生了50多起的文字預案,其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當時整個官場之上是一片風聲鶴唳,奉旨編撰《四庫全書》的大臣,除了紀曉嵐之外,也都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這些大臣中犯錯較輕的只不過是罰光了家產,好歹能夠保全性命,但有的則是性命不保,直接被嚇死。
根據有關清朝歷史的記載,紀曉嵐一個毛病是好色,另外一個說話不利索。紀曉嵐在朝堂之上喜愛諷刺其他的大臣,由于其為人過于尖酸刻薄,因此并不得當時乾隆皇帝的喜歡。
另外,他又有口吃這一個毛病,所以很難得到皇帝的重用,再加上紀曉嵐還十分好色,并且還有很強的口腹之欲。
他所寫的《閱微草堂筆記》里面,就曾出現了各種帶有顏色的描寫,我們從這本書中就可以窺視出紀曉嵐這個人,其實并沒有電視劇中所刻畫的那樣有「層次感」。
最后要介紹一個被洗白的人物,就是明朝的英宗皇帝朱祁鎮,這個皇帝在《女醫明妃傳》中由霍建華飾演。在這部劇里,身為皇帝的朱祁鎮憂國憂民,關心百姓的疾苦,為了治理整個大明嘔心瀝血
但在真正的歷史上,卻并沒有電視劇中演的那樣英明。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八任皇帝,在正統八年正式親政后,希望有所建樹,但卻偏聽偏信于王振,使得宦官專權。
他讓宦官掌握大權、昏庸無能,根本辨別不出身邊的臣子誰是忠臣,誰是奸臣。 明英宗朱祁鎮還曾親自帶兵攻打蒙古瓦剌部,結果卻因為不懂軍事,導致後來發生土木堡之變,最后被俘。
一朝皇帝成為俘虜,為了挽回大明的顏面,孫太后聯合當時的兵部侍郎于謙,想盡各種辦法,才將皇帝救回皇宮。 在謀劃救人的這段過程中,國不可一日無君,因此立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
當老皇帝歸來后,在景泰八年他又重新恢復皇帝之位,但因為過于匆忙并沒有廢除之前的皇帝景泰帝,竟然出現了一個國家同時存在兩個皇帝的現象,可謂是奇事一件。
再次成為皇帝后,朱祁鎮又犯了聽信讒言的錯誤,把他救回皇宮的于謙給賜死。到了後來,朱祁鎮又賜死了許多的文臣武將,導致民間爆發了數十萬的流民起義,結果還無人可用。
不過,朱祁鎮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在位之時注重海上外交。我們都知道,明朝在建國初期很注重與其他國家進行友好交流,明成祖時期更是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
但是到了後來海外航行逐漸取消,宣宗時期更是徹底地把船隊給廢除,而明英宗朱祁鎮卻認為應該效仿建國初期之時的海外政策。他頒布旨意,命令臣子們建造下西洋的海船,重新恢復與駐國之間的交流。
總的來說,對于一個歷史人物的了解,絕不能來自于美化過后的文學作品。只有深入到真正的史書典籍之中,才能真正地評價一個人物的功過是非。
雖然史書也是由人所撰寫,中間也會摻雜著個人情緒,或者是中間扭曲了事實,但相對而言,更為公正與客觀。而且除了在史書上探尋,也可以從挖掘出來的一些文物中探尋真相。對于這樣類似的事情,你還知道誰被「洗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