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金兵南下攻陷北宋,汴京城人心惶惶,徽宗帶人跑路,留下兒子宋欽宗對付。
金兵來勢洶洶,宋欽宗當即請求和談,還將親王趙構、少宰張邦昌送入金國營賬。為籌措歲貢,金人不再派人進駐汴京,而是將目光投向張邦昌。
靖康二年,金人扶持張邦昌為皇帝,張邦昌裝病不從,金國來人稟告:三日內立邦昌,否則下城屠戮。
然而,張邦昌僅做了33天皇帝,金兵剛撤,他便大赦天下,還政于康王,最終,康王繼位,張邦昌登上平楚樓,仰天長嘆后自縊身亡。
金兵南下,兩國和談
張邦昌進士出身,憑一身真才實學升官加爵,宋徽宗時期,先后擔任尚書右丞、左丞等職務,宋欽宗繼位后,升為少宰兼任中書侍郎。
宣和七年,金兵繞過定州南下直逼宋王朝汴京,同年12月22日,宋徽宗下發罪已詔,將皇位傳于趙恒,當時的宋朝正處于風口浪尖,宋徽宗此舉無疑犯了大忌,致使宋王朝內憂外患,人心惶惶。
宋欽宗趙恒剛繼位,就等同于接手了爛攤子,面對眼前的混亂局勢,他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情急之下,他趕忙從太學找來一批青年,同時調集秦風、鄜延返回汴京。
然而,援軍還沒趕到,金國統帥完顏宗望就率領金兵南下,同時還傳信于完顏宗翰,讓其帶兵到河洛地區攔截宋朝的援軍。
靖康元年,金兵持續南下,宋欽宗得知此消息,立即抽調士兵趕往黃河沿岸,抵御金兵渡河。
此時的宋王朝,除了一個皇城,真正能倚靠的戰線也就只有黃河天險。
然而,梁方平接到命令帶兵趕到河岸黎陽津時,聽聞金兵馬上到達滑州,急忙又帶兵跑了回來。
梁方平突然撤離,把所有駐守在黃河沿岸的守軍嚇了回去,無一例外。
黎陽津亂作一團,宋軍還沒上戰場,踩踏者就不計其數。金兵來勢洶洶,宋軍毫無招架之力,很快,金兵臨近黃河。
就在他們過河之際,過河的棧橋起火,金兵暫且逗留在原地。
可是,梁方平的臨陣脫逃,助力了金兵前進的步伐,借著小船,金兵劃過黃河,直抵汴京城下。
金兵開始進攻時,宋徽宗正帶著親信向南狂奔,他這一走,城內的百姓人心惶惶,不知如何自守。
宋徽宗逃走后,宋欽宗自知無力改變,也動起了逃跑的念頭,結果兩次被李綱攔住,被迫留了下來。
軍心穩定后,李綱立馬重新部署,將僅剩的四萬宋兵分為五隊。金兵趕到后,沒有立馬攻城,而是讓一部分人前往牟駝岡,占領了宋軍的物資補給站。
首戰失利,李綱親自調集了兩千多的精銳守城,任由金兵隨意攻打都穩如磐石。
金國主動談和,可代價遠比想象的還要多,除了財物,他們還要宋朝的三大據點以及親王、宰相為人質。
汴京得知后,驚呼:金國的和談分明就是在搶劫!此時的宋朝烽煙四起,怎可能籌到如此多的東西?太原、中山、河間這三大據點,一旦給了金國,相當于扒了宋朝一層皮。
第一次和談失敗,金兵再次進攻汴京,雖然沒有攻破,但完顏宗望令金兵將汴京城團團圍住,抽部分兵力到周邊搶掠,補充己方的物資。
經過此番搶掠,汴京城外圍只剩五地苦苦掙扎。
羊入虎口,有去無回
金太宗攻宋,宋欽宗手忙腳亂,無奈之下提出和談。見宋朝示弱,金國將原定的代價折半,宋欽宗立馬著手安排,在整個汴京城搜集金銀絲絹。
宋欽宗上位后,曾經與他對立的權臣貴族一并鏟除,包括主和派的張邦昌,也成了他的眼中釘,既然金國要人質,宋欽宗便確定了宰相人選為張邦昌,至于親王,就是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康王趙構。
宋欽宗下令,命張邦昌隨趙構到金營當人質,與其談和。
然而,臨走前,宋欽宗做了一件非常齷齪的事,他表面同意割地賠款,私下里卻讓主戰派的人偷襲金營,完全置人質的生死于不顧。
不過,張邦昌并不意外,當他要割地圣旨、河北印綬,被欽宗拒絕時,他就知道此次前去,就等同于羊入虎口。
姚平仲偷襲金營失敗后,張邦昌等人在金人的詰責下惶恐不安,為了保全性命,張邦昌矢口否認,稱此次偷襲絕不是朝廷之意,且談和態度誠懇堅定,金人聽了進去,兩人的性得以保全。
趙構在金營十多日,始終從容淡定,無所畏懼,完顏宗望懷疑他是冒充的親王,便要求欽宗換個人來。
之后,肅王趙樞來到金營,見到金兵,他當地嚇得雙腿發軟,跪地求饒。趙樞的表現深得金帥之心,在他看來,這才是真正的親王。
事后,完顏宗望得知真相,才后悔莫及。
幾個月過去,完顏宗翰率兵攻打宋朝,張邦昌緊隨其后,見張邦昌與金兵在同一陣營,宋朝官員彈劾他為「叛賊」,貶張邦昌為觀文殿大學士。
傀儡皇帝,讓位于康王
金人為了打消大宋的任何念頭,趁機提出要求,罷黜李綱等人,俘獲徽欽二宗和宗師近400余人。
不過,金人的主要目的是錢財,并沒有心思統治汴京,因此,他們立積極議和的張邦昌為新帝。
《大金國志》記載了張邦昌登基前后:「靖康二年三月一日,邦昌入居尚書省聽令,百官班迎南薰門,邦昌臥病不食。」
張邦昌自知這個皇帝不好當,便借裝病推脫,為防止眾人繼續勸說,還以自裁要挾。然而,金國來信,若三日邦昌不從,便下城屠戮,張邦昌乖乖就范。
當上皇帝后,張邦昌從不以皇帝自居,按規定,皇帝的辦公地在紫宸殿或垂拱殿,可他偏要選擇文德殿,并將原本南向放置的座位換成西向。
他禁止臣子向他行跪拜禮,若有人因為巴結對其跪拜,他必然東面肅立。古代皇帝自稱為「朕」,但到了張邦昌這里,他同官員聊天商議政事時用的是「予」而非「朕」,公文信件中也用的是「手書」,而非「圣旨」。
由此可見,張邦昌雖為皇帝,但他堅持為君之禮,對待臣民也是像以前那樣相處,從未以君王禮制對待。
張邦昌能當上皇帝,王時雍功不可沒。雖說兩人關系甚好,但王時雍稱他為「陛下」時,他依舊一點情面都不給,當著滿朝官員的面痛斥了一頓。
張邦昌當皇帝時,多次為百姓求情,希望金人停止燒殺搶掠。金國將汴京城搜刮得一干二凈后,帶著滿滿的戰利品撤離。
金兵剛走,他便大赦天下,在呂好問的建議下還政于康王。
此前,王時雍好言相勸,稱他這個時候還政必然沒有好下場,但張邦昌接受了呂好問的建議。
他重新迎回已被廢黜的元祐皇后,請她垂簾聽政,之后讓位于康王趙構,派蔣師愈帶信給康王。
他在信里提到:金人以屠城相逼,臣接下皇位,實屬無奈,也是為了王朝百姓的安危考慮,絕無其他非分之想!
紅顏禍水,長嘆就縊
張邦昌心里很清楚,表面上還政,但實際賭上的是這條性命,不過,他沒有猶豫,還政時還主動請死。
趙構繼位,為宋高宗,重新啟用李綱。李綱對張邦昌怨恨已久,復寵后他立馬聯合其他臣子彈劾張邦昌。
宋高宗念在昔日情分,沒有要他性命,而是貶為節度副使。
這一天,張邦昌早有預料,因此,接到命令后他面無表情,鎮定自若的出了京。
雖然宋高宗不想動他,但張邦昌身后有無數雙眼睛,每一雙都巴不得他趕緊死。為了置他于死地,眾人東奔西走尋找罪證,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還是露出了馬腳。
張邦昌被扶持上位時,徽宗時期十多名女眷進了他的后宮,其中李春燕成了偽后。
歸宋以后,張邦昌和李氏關系依舊,他回東府前,李氏還專程前來送別。
這天,張邦昌酒醉,李氏裸著雙臂將其送了回去,之后又把干女兒陳氏留下服侍。
徽宗曾是君主,他的嬪妃臣子怎能碰?盡管歷史上出現過嬪妃賞賜于臣子,但眼下眾目睽睽,那些想要張邦昌死的人必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最終,臣子以張邦昌大不敬為由稟告高宗,李氏被抓后,指認了張邦昌的所有的罪行,張邦昌被迫登上平楚樓,仰首長嘆,最終自縊身亡。
正如《大金國志》里記載的:得宋帝賜死詔,徘徊退避,執事者迫之登樓,邦昌仰首,忽睹「平楚」二字,長嘆就縊。
結語:
張邦昌拒絕金人賞賜的皇位,甚至以死明志,金人撤離后立馬退位讓給康王,且在位時從未以皇帝自居,與臣子也以平級相處,也從未有過非分之想。
在位33天,張邦昌最終以悲劇收尾,他死的可憐,活得冤枉,就像一朵不起眼的浪花,最終消失在權力爭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