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上下五千的歷史長河里,曾出現過許多驚艷世人的才子英雄,這其中有一人,更是令百姓交口稱贊,令文人墨客執筆詠嘆,他就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諸葛亮!
諸葛亮自出山后便一心匡扶漢室正統,做下了火燒赤壁,舌戰群儒,七擒孟獲等許多大事,就連曹操都曾喟嘆:劉備不足為懼,吾實懼諸葛亮耳!這樣驚才絕艷的一個人,最后卻因積勞成疾,在五丈原抱恨黃泉,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其實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就已經有人一語成讖,揭示了他的最終結局,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在《三國演義》中的出場并不多,他是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每次他出現必都是仙風道骨,料事如神的形象。司馬徽的智慧從他一出場就讓人印象深刻。
當年,劉備為逃避蔡瑁等人追殺,馬躍檀溪,誤入司馬徽的莊園。劉備只說自己是偶然路過,可司馬徽卻一語道破他是逃難到此。司馬徽精準毒辣的眼光與判斷讓劉備一時間對他驚為天人,忍不住對他說起了自己的抱負與困難,希望能夠請他出山。
司馬徽沒有答應劉備的請求,只給了他一條信息。他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聽后大喜,再問,他卻只是笑著敷衍,不再多說一句。
司馬徽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這是因為他愛才、惜才!他不愿看到諸葛亮嘔心瀝血一輩子,卻結局凄涼,又忍不住贊揚他的才能,不忍他埋沒一生。正巧老天把劉備送到了他的眼前,讓一切有了轉機。他在劉備面前提了一句臥龍鳳雛,然后把一切交給了天意。
劉備聽了司馬徽的話,果然把臥龍鳳雛放在了心上,期望著有一天可以得到其中一人的輔助。在找到臥龍鳳雛之前,劉備先得到了足智多謀的徐庶。曹操見劉備有徐庶這樣優秀的人才相助,便像得了紅眼病一樣,非要把徐庶納入自己麾下,于是將徐庶的母親帶到了許昌。
因不忍老母被曹操威脅,徐庶只能忍痛告別劉備,轉投曹操。徐庶臨走前,劉備大辦餞別酒宴與他推心置腹;徐庶上馬后,劉備古道邊十里相送為他淚灑長亭,徐庶被劉備感動,在告別時給他推薦了一個人——臥龍,諸葛亮。
失去徐庶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但得到臥龍先生的消息卻是不幸中的萬幸。正當劉備準備好了禮物,打算去南陽拜訪臥龍先生時,司馬徽忽然到訪,說是想要見見徐庶。
得知了徐庶的事情后,司馬徽直搖頭嘆息,說徐庶這一去,他母親必死。不得不說,司馬徽就像開了上帝視角一樣,徐庶母親十分剛烈,徐庶與母親見面后,聽聞因自己導致兒子背離舊主,便毅然自盡了,一張嘴簡直比鬧鐘還準。
而這時,劉備再次對司馬徽提起了臥龍——諸葛亮。
這一次,司馬徽在劉備面前給了諸葛亮極高的評價,說他可比興周之姜子牙,旺漢之張子房!本就求才若渴的劉備聽到這個評價后,對諸葛亮更是敬佩有加,還沒見面,就已經在心里給他加了三分。
盡管高度贊揚了諸葛亮,但司馬徽臨走時卻仰天大笑,留下了一句不太吉利的讖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司馬徽在他為數不多的兩次出場中,早已展現出了他在預測方面的驚人天賦,他給了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八個字,其實就已經預示了諸葛亮的最終結局。
正如司馬徽所說的那樣,對諸葛亮來說,劉備是一個好主公。他禮賢下士,三顧茅廬;他對他信任有加,給了他諸多權利,讓他有廣闊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才能。
諸葛亮對劉備心懷感激,為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他們之間有了百世流傳《隆中對》。出山之后,諸葛亮更是連放三把大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奠定了劉備的事業基礎!
劉備之于諸葛亮,就像是伯樂之于千里馬,劉備驚艷于他的才能,認可于他的人品,甚至敢于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給他。這樣的主公怎能不令諸葛亮感動?!對于諸葛亮來說,選擇輔佐劉備,是一生中走得最正確的道路。
他們就這樣在亂世之中,并肩而行,一路成長。在那驚險復雜的局勢里,諸葛亮展現出了他驚人的才能與算無遺策:空城計、草船借箭、舌戰群儒……,
樁樁件件都沒有辜負他的臥龍之名,一步一步帶著劉備走到了他的事業巔峰!令人遺憾的是,在劉備與諸葛亮等人共同努力,建立了蜀國不久后,劉備卻因病在白帝城與世長辭。為了興復漢室,給九泉之下的劉備一個交待,諸葛亮決定傾蜀國之力北上伐魏。
可惜天不遂人愿,在六出祁山后,諸葛亮心力交瘁,抱恨黃泉。想來是因為長年積勞成疾,傾國之力六出祁山,結果卻又不盡如人意等因素,讓諸葛亮受到了身心的雙重打擊,他為蜀國嘔心瀝血了一輩子,最終在秋風蕭瑟的五丈原無聲隕落。
人的命運很難說,即使是如諸葛亮這般的風流人物,有時也難以逃開命運的捉弄。水鏡先生的那句「不得其時」,精準地概括了諸葛亮的生平際遇,揭示了他悲劇結局的必然性。
有句話叫做生不逢時。諸葛亮出生的太晚了,他出山時更是漢室傾頹之際,要知道,人間興亡自有定數,就算劉備是漢室正統,復興漢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況當時,北有曹操虎視眈眈,東有孫權伺機而動,反觀蜀中,一塊立足之地都要反復謀劃才能取得。
諸葛亮與劉備相遇的太晚了。劉備47歲才請諸葛亮出山,與他共同作戰16年后,就在白帝城因病與世長辭,只給諸葛亮留下了扶不上墻的劉禪。
諸葛亮身邊的人才太少了。正所謂屋漏便逢連夜雨,劉備病逝,關羽張飛相繼被殺,法正、馬超、黃忠等人先后病逝,蜀國后起之秀寥寥無幾,人才一時青黃不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葛亮再厲害,也不能分出三頭六臂,處理更種事務。
盡管水鏡先生從一開始就預言了諸葛亮的最終結局,但是有些事情,不是知道了結局就可以不去做的。人總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只要做事盡全力,憑良心,那麼結果如何,其實并沒有那麼重要。
諸葛亮雖然到死都沒有徹底實現自己的愿望,但是他一生中的所作所為早已驚艷了時光,書寫了歷史,永遠地留在了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