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琳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是采訪嚴歌苓時,她對自己親生父母之間關系的描述內容所得到的概括。
她長大后理解了自己父親蕭馬當年的決定,但更多的還是對她母親賈琳離世的感慨和嘆息。
她曾在采訪里說過,她母親賈琳對她父親蕭馬的感情是非常炙熱和卑微,這也造就了之后兩人分崩離析的結局。
「孤獨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你愛上一個人的那一刻開始。」這句話用來形容賈琳再合適不過。
兩人結婚后,很多時間里,蕭馬都忘卻了賈琳很多優點,只記住了自己不曾愛過她的事實。
而他平日的忽視和冷淡,也成為了賈琳性格多疑敏感的罪魁禍首。
賈琳
賈琳的母親,也就是嚴歌苓的外婆對蕭馬非常沒有好感,不是厭惡的那種,就是單純的不喜歡。
她外婆曾經說過,賈琳以前曾被首長領導追求過,可她當時腦子一根筋,就認準了蕭馬,誰都不行。
當時在地方劇團里,賈琳是美艷動人的台柱子,長相和嗓子都是數一數二的,場場演出爆滿,她一出場,歡呼聲沖破屋頂的比喻都不過分。
劇團里追求她的小伙子數不勝數,平日梳著大辮子的她冷漠得很,從不和他們有過多攀談。
她的追求者里更有達官顯貴或是商胄人家的孩子,但她從來都是拒絕交往,從不會心動。
賈琳
她的孤傲不招人厭,男生們告白示愛不成功也不氣惱,還都天天圍著看她,都好奇到底誰才能打動賈琳的心。
有一天,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警衛員上門邀請賈琳,大家紛紛跑出來,借著閑聊的名義偷看。
一個首長級別的領導愛慕賈琳的事,便在私下里傳播,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都以為賈琳會嫁給這個人。
可結果卻是,賈琳直接拒絕了警衛員的邀請,并且頭也沒回地離開了現場。
十八歲花一樣的姑娘,其實不是沒有喜歡的人,只是她喜歡的人太過平凡,讓很多人都感覺不太可能。
蕭馬
蕭馬當時在劇團任職副團長,他是個內斂又安靜的男人,平時主要的工作是作家,但在樂團里也有任務。
他會拉小提琴,也會幫外國來參觀劇團的人進行翻譯工作,時不時舞台布景缺人也會叫他過去。
說是副團長,其實和打雜的工作差不多,頂多就是他比較有文化一些,還要幫著處理劇團的一些宣傳文件。
賈琳很早就注意到了他,和那些追著她的男人比起來,這個安靜又有文化氣息的人更吸引她的注意。
她時常會路過他的窗台,假裝漫不經心地看他一眼,然后自己心里開心半天,她從沒敢鼓足勇氣,和他說過一句話。
賈琳
首長的事情四下傳播,賈琳也在觀察蕭馬的態度,兩人互相是認識的但是不熟。
她以為蕭馬會因為這件事注意到她,但很可惜,蕭馬好像是對八卦不太感興趣,平時在團里碰到兩人也只是客氣地打招呼。
賈琳猶豫過好多次,最后還是不想讓人生遺憾,她鼓足勇氣去搭訕蕭馬,卻被他呆愣的態度惹得害羞不已。
她還曾大膽地給蕭馬寫過紙條,表白地說著想要嫁給他的話,可蕭馬始終無動于衷。
一心只有工作的蕭馬也是愁壞了賈琳,她不信會有人不喜歡自己的性格樣貌,還當是蕭馬也是害羞才會如此。
蕭馬
那時候,賈琳還每天找機會和蕭馬表白自己的心意,但蕭馬對這個愛慕自己的姑娘,卻無甚感覺。
只是低迷的工作和沉重的生活壓力,讓他倍感孤單,他需要一個妻子,或者,他需要一個任勞任怨照顧自己的「保姆」。
賈琳,成為最優選擇。
他向賈琳提出要娶她時,賈琳都驚呆了,這個一直對自己有些冷漠的男人仿佛開竅了一般,讓她感到驚喜。
這件事,賈琳在後來知道后,也只笑著慶幸,她從不覺得蕭馬因為這個原因和自己結婚是卑劣的。
她慶幸自己當時的美名,能讓她成為蕭馬的首選,這句話就足可見賈琳在這場愛情里有多卑微。
賈琳
之后兩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蕭馬雖然免去了皮肉之苦,但還是要接受組織安排被調任的。
于是剛剛結婚沒多久的賈琳,就開始陪著蕭馬四處任職,她細心照顧蕭馬,蕭馬也對她客客氣氣。
兩人的[夫·妻·生·活]雖不如其他人那樣甜蜜似火、如膠似漆的,但也很是溫馨幸福。
據嚴歌苓回憶,小時候,她父親在家里辦公或看書,她母親就會像是找存在感一樣的在屋子里晃悠。
偶爾發出些聲音吸引蕭馬的注意,甚至還會拿起報紙周刊在屋子里朗讀,然后用眼睛偷看蕭馬。
賈琳
但因為嗓音太洪亮,往往出聲都會嚇到旁邊的人,她父親被嚇到也只會忍住不耐抬頭沖賈琳笑一笑。
賈琳有時會道歉,然后自認為生活甜蜜的在一邊幸福的笑,小時候嚴歌苓只覺得母親很會自我安慰,但長大才知道那些一廂情愿有多可悲。
嚴歌苓小時候父親去了鄉下,家里沒有收入來源,所以總是吃不到喝不到的。
那時候賈琳就會想辦法去山上挖些野菜,去河里抓些小魚什麼的改善一下伙食。
但那些手指粗細的小魚,都很少會入了他們兄妹兩個的肚子里,小魚都是被母親曬好,做成美味送去給蕭馬改善生活的。
賈琳
當時只要遞信的人說一句蕭馬好像又消瘦一些時,賈琳都會拎著桶去河里找小魚。
每次她都會熬著辛苦忙上幾天,才能準備好一定量的小魚,這些小魚在後來,也換回了蕭馬的一句不錯。
就這一句話,都能讓賈琳高興好長時間,但卸下層層愛情的濾鏡,蕭馬當時也只是說了句,沒想到這些喂貓的東西味道還不錯。
蕭馬年輕時家里也是背景殷實的,他不知道的是,那些覺得是逗弄寵物的東西,對當時賈琳三人來說都是為數不多的美味。
蕭馬很少會夸贊賈琳,這句話對賈琳的操持,無疑是天大的獎勵,所以在那之后,賈琳為了得到更多夸獎可謂是竭盡全力。
賈琳
但兩人之間的相處還是如往日一般平靜和冷淡,根本不像是互相愛慕的結合,更像是搭伙過日子。
賈琳也是知道這一點,于是對兩人的愛情開始變得更加卑微起來,什麼事情都以蕭馬為主。
順從聽話不敢忤逆,但之后相處的日子里,卻讓賈琳變得越來越患得患失起來。
她始終認為這場婚姻是她自己爭取來的,但蕭馬如果遇見同樣為愛爭取的人也會同意。
在她心里,蕭馬實在太優秀,隨時都會有人把他從自己身邊奪走,于是每日檢查丈夫是否出軌成了賈琳生活中的任務。
嚴歌苓
她這樣的患得患失也影響到了孩子們日后的發展,嚴歌苓和她哥哥嚴歌平在之后的寫作中,都把這種事寫進了書里。
這是一個女人為愛的真實寫照,他們的母親對他們父親的感情,不光是女人可悲的一點,也是婚姻里讓人疲憊的地方。
那段時光里不光是賈琳感到生活煩悶痛苦,蕭馬也對賈琳的舉動感到非常不理解。
他不是花心的人,賈琳和他相處多年應該早就知道,但賈琳還是不相信他。
在蕭馬心里,賈琳曾經幫助過他,而且這些年為他生兒育女,這些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
《柳湖新頌》劇照
可要說道兩人之間是否有感情的存在,可能賈琳會有,但蕭馬只會覺得麻煩而已。
就比如在1958年,賈琳參演的那部安徽北部柳湖農業社拍攝的紀錄片。
她在里面飾演的并不是什麼正面一些的人,而是一個心胸狹窄、脾氣暴躁、自私自利還惡語傷人的落后農村婦女。
月英因為自己的衰老而自卑,總覺得丈夫和別人背著她在外面有些齷齪,所以每天都暴躁的自怨自艾。
當時蕭馬就在安徽省文聯工作,這個角色會落到賈琳頭上,也讓人覺得是出乎意料的。
可能在蕭馬心里,劇里的月英給人的感覺,就是賈琳在蕭馬心里的感覺也未可知。
《柳湖新頌》演員表
兩人的關系也在賈琳猜疑中逐漸走向了最冷漠的時期,蕭馬不會像其他男人一樣與賈琳爭吵,他只會無視賈琳的暴躁。
這點也是最讓賈琳受不了的,往往兩人出現吵架的時候,最先妥協的也是賈琳。
只要蕭馬一不和她說話,她就會感到無助和害怕,她太愛蕭馬了,一刻都離不開他。
在兩人的關系里,她總是委曲求全的那一個,也是最先低頭的那一個,只要一想到會和蕭馬分開她就鉆心的疼。
但她也知道,她和蕭馬的關系,是不可能回到從前了,雖然從前蕭馬也沒對她有多好,但她對蕭馬的感情一直都有自己的理解。
嚴歌苓和蕭馬
1974年,蕭馬被北京電影制片廠邀請,去北京為新電影撰寫《巨瀾》的劇本。
賈琳和蕭馬這幾年正是冷淡期,她根本說不出一起去北京的話,蕭馬也不提一句帶她一起。
他現在巴不得獨自出去散散心,來緩解兩人之間尷尬的家庭氣氛,于是這場工作旅行,也就只有蕭馬一人收拾行囊上了路。
而也是這次工作,讓賈琳徹底失去了蕭馬,徹底失去了這個她卑微所愛之人。
那年嚴歌苓從部隊回家休息,一個人在家的賈琳表情落寞,笑容牽強,這就讓嚴歌苓覺得很奇怪。
俞平
兩人飯后閑聊時,嚴歌苓才知道蕭馬去了北京,并且可能再也不會回家了。
原來蕭馬去北京后不久,便給家里寄回了一封信,賈琳以為是蕭馬怕家人惦記的書信,沒成想拆開看卻是蕭馬要失婚的書信。
蕭馬說在北京遇到了想要走完一生的女人,要賈琳同意,賈琳怎麼可能會同意,她也不敢只身前往北京。
她和嚴歌苓哭訴,內心絕望的她實在想不出辦法來挽回蕭馬的心,但嚴歌苓卻覺得這件事是很正常的。
這些年她父母之間的感情,她和她哥哥是有目共睹的,兩人失婚只差一個契機。
嚴歌苓
但嚴歌苓卻沒想到,這個契機會這麼的不湊巧,這段時間正是她的軍旅生涯期間。
當時當兵可是光耀一家人的大喜事,她在軍里做事積極努力,就是想有更好的前程。
可蕭馬這事一鬧,她家里的事被傳出去,她後來的發展可能都要被加上一層陰影。
她焦急地給蕭馬寄信,希望他能改變失婚的想法,可蕭馬這次真的是下定了決心,堅決要失婚。
蕭馬的回信里滿是對孩子的愧疚和痛苦,他知道自己可能會對不起孩子們,但他真的沒有辦法。
他實在忍受不了和不愛的人走完人生,以前沒有喜歡的人還好,現在出現了,他也不想錯過。
俞平
蕭馬還在信里表示,希望嚴歌苓能勸勸賈琳,讓她能放下兩人之間的種種答應失婚。
但是看著每日郁郁寡歡以淚洗面的母親,嚴歌苓做不到,她為了能改變父親的決定,還去了一趟北京,結果回來她也沉默了。
父親的新伴侶叫俞平,是北京電影制片廠的花旦演員,和她母親一樣,卻處處比她母親顯得嬌貴。
俞平笑起來溫柔,還透著知性美,蕭馬在她身邊的神情也永遠是放松的狀態,兩人也更有共同語言。
她從沒見過這樣溫柔的父親,至少在母親賈琳身邊,父親從來都沒露出過那樣的表情。
蕭馬和嚴歌苓
這一刻嚴歌苓就知道,父親是真的愛上了這個偶然相識相知的阿姨。
她回家把她看到的事無巨細告訴給了賈琳,聽到這些,賈琳只是沉默,隨后便問了一句,那女人會做飯嗎?
這句話在這場有名無實的婚姻里有多可悲,曾經的她也是劇團里的紅人,現在卻只能用做飯來和別人做比較。
嚴歌苓只能嘆氣地告訴她,俞平不光會做飯,還讓父親戒了煙,那個只要在家里就會忍不住抽煙的父親,在俞平身邊從來沒有煩惱。
賈琳對婚姻這件事咬著牙沉默,蕭馬也為了捍衛自己的愛情,選擇與賈琳分居。
這一冷戰分居就是八年,賈琳曾想主動去找他和解挽回,但蕭馬卻對她避而不見。
嚴歌苓
「你若愛他,就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他,并給他自由。」
1982年,賈琳徹底明白了這些年自己的一廂情愿,在女兒時常的開導下,和蕭馬離了婚,82年下旬,蕭馬和俞平就結婚領了證。
嚴歌苓在采訪里曾說,失婚后的賈琳每天都過得都不好,年紀大了也沒什麼人照顧,她也曾勸她找個人再嫁了。
但賈琳之后的日子里到底嫁沒嫁人嚴歌苓沒說,誰也不知道。
晚年如此落魄,不光是有蕭馬不負責任的因素在里面,更多的還是賈琳對兩人之間感情的誤解。
就像嚴歌苓說的,她母親很會找補兩人之間的關系,即便是一點點的夸獎她也會放大,自我滿足。
嚴歌苓
1993年,賈琳因為胃癌住進了醫院,六十多歲的她,雖然被安排在最好的醫院也終日被病痛折磨。
身體上的疼痛加上心理上的負擔與壓力,讓她沒能挺過一年,就離開了人世。
而知道消息的嚴歌苓也知道,這對于母親來說可能才是更好的解脫,即便不是被胃癌奪取生命,賈琳最后也會被抑郁的情緒控制。
采訪時嚴歌苓語氣輕松,好似對母親的思念已經放下,她說,在她小時候,外婆曾因為蕭馬埋怨過母親。
外婆還說,當年賈琳要是答應了那個首長軍官的追求,說不定她和哥哥出生就會是官家的少爺和小姐。
嚴歌苓
那時外婆的語氣里透露出來的可惜和嚴歌苓說出來語氣,何嘗不是在為賈琳這些年的委屈所嘆息。
「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這句話賈琳一定懂,但為了蕭馬,她寧可拋棄自我,也做不到天涯海角永不相見。
為了不愛的人放棄可能會至死不渝的人,這不光是對自己的侮辱,也是對生活的褻瀆。
有時候過分的執著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學會放手,可能才是對自我人生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