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在封建社會,當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能賺得十萬兩雪花白銀。這還算做官有良心的,倘若再昧著良心,還不知要賺多少黑心錢。
無官不貪,這一點連古人自己都承認,要不然也不會用「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來形容舊時官場。
在古代,由于封建律法不健全,官員的任用也全憑皇帝個人喜好,很容易導致貪官污吏橫行,歷朝歷代莫不如是。
即便是康熙皇帝這樣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在他執政晚年時期,也出現了吏治松弛的嚴重問題。
康熙皇帝在位時并沒能很好地處理貪腐問題,這也導致雍正皇帝登基時,號稱「康乾盛世」的大清朝國庫竟然僅有數百萬兩的結余。
要不是雍正皇帝勵精圖治,恐怕清朝還真會步元朝后塵。
對于古代的皇帝們來說,要想重振朝綱,首先要做的就是狠抓吏治:一方面大力提拔任用賢明的大臣;另一方面懲處罷免那些貪官污吏。
在這方面,做得最嚴厲的還是要屬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期間開創了「洪武之治」,懲處了一大批貪官污吏,使得飽受戰亂的中原百姓,在時隔百年后終于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在古代的數百位皇帝中,要說誰最痛恨貪官污吏,那絕對非朱元璋莫屬。
朱元璋對貪官痛恨到什麼程度呢?他在《大明律》之外還專門頒布了一部《大誥》,作為懲罰貪官污吏的依據,而且懲罰的手段極為嚴厲。
朱元璋在懲處貪官污吏時,常常會因為個人的喜怒出現法外用刑的情況,當他認為《大明律》中規定的刑罰不足以懲治那些罪大惡極的貪官污吏時,就會采用《大誥》作為懲罰依據。
而且,為了警示那些貪官污吏,朱元璋還發明了一系列的酷刑,其中最殘酷的當屬「剝皮楦草」。
何為「剝皮楦草」?就是把貪官污吏的皮完整地剝下來,然后在里面填充干草,懸掛在衙門的大堂之上,以此來警示繼任的官員,切勿貪贓枉法。
朱元璋對貪官污吏的痛恨并非是沒有緣由的,這一切都與他小時候的經歷有著極大的關系。
朱元璋晚年時,在與皇子皇孫們聊天時,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
在朱元璋17歲那年,家鄉因為遭遇干旱和蝗災餓死了很多人,後來又爆發了極為嚴重的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半個月內先后病逝。
按理說,在這種瘟疫橫行的時期,親人病逝之后應該早點入土為安,以免再次傳播瘟疫。
可朱元璋只能跪在地上抱著父母的遺體哭泣,卻沒有辦法讓雙親入土為安。因為他家一丁點田地都沒有,連父母去世了也沒有地方安葬。
後來還是同村一個叫劉繼祖的人,看到年少的朱元璋和二哥哭得實在可憐,念著兩家好歹是鄰居一場,于是拿出一塊地送給朱元璋家,才使得朱元璋父母入土為安。
朱元璋後來當上皇帝時,劉繼祖已經過逝多年了,可朱元璋卻仍然牢記他當年的恩惠,下旨追封他為「義惠侯」,世襲罔替。
從朱元璋少年時期的遭遇,就能夠看到當時元朝末期的官僚是多麼的腐敗。
百姓們遭到了災害,餓死、病死了很多人,甚至連埋的地方都沒有,可官府對此卻不聞不問。不要說開倉賑災了,還變著法子壓榨窮苦百姓。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因為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自然對貪官污吏痛恨不已。他深知,只有鏟除了天下的貪官,百姓們才能過上好日子,所以他對待貪官從不心慈手軟。
朱元璋在位期間,大約殺掉了將近16萬的貪官,只要是被他抓到的貪官污吏,無一不是落個抽筋扒皮的極刑。
有一次,一位官員因為貪了一點小錢被朱元璋查到,朱元璋下令將其斬首示眾。這位官員覺得自己很愿望,于是就問朱元璋說「天下誰人不貪,你殺得完?」
朱元璋看著台下的貪官,鄒緊了眉頭,輕輕地回了6個字:「你怎知殺不完?」
朱元璋這種淡漠的語氣,再加上他冷酷的表情,無不彰顯他懲治貪腐的決心,頓時令貪官啞口無言。
而且,朱元璋懲處貪官一視同仁,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開國勛貴,只要被他發現有貪腐的行為,必定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很多人都覺得朱元璋誅殺功臣太殘酷,其實這些被誅殺的明朝開國功臣,多少都有貪腐行為,被誅殺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不過,也正是由于朱元璋的手段太嚴厲,以至于被很多人誤認為是暴君。
其實,朱元璋可并非是暴君,相反他在古代的皇帝中,應該是最愛民如子的一位好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