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任命汝等為官,是要汝等為百姓牟福,如有貪污受賄或橫行不法之行,當摘了頭上頂戴,取下花翎。」想必大家都經常有聽到類似的台詞,那就會有很多人好奇了,花翎是什麼呢?
在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清朝官員的帽子上面會插一根羽毛,而這所謂的羽毛就是花翎,花翎是以孔雀的尾羽制成,因此也稱作孔雀翎。
藍翎通常是由染成藍色的和鳥羽毛織成,所以又稱染藍翎,。不過對于一般官員來說,帽子上所佩戴的都是藍翎,只有一些級別比較高的官員才能戴花翎。
花翎和藍翎不同,花翎是由不同的顏色與花紋搭配而成,而上面的顏色和花紋所代表的意義和品級也各不相同,所以說單單從清朝官帽上不同的花翎,就可以看出這位頭戴花翎的官員身份高低。
就拿孔雀花翎來說,它劃分等級的條件主要看上面的「暈目」。這個「暈目」看上去像一個眼睛,所以被稱之為「眼」,它是用具有橢圓形花紋的孔雀翎毛制成的,而根據「眼」的數量不同,孔雀花翎又分為了:單眼花翎,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
單眼花翎,顧名思義就是只有一個眼的花翎,所用的材料是孔雀的尾翎,大約長35~37厘米。而有資格佩戴的一般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員。
雙眼花翎雖然象征的身份比單眼花翎要高,但它的長度卻只有33厘米,而且它并不是由一根翎毛制成的,也就是說不是一根翎毛上有兩個眼,而是需要兩支單眼花翎,讓他們相互重疊,但是需要露出兩個翎眼。
雙眼花翎一般只有皇室貴族才有資格佩戴,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皇室貴族都能戴上雙眼花翎,不僅需要一定的品級,而且需要有很強的騎射本領才行,否則也是沒有資格佩戴的。
至于三眼花翎,那就更不用說了,屬于比較罕見的存在,甚至有很多的官員為官一輩子連三眼花翎都不曾見到過。
三眼花翎作為象征品級和地位最高的榮譽,整個清朝都沒有幾位大臣能夠佩戴,只要是被皇帝賞賜頂戴三眼花翎的人,要麼是地位極高的重臣,要麼是皇帝的至親。
從乾隆時期到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總共只有7人,其中在乾隆期間一共只有三個官員獲得了三眼花翎。這三個人分別是傅恒、福康安,何琳。
福康安因為戰功赫赫得到了三眼花翎,何琳是和珅的弟弟,在白蓮教起義爆發以后,何琳負責在鎮壓白蓮教的戰斗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皇帝才賜予他三眼花翎,而就連和珅都沒有。
在乾隆皇帝之后,也只有四個人得到過三眼花翎,其中有徐桐和李鴻章,以及長齡與禧恩。這些人中李鴻章應該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了,除了這7個人之外,在清朝歷史中就再也沒有人獲得過三眼花翎了,甚至就是雙眼花翎也都沒有了。
所以說官員們的頂戴花翎,不單單是象征著他們的身份和地位,更是皇帝對于他們特殊的嘉獎與肯定,雖然花翎制作的成本并不是太高,但都令滿朝的文武無比的向往。
就連清朝的大將施瑯,雖然被康熙皇帝封為靖海侯,也曾特意和皇帝說「寧可不要爵位,也要獲得一支花翎。」可見花翎對于大臣們有多重要,不過最后康熙只賜予他一只單眼花翎,由此可見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究竟象征著多高的地位。
對于大臣們來說,頂戴花翎是他們能力和身份的象征,所以,「愛惜羽毛」就成為了官員們對自己職位的珍惜。
俗話說得好「寶劍配英雄」,那些擁有三眼花翎的朝中重臣,都可以說他們達到了身為大臣的人生巔峰了,在我們身邊經常有人在得到某一個珍奇的文玩之后,向別人大肆的炫耀,覺得很了不起,但其實和這些用自己的功績來博得頂戴花翎的大臣們的成就相比,那真是天差地別了。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這種虛名,像千古名臣曾國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為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可以說功高蓋主了,他也沒有獲得三眼花翎,但想必這位思想超然的人也并不在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