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間,有一8歲稚子名曰 陳子善,因不服詔令,竟斗膽質問明太祖 朱元璋:「我爺爺曾為護你性命為你身中九箭,我父親還為大明嘔心瀝血,戰死沙場,而如今你為何要處以我家抄家之罪?」
朱元璋面對陳子善的質問,竟不惱,反而溫柔回答陳子善:「可 抄家之罪,對你家來說已經是 莫大的恩賜了。」
為何朱元璋會抄一位功臣之家,還美其名曰是恩賜呢?
陳子善的爺爺,乃是 明朝開國名將陳德,從元末開始,便跟隨著朱元璋四處征戰,浴血廝殺,飽經風霜。
數十年里,攻下眾多城池,屢創奇功,為建立明朝,立下汗馬功勞,而陳德也在一次戰爭中,為 護衛朱元璋, 連中九箭。
那場戰役是在 鄱陽湖上運用水軍進行戰斗的,朱元璋帶領 20萬將士,對陣的是 陳友諒60萬的大軍。
當時朱元璋與陳友諒,雙方軍隊打得膠著不下,陳友諒的部下 張定邊,就想著擒賊先擒王,便告知陳友諒他的計劃,陳友諒便派遣 張定邊,前去 擒拿朱元璋。
而朱元璋此時因戰損嚴重,軍隊的數千艘船只被打沉沒,自己所乘的船只,也 不慎擱淺,愁眉不展時,朱元璋便見著張定邊,乘著敵軍的船只向他們襲來,這下眾人皆慌了神。
張定邊乃陳友諒身邊第一悍將,其武力威猛,甚為驚人。此刻朱元璋知曉不能與敵軍迎面對戰,否則損失會更加慘重,便命令眾人開始撤退。
張定邊眼見著朱元璋被幾位護衛軍將護送著,準備撤退,便下令對著朱元璋所在的船只射箭,弓箭手萬箭齊發之下,便是武藝再高強的人,也難逃一死。
朱元璋正撤退著,眼見著密密麻麻的弓箭襲來,心中想著莫非今日就此結束在此了,朱元璋認命了一般閉上了雙眼,可沒想到好一陣過去了,竟然一點痛感都沒有。
朱元璋感到疑惑,睜眼便瞧見有一個人正擋在自己面前, 用他的血肉之軀為朱元璋作屏障,為其保駕護航,此人便是陳德。
陳德身中九箭,口中流出鮮血,手里的劍卻緊緊握在手中, 堅持著誓死拼殺,朱元璋一看原來是張定邊派遣的士兵,已經打到他所乘坐的船上了。
這些士兵受到張定邊的指示,紛紛都直沖著朱元璋而來,陳德雖身中九箭,但仍然堅持 護衛著朱元璋一路撤退。
陳德一路堅挺著守護朱元璋的安危,直到援軍支援后這才重重倒下。
這場 鄱陽湖之戰勝利結束后,朱元璋見陳德因保護他而連中九箭, 念其護駕有功,給予了許多的嘉賞。
陳德,本是救了朱元璋性命的功臣,為何后期還會被朱元璋處以抄家之罪呢?
這便要提到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統治期間,將中國王朝數千年以來的 丞相制度廢除,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當時,作為明初丞相的 胡惟庸,蠻橫專制,囂張跋扈,許多有關于臣子或平民生死攸關的大事,他也也不向朱元璋請示,便 私自做主,進行決斷。
這讓疑心病向來很重,控制欲極強的朱元璋,很是不滿,他感到丞相之位的權力,對他的皇權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于是為了 鞏固與維護其皇權, 加強中央集權,朱元璋便直接 廢除了傳承了數千年的丞相制度,將胡惟庸的丞相之位革職,并將與胡惟庸有關之人全部徹查處罪,將朝野的毒瘤,連根拔除。
而胡惟庸一案中,牽扯到的就有陳德之子,也就是 陳子善的父親陳鏞。
雖然陳鏞最后是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而死,但他 與胡惟庸一案被查證有所關聯,朱元璋便將陳家處以抄家之罪。
也就上演了開頭陳子善質問朱元璋,為何會抄他的家一幕,而朱元璋之所以對陳子善講抄家之罪,已經是莫大的恩賜,是因為 與胡惟庸一案有所關聯的人,許多都是 被處以極刑或者死罪。
但朱元璋因 感念陳德救命之恩,才將陳家的死罪,改為抄家之罪,所以才跟陳子善曰為抄家,乃恩賜之舉。
朱元璋執政時期雖敏感多疑,但也是 獎懲分明,在他的統治之下,社會逐漸開始發展,并開創了 洪武之治,將明朝推向了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