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 其實就一個字「貪」。
不過這里的貪并非貶義, 而是指古代文人們在擁有各種不同人生抱負的同時,也想著能夠留戀往返于風花雪月之地。
以唐朝詩人杜牧為例,曾經就作詩: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即表達自己懷才不遇之感,又慶幸自己能夠在青樓之中如魚得水。
除去杜牧之外, 李白、白居易以及唐宋八大家等等,幾乎都沒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去過青樓。
特別是其中一些文人, 甚至專以「青樓文學」出名,情愛詩句為主攻方向,無人能及。
可讓人疑惑的是,為何這些古代文人都能夠在青樓之中肆意消費呢?古代人去一回青樓,折合成人民幣大概需要多少?百姓又為何去不了?
以作國用
了解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就必須要了解古代青樓的三個具體市場方向,也只有了解不同的市場方向以后,才知道具體價格究竟是多少。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青樓的不同目標客戶是什麼?以及實際運營的方式又是什麼?就像一個古董,在收藏家和不識貨的人眼里,純粹是兩種不同的價格。
首先是青樓的第一個作用—— 以作國用。
中國古代娼妓的起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周襄王時代。《戰國策》二卷之中, 甚至還專門提出齊國宰相管仲設立女閭這件事情。
所謂女閭,意思也就是由官方出面設立青樓,無論什麼身份的人來到官方青樓以后,都必須要遵守規矩。 同意則皆大歡喜,不同意則大刑伺候。
管仲這里的女閭,便是中國古代官妓的開端。從那以后,青樓發展越來越繁榮。 除去許多民間大戶人家豢養的私妓之外,普通百姓或者官員們,都會選擇前往女閭之中消費。
到唐朝年間,女閭更是有了其他名稱, 像史書上記載的「北里」、「平康里」以及「教坊」等等,都可以算作是女閭的一種,只不過經營模式和內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那麼女閭之中的妓女又是從何而來呢?這里就要從古代歷史的不同時期來看待。
以戰國時期為例,管仲的官方青樓, 大都是出資請人來上班。那個時候尚顯單純的古人,還沒有將女閭和犯人的家屬子女聯系一起。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由來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像罪臣家中女眷以及古代奴隸等等,都成了官妓的主要支撐來源。
到了朱元璋時期, 他甚至還專門在秦淮河邊首創官妓聯合運作模式,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前往消費,順便充盈自己的國庫。可以說,彼時的秦淮河畔,因為人來人往的緣故,其實際繁榮程度遠超人們想象。
不過這類官方女閭,因為人群更多,所以消費上面倒是沒有太高要求,只是所有人都注重排場以后,也免不了花錢爭面子的事情發生。
以作文用
除去國用之外, 青樓的第二個作用便是以作文用。
古代文人分明沒有多少銀兩,為何依舊能夠在青樓之中混得風生水起呢? 其實答案就在于這類詩人時常為「五斗米而折腰」,不過名聲卻實打實得好。
很多人想要拜訪他們,往往都會親自前往,這些落魄文人感受到自己的重用以后,便逐步收獲越來越多的報酬以及名望。
為此,文人和青樓之間, 其實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種投資的關系。青樓肯定文人個人的才干,當他們飛黃騰達或者結交權貴以后,青樓也會因此水漲船高。
即便到時候這類文人們忘記了青樓曾經的幫助, 光是他們自己對青樓帶來的消費,也足以抵消青樓前期的投入。這樣一來,即便古代文人寒酸,青樓也不會真的將事情做絕。
可如果文人窮極一生都未能出人頭地,又或者說文人們自身不愿意出人頭地又如何呢?
這里主要有兩方面的選擇: 其一是文人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至少讓青樓明面上沒有受損; 其二則是文人們要有自己的個人魅力,讓青樓或者青樓女子們心甘情愿地支持他們。
就像北宋時期的柳永一樣,他在青樓之中的名望,就絕非常人能夠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青樓之中的女子,也多和書生來往密切。相較于官紳百姓而言, 書生意氣與文采,更受到青樓女子喜愛。
這樣一來,諸多青樓也會專門服務于書生,風化出他們筆下的文字。「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時代特色,也時常成為百姓們的談資。在那個年代, 形而上者不能往來,形而下者無從說起,書生們得天獨厚。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古代文人所創作的相關文學作品,讓人百看不厭。 「飲酒作樂」、「寫詩漫愛」形成一大特色。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 當清朝年間的文字獄逐漸興起以后,類似的盛況再難出現。時至今日,人們的意識認知發生改變以后,終于不再將「風流」當做風流。這算不上遺憾,只不過是大勢所趨。
以作家用
最后就是青樓以作家用,中國古代歷史之中,除去官妓之外, 最龐大的一個青樓女子群體便是「家妓」。
這類女子主要由兩類人組成,一類是豢養在豪門之中的妓女, 多是豪門自備的歌星、舞女以及酒家女等等。
每當有客人來拜訪的時候,她們便會充當迎接的主要團體。表面上光鮮亮麗, 可實際上卻是連做小妾的資格都沒有。
另外一類則是專門面向普通百姓的家妓,因為受眾群體的不同, 這類家妓自然也相對比較便宜。可便宜的同時,也存在另外一個問題, 安全問題得不到什麼保障。
像野史中就曾經記載, 清朝同治皇帝便是在出宮游玩以后,害怕官妓影響自己的名聲。最終選擇家妓, 導致感染花柳病身亡。
市場中的家妓們暫且不談,豪門之中豢養的家妓,是否全由豪門做主呢?其實這就要從不同時代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才行。
像兩晉南北朝的家妓就和唐朝時期的家妓完全不同。兩晉南北朝時期, 朝廷影響力微弱,世家大族掌握更大的話語權,家妓們的生死也都只是上位者們一言決斷,她們的命運可想而知的悲慘。
可唐朝年間, 就專門有律法規定了豪門應該如何對待家妓。
其一是人數上:
「三品以上有女樂一部,五品以上女樂不過三人,且不得有鐘磐樂師」;
其二是必須登錄在冊, 不能私自決定人數以及家妓性命。
這個時期的家妓們,享受的「人道主義待遇」以及基本生活保障,也就遠遠超過了兩晉南北朝時期。
實際價格
綜合以上幾種不同的青樓女子身份以后便可知曉,青樓女子們的實際價格其實是不一樣的。 甚至在不同的時代,實際市場變化也會不同。
那麼將前往一次青樓的實際費用折合成人民幣以后,大概數量是多少呢?為什麼說普通老百姓根本無福消受?這就要從進入青樓以后的相應消費開始算起。
在許多古裝影視作品之中,大家都能看到這樣一個情節。 人們進入青樓以前,都會給老鴇一貫錢。尤其是一些「新人」,甚至還會給得更多。
嚴格說起來,這筆錢可給可不給,只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客人可以不給老鴇這點錢,老鴇也可以將客人心儀的姑娘安排給別人。無奈之下, 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順利進入青樓以后,那就要點一桌酒席, 這桌酒席既可以在大廳里,也可以在房間之中。古人講究飲酒作樂, 那是真的邊吃邊聊。飯桌上的游戲不可或缺,也算得上一種傳統文化特色。
像現如今的飯店與娛樂基本分開的商業經營模式,則不被古人接受。更可況, 不趁著吃飯喝酒的功夫娛樂,他們還真沒什麼事情可做。
等到喝酒差不多盡興之后,接下來才是正事。不過這類人生大事, 往往需要「加錢」才行。當老鴇們將青樓女子們引到客人身邊以后,就會趁機詢問客人究竟是只談風月,還是所有事情一起談。
等到老鴇笑呵呵地拿到心滿意足的價格以后,事情才終于告一段落。想要知曉彼時逛青樓的實際價格,也 只需要將這幾個過程的費用加在一起即可。
入門時約一兩銀子,進門后一桌酒菜約30-50兩銀子,姑娘的費用則平均在10-30兩之間, 所以整體花費大約為40-80兩。
而《宋史食貨志》記載,彼時一兩銀子折合為人民幣的話, 大概也就是4,456台 幣左右。由此可見,古時候進入青樓擺一次闊綽,那就是將近267,366萬新台幣消失不見,這樣的消費普通老百姓如何承擔?
更重要的是,這還僅僅只是普通的青樓, 如果是像秦淮八艷或者說青樓頭牌,那消費還要呈幾何倍的增長才行。
別說是古代,即便是放到現在,普通老百姓也無福消受。
當然,青樓建立以后, 目標客戶也并非是面向普通老百姓,能夠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延續至少千年之久,也必有其獨特的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