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以去病,節欲以延年。——朱熹
王陽明在明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同時他的出身也十分顯赫,這也造就了王陽明思想十分超前。王陽明的天賦異稟,他的才學也被大家稱贊。
圖1
但在他最后一日時,全身潰爛的癥狀把大夫都嚇跑了,最后只留下了八個字就離開了人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王陽明從小就是一位才子,在他十二歲那年,與其老師進行交談時,他就表示,科舉并不是應該放在第一位的事情,最關鍵的事情是要做一個圣賢的人,王陽明也將這個信念深深的埋在心中。
王陽明在22歲那年參加了科舉考試,前兩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到了第三次時,王陽明在考試當中超常發揮,脫穎而出,被朝廷看重成為了一名官員。
圖2
在此后,王陽明每次的工作就是考察官員們的能力,對于王陽明來說,這也提高了他賞識人才的眼光。
王陽明一直很認真對待他自己的崗位,最后王陽明被朝廷相中,提拔他為南京的最高行政官。這下王陽明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少,王陽明這時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將自己的思想傳播于眾人。
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等思想,他致力將自己的思想傳播給大家,希望那些還未開發地區的人都能汲取到他的先進思想。
圖3
王陽明為人十分正直,但是好景不長,王陽明在朝廷上說錯了話,得罪了劉瑾,被貶到了偏遠的地方當驛丞。他的父親也因此遭受了牽連,被趕出了京城。
在路途中,王陽明被人追殺,機智的他假借跳水而躲過了一劫。在見到他的父親時,他的父親對他說,朝廷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你,你身上有著很重要的責任,你還是趕緊回到自己的官職上吧。
王陽明對待父親的話感觸頗深,隨后他更加想讓自己的思想傳播出去,來開導民眾。
同時王陽明也遵守了他父親說的話,兢兢業業地對待自己的事業。圖4
即使被貶期間,他也仍然沒有懶散對待,依舊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這也為王陽明之后官復原職奠定了基礎。
在之后,王陽明的才能受到了上級官員的賞識,他被任命為了都察員御史。當時南中地帶盜賊眾多,王陽明帶領著士兵平定了叛亂,一時也被眾人吹捧。
王陽明這時順勢告訴大家他的思想,人們對于王陽明的話也深信不疑,十分遵從于他。不僅如此,王陽明也收下了很多弟子。朝廷對王陽明非常的重視,將他立為了重臣。
圖5
可惜王陽明晚年身體不佳,患上了非常嚴重的肺病,不僅如此,他的全身還出現了潰爛的狀況。王陽明為了治病,派人到各處尋找名醫,但是大夫們看到王陽明身體潰爛的如此嚴重,紛紛都不知道用何方法為他醫治。
因為王陽明的病情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他的身體也因此一日如一日。在王陽明身患重病的時候,他仍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給弟子們教書傳授思想。
王陽明自知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便準備乘馬車趕往家中,當時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些他的弟子。
圖6
路途遙遠,在夜晚的時候,王陽明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就連呼吸都十分的費力,他趕忙叫來他的弟子,在他們的面前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話音剛落,王陽明就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這八個字也被弟子們所熟記教交給了后人,同時這句話表達了王陽明這一生所追求的東西。
在王陽明的晚年期間,他對于名利不再追求,他的內心只想傳播于自己所主張的東西。王陽明一直希望世人能夠「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圖7
結語:
王陽明的主張也得到了后人的贊同,他的心愿也可以了了。這也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身處怎麼樣的時代,在哪種體制之下生活,都沒有人能代替自己看顧自己的內心。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也要朝著我們的目標前進,不忘記自己的本心,負重前行。同時對于古代的思想我們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現代化的社會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