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給古代的皇帝排一個榜單,清朝的道光皇帝肯定能夠奪得「最節儉皇帝」的頭銜。在古代的數百位皇帝中,道光皇帝也絕對算得上是其中最吝嗇的皇帝。他不光是對自己吝嗇,對待屬下大臣也是非常摳門,就連他自己所穿的龍袍上,也常年是補丁摞著補丁。
古代的皇帝向來都自詡富有四海,為何道光皇帝卻落魄如此?說起來,都是因為一個「窮」字。自從嘉慶皇帝之后,清朝的國庫一年比一年空虛,皇帝也是一年比一年難當。道光皇帝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當初他繼位時,嘉慶皇帝留下的國庫尚有三千余萬兩白銀的積蓄。可是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大量賠款和軍費開支導致清朝國庫存銀迅速降低。至道光二十二年時,偌大的清朝國庫竟然僅有六百萬兩結余。
在普通人眼中,六百萬兩白銀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對于整個清朝來說,這麼一點銀子可以說杯水車薪,連朝廷每年的正常支出都無法維系。所以,在道光皇帝去世之后,繼位的咸豐皇帝雖然頗有中興之君的氣概,但是仍然要為銀子的事情發愁。 而且咸豐皇帝命運不濟,江南富庶之地多被太平天國占據,使得咸豐年間稅銀收入大幅降低。
一方面是稅銀收入大幅降低,另一方面是鎮壓太平天國所需的軍費連年攀升,在這種只出不進的情況下,到咸豐十年時,清朝國庫僅余白銀一百六十萬兩。而且,就這還僅僅只是賬面上的數字,在經過盤點之后,庫中實際存銀只有十萬余兩。所以咸豐皇帝也就成了清朝歷代皇帝的分水嶺,至此之后清朝全面陷入衰弱的境地。
從康乾盛世至咸豐年間,不過僅僅過去了數十年時間,清朝為何衰落得如此迅速?說起來,這和乾隆皇帝脫不開關系,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乾隆皇帝的閉關鎖國,對清朝融入世界體系產生了重要阻礙作用,這是清朝衰弱的根源所在。而且,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六千萬兩白銀竟然被他在二十年間內揮霍一空。
康熙皇帝在位的數十年間,朝廷連年征戰從不間斷,所以軍費開支十分龐大。雖然康熙皇帝被譽為「千古一帝」,但是到了康熙晚期,清朝的整體情況并不太好,國庫也被耗費一空。直到雍正登基之后,經過十三年勵精圖治,清朝元氣才有所恢復,國庫存銀更是高達六千余萬兩。
康熙皇帝用一生的時間肅清了清朝周邊的所有威脅,雍正皇帝將清朝的國力提高到了一個嶄新階段,達到了鼎盛時期。所以當乾隆皇帝登基后,基本沒有任何操心的事情,無憂無慮當一個甩手皇帝即可。而且,康熙和雍正兩朝已經定下了清朝的主要發展方向,乾隆在這方面就更不用操心了。所以在乾隆四十二年時,清朝國庫這一年的結余高達八千一百萬兩。可是如此龐大的一筆銀子,竟然被乾隆皇帝僅用了二十年時間就花光了。
乾隆皇帝晚年自號「十全老人」,總結了自己一生的「十全武功」,并且在82歲時編撰出了一本《十全記》,書中記載的就是他在位期間發起的十次重大戰役。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乾隆年間發起的這十次戰爭,從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的統一,但是也在無形中極大地消耗了清朝的國力。
除了軍費開支之外,在古代的數百位皇帝中,乾隆皇帝絕對是出手最闊綽的皇帝之一。乾隆一生中6次巡游江南,這是他從祖父康熙身上學來的。只不過,當初康熙南巡是為了治理水患、整飭吏治。而乾隆皇帝下江南,大多數是為了游山玩水,期間搭建行宮耗費了無數銀兩,完全是勞民傷財之舉。在他晚年時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留下遺言勸誡后世皇帝不要像他一樣南巡。
除了上面兩點之外,乾隆皇帝在個人生活方面也是耗費無度。無論是修建頤和園,還是擴建圓明園,都花費了無數銀兩。而且,乾隆皇帝一生特別愛好附庸風雅,見到什麼好東西都想據為己有。例如他酷愛收集印章和扳指,光是御用的印章就有一千多枚,見到喜愛的字畫便要蓋上自己的印璽。例如《快雪時晴帖》,短短二十余字的帖子,竟然被乾隆皇帝蓋了170余處印章。以至于最后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留下了「以后展玩亦不復題跋矣」的感嘆。
乾隆皇帝的一生是瀟灑快活,卻完全沒想過整個大清朝都快被他敗光了。在嘉慶皇帝登基之后,清朝國庫僅余不到兩千萬兩的存銀。也就是說,從乾隆四十二年至嘉慶元年,在這短短的二十年里,乾隆一共揮霍了六千萬兩銀子。怪不得乾隆皇帝要被人稱作「敗家子」皇帝,這樣的揮霍速度確實令人感到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