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歷史上真正的六位無敵將軍:薛仁貴墊底,韓信第二,項羽未上榜?
2023/08/01

自古以來武將就是國家平安穩定的柱子,將帥是幫助皇帝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的良兵,他們長年征戰在戰場上,舍小家顧大家。

正是因為如此歷史上才會出現無數的能臣武將,其中能夠叫出名字的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有的人是草根出身,也有的人是武將世家出身,但他們從不論出身只看實力,因此他們互相信任相互協作,贏得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

在這些將軍中,有六位是榜上有名的常勝將軍,一生征戰沙場卻沒有一場敗績,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幾位吧!

01 三甲能將

第一名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白起,作為戰國時期四大戰神之首的他在七十余年的征戰中,從未有過敗績。

根據梁啟超先生的考證文獻,在戰國的200多年歷史中各國死傷軍士超過了200萬,而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口都是死在了白起及其士兵的刀下。

白起恐怖的戰績也讓他獲得了一個可怕的稱號, 那就是「殺神」,因此與白起同居要職的官員一般都不敢輕易招惹他。

這一切功名都是白起一步一步打出來的,他從不受待見的「左庶長」逐漸升遷成為「武安君」的故事堪稱是一部「現代奮斗劇」。

白起之所以能夠戰無不勝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他精明的戰策,他從不將攻奪城池為唯一目標,乘勝追擊是他作戰的一大特點,他還非常重視本地軍營工程的修筑。

但這一代勇將最終卻被皇帝賜死,這一切都要回溯到那一場殲滅趙軍45萬人的戰爭—— 長平之戰

「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后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雖然只是短短幾句話,卻點出了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的殘暴行為。

這一下子就引起了諸侯和百姓的不滿,街頭上的百姓們常小聲議論道: 「那四十萬降卒既已投降,為何做到這種地步。」

「就是說啊,假若那白起將軍跑到別國做將軍,那遭殃的還不是我們這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平民百姓啊。」

白起又何嘗不知這樣做會引起多大的波浪,一是他深知如果帶著那批40萬降卒。

原本就不夠本軍吃的糧食又會減少,糧食減少定會引起軍中士兵的不滿,這樣得不償失。

二是這些降卒都是從趙軍部隊,假如其中有人叛亂秦軍現存的軍隊會很難應付這一撥人。

白起為了大局最終選擇了最殘忍的做法,一夜之間便將全部降卒坑殺。

無法再與秦國正面對戰的趙國便想了一出離間計,他們暗中派出蘇代等一車人馬將車上的財寶送到了秦相應侯范雎的府中,并讓蘇代讒言道: 「若白起繼續追擊趙軍,將趙將擒殺圍攻邯鄲,趙國的確就亡了。」

「秦國力量強大以后,白起作為功臣能獲得的獎賞自然是不用多說的,假若白起成為三公,范候你甘心在一個武將之下嗎?」

「倒不如讓趙、韓割地求和,那時范侯便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還能滅滅白起的風頭。」

范雎思量了一番便接受了蘇代的建議,第二天進諫之時便向秦昭王提起了這件事,心中留有善意的秦昭王便同意了范雎的提議,下令讓白起回國不再追擊韓、趙二國。

盡管白起心中百般不愿,但他也只能夠聽從軍令,收兵回國。

韓、趙二國策謀奏效以后立馬趕回了國家開啟了新的軍事訓練,割地也不過是哄秦昭王的幌子。

將近一年沒有收到韓、趙二國割地消息的秦昭王,這才明白過來自己上當了,惱怒的秦昭王便立馬下令讓白起整兵開始進攻。

但深知此時并不適宜圍攻邯鄲的白起便裝糊涂,幾次都沒有上朝接受秦昭王的詔令。

早已被憤怒沖昏頭腦的秦昭王并沒有想到八個月過去趙、韓兩國肯定早已整頓好了士兵。

其他小國也想要聯結在一起攻打秦國,如果真的要去圍攻邯鄲那肯定是必敗無疑。

珍惜自己羽毛的白起不愿打一場必敗的戰爭,不論秦昭王如何好言相勸,白起都堅定地拒絕了秦昭王的詔令。

這樣做的下場也就是被貶為平民,因小人的讒言最終自刎而亡。

第二名榜上有名的無敵將軍便是韓信,

出身布衣的韓信因家境貧寒經常被人看低,大家私下里談起他時也都說他是一個品行不端之人。

盡管貧苦但韓信心中卻有常人沒有的大志向,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走的路是什麼。

在跟著項梁征戰的那段時間韓信在軍中一直都是一個沒有任何存在感的小兵,跟著項羽以后的他為項羽出了好幾個計謀也都沒被采納。

心中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大有作為的韓信便離開了項羽,投奔到了劉邦的麾下,但進入劉邦軍隊的他也根本不受劉邦待見。

但機會總是意外降臨的,令他沒想到的是一句: 「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害壯士?」能夠引起夏侯嬰的注意。

在夏侯嬰和蕭何的引薦下,這才使得韓信的才能最終被劉邦發現,登上了一個嶄新的歷史舞台。

之后經歷的多場著名戰役使韓信徹底打響了名聲,他的許多計謀和故事都作為成語流傳至今。

聰明的頭腦、杰出的戰績都表明了韓信的第二名是當之無愧的。

第三名將軍冉閔可能會讓大家感到有些陌生,他最初名為石閔,是趙皇帝石虎的養孫。

石閔自小便跟著石虎一起習武,石閔機警敏銳的品行深受石虎喜愛,因此石虎待他如同親孫子一般。

成年后的石閔便主動擔任起了帶兵打仗的任務,每一次出兵時他的軍隊幾乎都是毫發無損,這讓全族人對他刮目相看。

嫉妒石閔的人便出計謀想陷害他,但都會被石閔發現最終死無葬身之地。

石閔雖然身在胡營心中想的還是漢族的百姓,當他在胡營中有了一點勢力以后,他便常常偷開倉糧用來救濟周邊的漢族百姓。

但有人發現后便偷偷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石虎的接班人石遵,早就想把石閔除掉的石遵便以此為由頭找起了石閔的麻煩。

石閔自然也看出了石遵的心思,他也明白了無論自己為石氏做了多少貢獻,在石氏上層看來他不過是一個走狗。

因此石閔心中對胡人的恨意日漸劇增。

石虎死后,兩任接替趙皇帝位置的接班人都被石閔刺殺,石閔最后改回了冉姓并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國家。

他的果斷和驍勇善戰讓他在長篇的歷史書卷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02 后起之將

這第四名就要提到元末明初的開國大將——常遇春。

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的常遇春年幼時常常是食不果腹,臉上永遠都是干黃的顏色,身體也枯瘦如柴。

因為他干瘦的身材,村里人曾斷定過他活不到10歲,但青少年時期的常遇春卻打破了村民們對他的印象。

他不愿再待在土地上了,他不想一生都在土地上勞作,因此他在一天夜晚與雙親做過告別后便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外出在外的他通過到處拜訪,打零工成功地養活了自己,他也不再像年幼時那樣干瘦,身體漸漸地強壯了起來。

對學習沒有絲毫興趣的他便想到了習武,他四處求醫的經歷讓他短短幾年里就從一個毫無根基的新手成長為了精通武術的高手。

那時一心想要做出大事業的常遇春遲遲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直到在和州時他看到了傳聞中的朱元璋。

常遇春悄悄地跟隨在朱元璋隊伍的后面,在行軍過程中他看到的朱元璋始終在做一些于民有利的好事,這正是他一心所求的領軍人。

常遇春主動應聘進入了軍營,起初朱元璋對這個人并不滿意,覺得這人來軍營中只是為了能夠混一口飯吃,便刻意冷淡他。

常遇春不解朱元璋的意思便主動說出了: 「我來營中就是為了助你一臂之力,幫助你平定山河,為何你還要如此對我。」

聽完常遇春的話后,朱元璋并沒有出聲回答,而是在後來的幾場戰斗中選擇常遇春作為主將。

習武多年的常遇春自然沒有讓朱元璋失望,他還在至正十九年正式攻取了衢州城。

有勇有謀的他最終幫助朱元璋打下了明朝的江山,成為當之無愧的開國大將。

第五名大將便是南宋的抗金名將——岳飛。

年幼的岳飛自小就敦厚寡言,多做實事還經常閱讀一些古時的著名軍事書籍,如 《左氏春秋》《孫吳兵法》

自小習武的岳飛天生有神力,年幼時便能舉起普通男性都很難舉起的挽弓。

一心想為國征戰的他告別母親以后便應征入伍,開啟了自己的軍戎生活, 「精忠報國」和「還我河山」成為他的信念。

入伍以后的岳飛打了許多出后人耳熟能詳的戰役,從收復建康再到平定游寇,他得厲害至今讓人稱贊。 可是岳飛的死卻叫人惋惜。

公元1142年1月,這位全國最優秀的將領卻被宰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只因他優秀的戰績讓皇帝感到威脅。

士兵與將領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身為皇帝的趙構自然擔心自己的統治基礎會因此崩塌。

岳飛在戰場上幾連不敗的神話,非但沒有引起宮中官員的稱贊,反而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原本打算乘勝追擊繼續北伐攻打金國的岳飛卻收到皇室送來的急報,詔令要求岳飛停止繼續向北進發。

盡管岳飛心中還存有繼續進攻的心思,但因為皇帝的詔令,他不得不班師回國,心中又再大志向的他也只能屈服于皇帝。

他可能想不到,這一回國卻是要了他的命。岳飛超高的威望,讓皇帝趙構心有不滿,因此趙構才默認主和派秦檜給岳飛戴上 「害國殃民」的罪名,最終將他殺害。

一代梟雄沒有戰死在戰場上,卻亡在了自己君主的刀下,讓人惋惜不已。只保存了半壁江山的南宋,最終也亡在了敵軍的刀下。

第六名將軍薛仁貴雖然是榜單中的墊底,但身為唐朝將領的他也是非常厲害的一位。

當唐王第一次征戰高句麗時,薛仁貴只是其中一名毫無存在感的小兵,但征戰結束以后的他卻名聲大振,成了唐太宗眼中最喜愛的武將之一。

《舊唐書》記載薛仁貴在戰爭中 「著白衣,握戟,腰鞭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也正是因為他所向無前的精神讓唐太宗看見了他。

唐太宗也因在戰爭中挖掘到了薛仁貴這名良將,高興地發出了 「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這一句感嘆。

薛仁貴四處征戰,戰績雖不像前幾位將軍那樣出色,但在征戰高句麗的戰爭中卻是雄姿英發。

他率領兵隊直接沖入了高句麗的平壤城,一舉平定了高句麗內部的反動人員,隨后聽令唐太宗的旨意又轉向平叛了鐵勒各部的動亂。

後來他又因酒駕有功受到了唐高宗的重用,回紇企圖與唐作戰,唐高宗便令他為將領出征回紇。

薛仁貴 「將軍三箭定天山」的稱號就是在征戰回紇時得到的,當他大勝的消息傳回都城時,唐高宗便下令給了他許多封賞。

他的一生也算是一波三折,盡管并不是常勝將軍,但他為唐王朝的和平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他勇猛果敢,無畏死亡征戰沙場的精神更是令人佩服。

03 何為將軍

大家或許會疑惑為什麼無敵將軍的名單上沒有項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根據學界的說法,很可能是因為項羽剛愎自用的品行,雖然項羽威武霸氣但他卻殺人如麻心中沒有一絲對生靈的尊重感。

他雖然武力高強,但當他征服了一個地方的人民以后并沒有改變自己的統治方式,還是如秦王朝一樣殘暴生煮他人父母,坑殺俘虜。

垓下一戰,項羽大敗。他自認為能夠輕易地打敗劉邦,卻沒有考慮實際情況。

最終因兵少糧草緊缺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忍受不了這樣屈辱的項羽最終自刎于烏江。

我們自小從古書典籍中看到的將軍幾乎都有著這幾個共性他們要麼 「武藝高強」要麼 「英勇殺敵」,因為他們的驍勇善戰才使得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姓名。

將軍這一詞承載著太多的意義,在一場戰爭中將軍甚至掌握著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如果沒有將軍的帶頭領兵,那麼國家的安全就會受到非常大的威脅,他們打下的赫赫功績都是為了保證國家的安危。

雖然將軍的戰績可以供后人為其排名,但他們付出的血肉汗水是無法排名的,他們是國家的偉人,更是歷史上的偉人。

孫子曰:「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他們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也是保障國家安穩的重要力量。

雖然這些將軍早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們在戰場上奮力廝殺的模樣會一直記錄在我們的腦海中。

那些為國而亡的將軍更是為后輩做出了示范,他們在國家危亡之際毅然挺身而出,舍身為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后輩。

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何為真正的愛國,他們身上所具備的「智、信、仁、勇、嚴」更是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的要點。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
三國時期命運凄慘的6位美女:一位成為玩物,一位被劉備當肉吃了!
2023/08/03
為何李世民敢向父親造反,而朱棣卻不敢?看看李世民的底氣!
2023/08/03
歷史上的3大陽謀:明明知道是個陷阱卻無力反擊,千年來無人能破
2023/08/03
三國有一對奇葩父女,父親亡了曹操的天下,女兒毀了司馬懿的社稷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是司馬懿的克星,諸葛亮也是他的手下敗將
2023/08/03
正史中的劉備武力到底有多強?5位大將全死在他手上,都有誰?
2023/08/03
匈奴給漢武帝下戰書:天心取米,漢朝小吏每個字添一筆,嚇退匈奴
2023/08/03
歷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憑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
2023/08/03
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勾引89歲外祖母,強占太子妃,玷污太平公主
2023/08/03
袁克文:袁世凱最喜愛的兒子,公然反對帝制,迷戀酒色遺產僅20元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