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不少學者已經將這位女皇的生平,研究了個底兒朝天,
對于她的成功,多半離不開「心機」、「嫵媚」、「牝雞司晨」這些詞的描繪,
比如,駱賓王在檄文中將她罵了個狗血淋頭,
說她「狐媚偏能惑主」、「豺狼成性」、「包藏禍心」.......
就是個善妒陰險、圖謀帝位的「狐貍精」。
很多人同駱賓王一樣,認為武則天出身寒微,然后靠著美色、心機爬上了后位,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這位女皇的人生中,最不顯眼的一面,偏偏是許多人都缺少的「韌性」,
可真正成就她的,并不是美色、心機,而是高宗李治當時尷尬的處境。
武則天入宮那年不過十四歲,據說是唐太宗李世民聽聞她有才貌,所以下旨將她納入了宮中,
到底是誰向皇帝舉薦了武則天?
恐怕年方十四養在閨中的小姐即使生得美色奪目,也不是尋常人能夠見得到的,
更何況,她剛一入宮就被封為五品「才人」,這哪是出身寒微的女子能夠獲得的品級,
實際上,武則天前程的開端,要比許多人高出一些,
雖說不是出自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這種頂級豪門世家,
可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卻是名副其實的顯貴。
武士彟是一個木材商人,他人生的坎坷程度也不比女兒武則天好哪去,
據說他因隋煬帝大興土木時,靠著木材生意大發橫財,
可從他的碑文來看,他和隋煬帝之間還摻雜著更為復雜的關系——隋煬帝的弟弟漢王楊諒。
隋文帝駕崩后,漢王楊諒因不滿二哥楊廣奪嫡即位,起兵造反卻一敗涂地,被幽禁。
隨著楊諒一起倒霉的,還有他管轄的并州官民,
其中就包括武士彟,
當初楊諒還舉薦過他入朝為官,只不過他的運氣實在太差了,還沒開始體驗為官的感覺,
隋文帝就駕崩了........緊接著楊諒造反,
武士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好在危難之際被觀王楊雄救下逃離了京城。
經歷過這樣生死的刺激,武士彟再也不敢招搖過市,
但是他就這麼甘心一直做商人嗎?
顯然不是,雖然他與楊雄、楊達關系不錯,可他跟楊素是互相看對方很不順眼的那種,
楊家的門路是走不通了,于是他就盯上了外戚重臣唐國公李淵。
李淵起兵的時候,家財萬貫的武士彟如同一「行走的錢袋子」,
真是一點都沒心疼地把全部家底兒都拿了出來,他也因此成為大唐開國元老之一,
唐朝建立后,武士彟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 。
不久,武士彟的糟糠之妻相里氏病逝,四十出頭的他自然要再娶續室,
可萬萬沒想到,他最后大跌眼鏡地娶了一個半老徐娘——43歲的楊氏。
楊氏是否是二婚?史書上沒留下痕跡,不過她的家世門第卻很高——隋朝宗室楊達的女兒。
這就理解武士彟為啥要娶她了,在那個看重門第權勢的時代,
武士彟這種商人出身的新貴,想要躋身權貴,勢必要娶個出身較高的妻子,年齡是次要的,
尤其是楊氏近五旬的年紀,竟還陸續生下了三個女兒,次女便是未來的女皇武則天。
有了楊氏身份的加持,武士彟的官運該更加亨通了吧?
并不是這樣,歷史沒給他更進一步的機會,因為——秦王李世民制造了「玄武門事變」,李淵成了空有名頭的太上皇,
武士彟作為李淵的元老,明升暗降,被李世民調出京城派往地方,從此無緣于權力核心。
貞觀九年,李淵病逝,武士彟聽聞死訊直接就病倒了,
據說唐太宗派了許多名醫為他診治,可武士彟死活不肯服藥,最后嘔血而死. .......
這一年武則天剛剛11歲。
咱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悲傷到這個程度,
他是盡忠了,可楊氏母女四人卻沒了依靠。
武士彟的家產已由相里氏所生的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繼承,
原本楊氏嫁過來的時候,
這兩個兒子已經成年了,他們和繼母楊氏之間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感情,
而一心想生兒子卻沒生出來的楊氏,早先對兩個繼子也并不親密,
這就導致武士彟死后,楊氏母女四人不得不看著武元慶、武元爽的臉色過日子,
身為繼母的楊氏都遭到白眼了,何況是年幼的武則天三姐妹,
或許從那個時候起,武則天就學會了隱忍。
如果不是長孫皇后病逝,恐怕楊氏母女還要捱上很久這樣的苦日子.......
貞觀十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結髮妻子長孫皇后離開了人世。
一生的摯愛離世了,李世民再傷心他也是一位帝王,不可能去當一個 鰥 夫,
于是,一批才貌俱佳的世家貴女們被選入了宮廷,
其中就包括未來的女皇武則天,
不過她是被唐太宗點名召入宮中的,
至于是誰舉薦了武家二小姐?能讓她入宮即獲封「才人」,除了楊氏的娘家恐怕也沒誰能做到了。
對于入宮,比起母親楊氏哭哭啼啼,武則天卻很泰然自若,
臨行前她安慰母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
這一刻的武則天在想什麼,是富貴榮華麼?
恐怕更多的是為了擺脫現狀,明知道深宮中兇險異常,她也毅然走上了進宮之路,
但是她一定不曾料想,
等待著她的究竟是怎樣的宮妃生活.........
武則天,的確是個名副其實的美女,
唐太宗見到她后賜了個「媚」字給她,足見年方十四的武二小姐已經引起了他的注意。
武媚也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太宗的歡心,因此她從各個方面充實自己,而且很下苦功。
太宗喜歡書法,她就苦練書法;
太宗喜歡騎射,她就苦練武藝........
然而,即使武媚將自己練得才貌俱佳,也沒能換得太宗一分青睞,
后世認為大概是武媚的性格不符合太宗伴侶的標準,
這對武則天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由此她在太宗的后宮中煎熬了近十二年的歲月.......
十二年來,她在想什麼?
用艷慕和妒嫉的心情,眼巴巴地看著別的女人受盡恩寵,
自己的夢想還沒開始,就被早早地折斷了翅膀......彷徨、無助?
像武則天這樣境況的后宮女子數不勝數,
多少人在這樣的境況下,陷入無盡的自怨自艾里,整日過得凄凄惶惶,
可還有另一種人,很快看清真相也接納了現實,自我激發出了勃勃野心與進取精神,
很顯然,武則天就屬于后者,
或許每個人生來就被賦予不同的能量,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人,
往往自身有著平常人沒有的特質,武則天就具有一種逆境中也絕不服輸的韌性,
這讓她和同樣沒能獲得帝王歡心、絕望度日的女子,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很快,她就借機搭上了太子李治、未來的唐高宗。
李治要比武則天小四歲,是長孫皇后的第三子,
他前頭還有兩個一母同胞的哥哥——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
按理說,這太子之位是與李治產生不了什麼必然聯系的,
可他這兩位哥哥為了皇位打得不可開交,
竟然讓寡言少語的弟弟李治撿了個大便宜,坐上了太子之位。
那麼,武則天和李治又是從什麼時候產生了情愫?
這也難以確定了,后世一般認為是在太宗生命的倒計時階段。
不過武則天當初苦練書法沒能換得太宗一瞥,卻意外地吸引了李治,
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李治也是個書法癡迷者,
兩人此前應該早就認識了,同樣的愛好又將他們深深地吸引在了一起,
全然忘了一個是太宗的后妃,一個是太宗的兒子,
這情緣一開始就顛覆了倫理,
後來,又攪亂了李唐天下的秩序。
公元649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駕崩。
武媚與其他太宗嬪御一起,被送到感業寺出家,
對于李治,武媚還是希望他能夠記起自己的,否則她這一生就要在寺廟里虛度了,
可她左顧右盼了很久,也沒再見過李治。
的確,新皇帝李治早把這個情人忘在了腦后,剛剛登基的他忙得不可開交,
本來李治對政務就不夠熟悉,一切還要依賴舅舅長孫無忌輔助處理,
對于他來說,當下最要緊的事是鞏固自己的皇權,哪有心思去關心武媚的去留問題,
即使想起來兩人深情款款的歲月,恐怕也沒生出把父親的嬪妾接進宮里的想法。
李治可是李唐皇室的子孫,每一個能坐上皇位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看起來荏弱的李治,本質上繼承的還是皇室精悍辣狠的秉性,權衡利弊是他的本能。
李治的后宮充填了不少佳麗,再加上此前一大堆舊愛,身邊已是一堆鶯鶯燕燕,
事實上,在將近三年的時間里,李治也似乎真的將武媚遺忘了。
不過,這些在后宮爭寵善妒的女人,卻在不經意間給武媚帶來了新生的機會。
當時李治身邊有一位蕭淑妃十分得寵,這讓李治的嫡妻王皇后備感恐慌,
王皇后雖然出身于頂級門閥世家太原王氏,可身份高貴并不能給她帶來生育機會,她嫁給李治多年,一直一無所出,
反觀蕭淑妃,早在貞觀年間就已經連續為李治生下了兩女一男,
王皇后面對蕭淑妃這個份位只比自己低一丟丟又有兒子傍身的女人,
即使平日里表現得很淡然也著實清高不起來,
這兩個女人,始終在暗地里較著勁,可她們萬萬沒想到,丈夫李治居然還有個老情人。
于是某一天,皇帝跑到感業寺與一尼姑對泣的場景,傳到了王皇后耳朵里,
她「靈機一動」,賣給丈夫李治一個天大的人情——勸說他把武媚召回,
已經28歲的武媚娘,在王皇后的助力下,終于得以重返皇宮,成了王皇后身邊的宮女。
在外面吃了不少苦頭的武則天,格外珍惜這次機會,
她在王皇后面前表現得十分乖巧、順從,全然不會因為李治的寵幸而逾越分寸,她很清楚眼下是她唯一能夠擺脫苦難生活的機會,
卑微又算得什麼?
就憑她侍奉過先帝的過往,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后宮中,
稍有不慎,那些高傲的嬪妃們就會將沒名沒分的她推入萬丈深淵,
她已經不再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女,坎坷的人生經歷教給她什麼是忍耐,
也喚醒她生命里頑強的韌性,
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武媚「屈身忍辱」、「下辭降體」竭盡全力地討好高宗,討好皇后........
哪怕她生下了兒子,她依然表現得低眉順眼,
直到她生下了女兒之后,李治才給了她名分——昭儀,九嬪之首。
有了正式份位的武媚,對王皇后的態度迅速發生了變化。
在后宮中,即使不想向上爬的女人,也不會是武媚,因為她有兒子!
正兒八經的皇后沒有親生子,也就是說此時的李治沒有嫡子,
這意味著占據著高位的女人,生下的兒子都有可能繼承皇位,
這更意味著,這些女人為了自己和兒子的將來,彼此之間勢必是水深火熱的!
她是真實地經歷了李唐王室的狠辣作風,
形勢所逼,武媚不得不用盡一切手段,拼命地往上爬........
她根本就不指望李治這個曾經將她遺忘好些年的丈夫,帝王的寵愛充滿了變幻莫測,
武媚能依靠的只有她自己,坐上后宮之主——皇后的位置。
然而,王皇后不僅有雄厚的家族背景,其人也一直在謹守皇后的本分,
武媚找了許久都沒找出皇后什麼錯漏來。
于是,安定公主事件就發生了。
倒霉的王皇后,去探望武媚的女兒時,小公主就斷氣了,她成了捂死小公主的「嫌疑人」。
這樁事本身就很詭異,
即使王皇后嫉恨武媚,目標也應該是皇子才是,又何必在眾目睽睽之下冒這樣的風險呢?
可高宗仿佛故意蒙蔽住雙眼,
認定王皇后就是兇手,十幾年的夫妻情分,難道他就不了解髮妻是什麼品行嗎?
恐怕,很早之前,他就對王皇后的家族產生了厭惡——皇后的舅父柳奭剛剛當上中書令,
事發后不得不請辭,貶任為戶部尚書,
可憐的王皇后不過是個「犧牲品」。
為了安撫心愛的女人,高宗打算在「四夫人」之上、皇后之下加設一個妃位封給武媚,
誰料想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對,
高宗的心情可想而知,封個妃子還要看群臣的臉色.......
在這兩樁事的刺激下,他就生出了廢后的想法,
究竟是為了武媚,還是為了皇后背后的勢力,亦或是支持皇后的朝臣,已經不得而知了,
僅僅是一個妃位,那些他剛剛提拔過、日后要在他手下討生活的朝臣,
竟然全都倒向了輔政的國舅爺長孫無忌,這讓高宗這個皇帝備感挫折.......
這時,一個叫李義府的人出現了,
仕途不順的他,經人指點打算走一走皇帝寵妃武昭儀的門路,
經他細細觀察,果真還琢磨出個意思來,
因此,他瞅準機會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請求廢掉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后。
高宗李治看到他這一道奏折后,簡直是喜出望外,
當即就決定要重用此人,
李義府果真「押對了寶」,他因為這道奏折,爬上了中書侍郎的位置。
有了李義府的「提議」,高宗開始準備廢后立武昭儀一事,
這要比封個妃位艱難得多,群臣的激烈反對不用想,尤其是高宗的舅舅,托孤權臣長孫無忌,
更是硬著一張臉表示不同意。
長孫無忌的處境其實已經很危險了,但他全然不知,
收了高宗送的禮,享受高宗升的官,接受一番「賄賂」后,仍然是態度強硬表示反對。
無論高宗的初衷是為了什麼,
但皇帝對權臣的忌憚是顯而易見的,他幾次三番都在長孫無忌那里碰了壁,
同時碰壁的還有覺察出風向、自愿充當說客的老臣許敬宗,
這使得高宗反而更堅定了廢后的打算,
應該說,原本只是皇帝后宮的事,此時已經升級到高宗為自己的皇權而「戰」了。
一邊是高宗李治在朝堂上與群臣斗智斗勇,后宮中則是武昭儀緊緊地盯著王皇后,
這一點他們相當默契,
于是,王皇后「厭勝」之事出現了。
王皇后遭到丈夫懷疑之后,深知夫妻之間的關系已經如履薄冰了,
而那個曾經在她面前卑躬屈膝的武昭儀,也是萬萬不能招惹的狠角色,
王皇后深怕自己的宮中有武昭儀的耳目,因此常常將娘家人請進宮,
究竟是為了尋求安慰,還是為了商議「出路」,我們也不得而知了,
結果是這一舉動反倒給了武昭儀把柄,
她控訴王皇后與母親魏國夫人柳氏施行巫蠱之術,妄圖禍殃皇帝。
從歷史上衛子夫的結局,就可知曉這一「罪名」強大的殺傷力,
高宗抓到這一把柄后,雷厲風行地將王皇后的家族近親貶得貶,轟得轟,可謂是掃蕩了干凈,
這個可憐的女人逃脫不了被廢的命運。
王家失勢,長孫無忌的勢力,已經被削弱一塊,
可全然不知自己的處境的他,仍然堅持反對武昭儀封后。
這天上朝已畢,高宗傳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于志寧、褚遂良四相入內殿,
商議立廢王立武之事。
褚遂良慷慨激昂地說,「皇后未聞有過「、「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
一番話將高宗李治的顏面掃了個精光。
這時,躲在簾子后面的武昭儀沒能忍住憤怒,尖叫道:何不撲殺此獠!
長孫無忌見狀慌忙出言「救」下耿直的褚遂良,這才阻止了高宗的殺意,
武昭儀的一聲尖叫,震驚朝野........
最終這場君臣「爭斗」因司空李勣的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收場,
李治不愿再與長孫無忌浪費口舌,強行廢掉了王皇后,冊立武昭儀為后。
不久,冷宮中的王皇后、蕭淑妃這對昔日的情敵,迎來了一道冰冷無情的旨意:
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嶺南。
誰也不知道,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是怎麼能發生的?
但是,沒人再愿意為后宮中兩個女人得罪皇帝。
武昭儀冊后大典過后,李治頒下了處死王蕭二人的敕書.........
有人說武則天太過狠辣,
可誰也說不清一樁樁詭異的宮闈謎案究竟有著怎樣的真相,
是武則天迷得李治昏頭了麼,讓一名后妃堂而皇之的染指朝政,
又為了她,不惜與朝臣「決裂」?
實際上,我們再細細看一下李治的處境,身為皇帝的他,手中的皇權卻散落在外,
再加上李治本身患有頭疾,勢必需要一名幫手的,
此前這個幫手是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但當他成長之后,怎麼可能任由外戚繼續把權呢,
而自己的兄弟,太宗李世民的上位史也給了兒子李治一個深刻的警醒,
他是萬萬不可能將權力交到兄弟手中的,
唯有宮中那個沒有家族背景,沒有群臣依傍、只能依傍他的武則天,正是他理想的人選,
她野心勃勃,又潑辣大膽,不懼群臣,聰明好學,
這樣的女人,既貼心又符合「利刃」的標準,
因此,表面上李治寵得武昭儀無法無天,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能夠收回皇權而掩人耳目。
而武則天呢,她也是那個為數不多察覺出高宗李治尷尬處境的人,
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李治想要削弱長孫無忌的勢力,勢必要從依附長孫大人的王家下手,
而王皇后正是這個突破口,
武則天自然就無所忌憚地指控王皇后的「罪狀」,哪怕是漏洞百出,她也甘當李治手中的「利刃」,
她要后位,李治要皇權,
難怪夫妻二人默契程度這麼高。
不過後來,李治才發現,自己低估了身邊這個女人,想要收回權柄,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