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古老的神話體系中,炎黃二帝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絕對主宰,也是華夏兒女的始祖。炎帝神農氏,擅長農耕,遍嘗百草,構建了中華民族最早的中醫藥體系。而軒轅黃帝,更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具有極強的管理能力,領導部落不斷進步。而且黃帝在戰場上也是一往無前,所有想與他相爭的敵人,最后都成為了他的手下敗將。炎帝與黃帝,便成為了中國人的始祖。
黃帝的手下敗將中,最有名的一個人,應該就是蚩尤了。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九黎族在當時就是一個蠻荒的民族。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蚩尤是一個非常英明的人,至少九黎族在他的帶領下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許多人就很好奇了,炎帝和皇帝都有非常好聽的名稱,那蚩尤為什麼叫「蚩尤」這個名字呢?其實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蚩尤」這兩個字的甲骨文,那你就一定能明白這個名字的由來。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將共同來研究。
其實在遠古部落,皇帝的絕對領導能力已經逐漸體現出來了。
可是,畢竟當時的部落有那麼多,不服皇帝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九黎族,就是其中一個不服皇帝領導的部落。當時九黎族的首領,就是蚩尤。
其實以當時的實力來說,九黎族肯定不是皇帝部落的對手。但是蚩尤有一個不服輸的性子,越是不可能完成什麼,他就越是要迎難而上。所以,打敗皇帝,一直以來都是蚩尤的目標,他也一直在為了這個終極目標而努力。
后來兩個部落的大戰,大家應該也很熟悉了。面對蚩尤,皇帝也不敢掉以輕心。而且在整場戰爭當中,并沒有出現大家預想中的壓倒性的勝利。兩人對戰,各有勝負,誰也占不了對方的便宜。
還好皇帝這邊有強大的外援,他先是依靠旱魃的力量,限制了對方的發揮。又通過新制造出來的指南針,在蚩尤制造出的迷霧中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因此這一場對抗的結果顯而易見,蚩尤不是皇帝的對手,成為了對方的手下敗將。
其實不管是誰勝誰負,最后的決戰都是在所難免的。天下分裂太久,人民渴望統一的愿望一直存在。所以到最后,一定會有那麼一個人出現,帶領整個部落實現民族的大融合和大團結。
而皇帝,就成為了這最后的領導者。當然大家都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我們天看到的關于遠古時代的歷史,其視角都來自于當年的勝利者。其中的真真假假,別說我們分不清,可能就連他們如今看到,也不一定能分得清了。
雖然皇帝是最后的勝利者,但是作為失敗者的蚩尤,受到的關注卻是一點兒都不少。許多朋友普遍好奇的一個問題就是,蚩尤真的是他的本名嗎?這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看了甲骨文之后,我們就能明白一二了。
在甲骨文當中,「蚩」是一個「止」加上一個「蟲」構成的。止這個字的意思,在當時有腳趾的意思。而蟲的意思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差不多,就是指的一些不起眼的難看的蟲子。 所以可想而知,這個字并不是一個表達意思多麼正面的字。
在那個年代,這個的意思就是腳趾上的蟲子。腳趾上那些爬來爬去的蟲子,看起來就叫人心生厭煩。這些蟲子就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他們就像是社會上的垃圾,活該失敗,最后的宿命也是歸于塵土。
說完了「蚩」這個字,我們就再來說一下「尤」這個字。從甲骨文的形態上來看,「尤」這個字就像是一個「又」字再加上一個「一」字。所以從整體的字形結構上來說,這個字看起來并不和諧,而且有很突兀很多余的地方。
因此我們也可想而知,「尤」這個字表達的意思就是多余。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是多余的,更沒有人希望自己是累贅,是被大多數人拋棄的那一部分。所以這個字所表達的意思也是負面的,大概沒有人會傻到用它當自己的名字。
綜合「蚩尤」兩個字的甲骨文形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個名字是帶有侮辱性質的,是非常貶低人的。正常情況下,絕對不會有人自己給自己取這種名字。所以可以推斷出,蚩尤這個名字,也許是勝利者故意施加給這位九黎族的首領的。
甲骨文,也揭開了歷史這殘忍的一幕。我們原本想當然的東西,在經過仔細的研究之后,卻會被我們發現,壓根兒就不是我們原本以為的那麼一回事。
在研究明白了蚩尤這個名字之后,有朋友甚至提出了另外一個疑問,會不會連九黎族這個名字,也是勝利者賦予失敗者的?
九黎族的人民,在皇帝勝利之后,壓根沒有一點兒社會地位。他們的頭是黑的,為什麼會黑呢?因為他們被施加了黥面之術。他們的臉上被印上了一輩子無法消除的痕跡,這份痕跡是恥辱的象征。所以大家才會說,九黎族人民的臉是黑的。
而且作為失敗的部落,他們的生活也是很艱苦的。他們無法從事相對輕松的勞動,他們會被勝利者逼迫去從事個人體力無法承載的勞動。而且,他們沒有權利拒絕,更沒有權利反駁。作為少數民族,他們的心中一直有怨恨。可能民族之間的矛盾,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種子吧。
蚩尤雖然是那場大戰的失敗者,但他的人格魅力卻一點兒也不亞于皇帝。在后世之人的討論之中,蚩尤一直被當做是一個英雄。
而時至今日我們才明白,原來蚩尤這個名字并不是真正的名字,而是一個侮辱人的詞匯。果然,歷史的真相,常常并非我們所預想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