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朱標:太祖一掬淚,宗廟千年恨,朱元璋愛他38年,朱棣罵他忤逆!
2023/07/20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的寵妃 孫貴妃去世,后宮之中,一片哀婉。孫貴妃是朱元璋身邊最早的侍妾,陪伴朱元璋的時間僅次于馬皇后,因此被冊封為貴妃,在后宮之中,居第二位。

朱元璋是長情之人,他讓禮部為孫貴妃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不僅如此,朱元璋還下令讓太子和其他諸位皇子服齊衰(「五服喪禮」中排名第二的喪服)。

沒想到,朱元璋這個旨意一下,有一個人立即表示反對,朱元璋一看,原來是太子 朱標

朱標認為,自己身為皇后嫡子,在父母都在世的情況下,若為庶母服喪,不合禮儀。

在古代禮儀中,庶子以嫡母為母,但對于嫡子來說,庶母壓根不是母。所以在大戶人家,父親的小妾去世,嫡子是不需要服喪的,只有小妾的親生兒子才需要服喪。孫貴妃地位雖尊貴,但在朱標看來,她也是庶母。現在朱元璋讓朱標去為孫貴妃服齊衰,顯然不合理。因此,朱標就反問朱元璋一句:

「然則諸侯之子不為庶母服,而況于天子之嗣乎?」

孫貴妃去世,朱元璋本就心情不好,太子朱標竟然還來質問自己,朱元璋怒火中燒,抽出寶劍就要砍朱標,朱標見事不好,拔腿就跑。

于是,明朝的朝堂上,就出現了奇葩的一幕:皇帝拿著寶劍追太子,嘴里或許還在喊「你站住」之類的話,而太子則不管皇帝喊什麼,反正先跑再說。大臣們看著不好,連忙拉住氣喘吁吁的朱元璋。朱標見朱元璋不追了,這才停下腳步。

有一位叫 桂彥良的大臣就勸朱標說:「你雖然占理,但君父之命不可違啊!」朱標覺得桂彥良說的也有道理,便向朱元璋道歉,答應服齊衰。朱元璋見朱標改變主意,立即就氣消了,又恢復了父慈子孝的場面。

《明史》云:

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

嫡子為庶母服喪的規矩,就是從孫貴妃開始的。后人都知道這個規矩,卻不知,在這個規矩誕生的背后,有朱元璋拔劍砍朱標的一幕。

在洪武年間,太子朱標地位超然,朱元璋打他、罵他,卻一直信任他。自古以來,太子之位坐得越久,和皇帝就越容易生疏,但朱標當了25年的太子,父愛不減,足見朱標有過人之處。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標,希望從這位英年早逝的皇儲身上,讀懂朱元璋最初的期冀。

一、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爆發,朱元璋從僧人變成了一位起義軍士兵,投奔濠州紅巾軍元帥郭子興。因朱元璋長得威猛高大,又在寺廟里學過識字,很快得到郭子興的重用,郭子興便把義女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

《明史·孝康皇帝列傳》記載:

興宗孝康皇帝標,太祖長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陳迪家。

朱允炆登基后,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上文的意思是:朱標是朱元璋長子,其生母是朱元璋之妻馬氏。至正十五年(1355年)生于太平縣一個叫陳迪的農戶家中。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朱元璋娶了馬氏之后,因為受到郭子興的兒子排擠,他便帶著妻子馬氏和24位心腹將領離開濠州,前去定遠。史書稱之為「南略定遠」。在定遠,朱元璋逐漸站穩腳跟,後來攻下滁州。再往南攻打和縣,然后渡江,占領太平,最后攻占南京。

南京,在元朝末年叫集慶,集慶之戰,是朱元璋命運的轉折點。當然,為了奪取集慶,朱元璋把所有的家眷都留在太平,然后全軍出動,才拼死拿下集慶。 而朱標,就是在這個時候生在了太平。

當朱標出生的消息傳到集慶戰場上時,朱元璋正在酣戰,他興奮不已,在身后山坡的石頭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字,這一年,朱元璋已經28歲。果然,朱標的降生,對朱元璋是極大的鼓舞,他三軍用命,打敗了元軍,奪取集慶,後來改集慶為「應天」。

根據《明史》和《明實錄》記載,朱標是馬皇嫡出,但是在部分野史上,有認為朱標并非馬皇后所生。依據是南京太常寺的《寺志》記載: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

太常寺的記載中,馬皇后無子,朱標的生母是李淑妃,朱棣的生母是碽妃。

不過,筆者始終認為,朱標應該是馬皇后所出,一方面是因為正史記載,另一方面,建文帝登基后,并沒有追封李淑妃為太祖皇后,也能說明問題。

二、游覽山川,經歷田野

朱標出生后,朱元璋四處征戰,但他對朱標十分重視。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下睦州,特地邀請浙東大儒宋濂來做朱標的老師,當時,朱標還不滿4周歲。正是有宋濂的教導,朱標才形成了敦厚、溫和的性格。

朱元璋不僅要培養朱標讀書習武,還要引導他體驗生活,了解民生維艱。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被推舉為吳王,立長子朱標為世子。三年后,朱元璋打敗張士誠,即將登基,朱元璋特地讓朱標從南京回到濠州,去祭拜祖陵。臨行前,朱元璋對朱標說:

兒生長富貴,習于晏安。今出旁近郡縣,游覽山川,經歷田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

朱元璋的意思是說,你生下來,就有我的庇護,沒經歷過什麼波折,習慣了安逸的生活。現在你回去,「游覽山川,經歷田野」,多看看人間煙火,了解民間的善惡美丑,這對你的成長大有益處。

朱標在經過太平時,特地拜訪了陳迪家,因為這是朱標的出生地,朱標「過太平訪迪家,賜白金五十兩」。可見,朱標對于這家人,還是心懷感激的。當年底,朱標回到南京,朱元璋特地帶朱標到郊外視察。《明史》云:

令左右導之農家,遍觀服食器具。

朱元璋讓人把朱標帶到農家,讓他了解農民的生活器具。在回來的路上,朱元璋看著道路旁邊的荊棘,他還不忘給兒子上了一課:

「古用此為撲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

朱元璋說:荊棘雖然有刺,但能祛除風寒,所以,古人雖然用荊棘打人,但并不想用它來殺人。古人的用心非常仁厚,你一定要牢記于心。

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性格剛猛,而朱標性格敦厚,朱元璋難道不嫌棄兒子太過仁慈嗎?其實不然,朱標的仁厚,從一開始就是朱元璋所希望的。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登基,建立大明。朱元璋封妻子馬氏為皇后,封長子朱標為太子。《明史》記載了一個趣事:

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教太子,帝嘉納。

意思是:當時有個叫周宗的人,官職是「帶刀舍人」,他主動上書,請求教太子習武。朱元璋很欣然地接受了,果然讓周宗來教朱標武藝。

很多人認為,明成祖朱棣文韜武略,而他的大哥朱標則顯得有些文弱,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在朱元璋悉心安排下,朱標也是能文能武的,只是,一方面朱標沒有機會帶兵打仗,另一方面朱標也沒有和朱棣相比的參照,所以,不能武斷地說朱棣一定比朱標強,當然,反之也是如此。

三、戴星而朝,夜分而寢

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很多想法都比較復古,例如,他力排眾議,堅決重拾封藩制度。在朱元璋的骨子里,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也根深蒂固。 所以,在朱標去世之前,朱元璋從來沒有想過要更換皇儲。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璋可謂煞費苦心。

朱元璋把最能征善戰的 徐達任命為太子少傅,把明初第一文臣 李善長任命為太子少師,把猛將 常遇春任命為太子太保。另外,像 馮勝劉基(劉伯溫)、 廖永忠楊憲等人,統統被朱元璋派到太子府兼職。朱元璋幾乎把明朝最精銳的團隊,都塞到東宮去。 朱元璋相信,在他的悉心培養下,大明朝的第一位太子,一定是一位超越歷朝歷代的太子。

朱標也不負朱元璋所望,在這些精英的培養和熏陶下,朱標變得非常干練,他像父親一樣勤政,每天聞雞而起,書不離手,他還要廣泛參與朝政,朱元璋每每問及他政務,他都能對答如流。

所以,到了洪武十年,朱元璋公開下了一道圣旨,《明史·孝康皇帝列傳》記載:

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啟太子處分,然后奏聞。

從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就把政務全部交給太子來處理,朝中大事皆由太子決斷,然后上報給朱元璋即可。這一年,朱標23歲,史載他「 戴星而朝,夜分而寢」,表現得非常勤奮。朱元璋和大臣每每看到太子,都贊不絕口。《明史》評價:

皇太子標居位二十有五年,分理庶政,神贊弘多。

如果後來不出意外,若干年后,朱標將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帶領王朝繼續走下去。

《明史》說:「太子為人友愛。」也許是沒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朱標和朱元璋最大的不同,是朱標的治國理念里,始終有「人性本善」的思維,而朱元璋則是典型的「人性本惡」思維。所以,在外人看來,朱標比朱元璋要寬厚得多。

例如,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后,宋濂的孫子宋慎被牽連其中,按律,應該被株連全家。但朱標深知宋濂沒有參與其中,他和馬皇后一起向朱元璋求情,最終朱元璋免了宋濂一死。

《明史》記載:

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后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朱標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太子,同時,他還是一位合格的兄長。朱元璋的次子 朱樉、三子 朱棡經常犯錯,動輒被朱元璋責罰,朱標總是袒護他們。有一次,有人密告晉王朱棡謀反,朱元璋大怒要殺朱棡,朱標跪下來為三弟去請,情真意切,朱元璋才有所感悟。

永樂時期,漢王朱高煦屢次陷害太子朱高熾,朱高熾每次都以德報怨,在朱棣要貶朱高煦為庶人時,朱高熾哭著為弟弟求情。后人曾評價說, 明仁宗朱高熾的胸懷之寬廣,為明朝諸皇之最。

殊不知,朱標的胸襟,并不亞于他的侄子朱高熾。遺憾的是,朱標英年早逝,沒能成為「諸皇」之一罷了。

朱元璋身為皇帝,有自己的權威,朱標作為太子,一方面要為國出力,另一方面也要做一個孝子,所以,當朱元璋和朱標存在沖突時,每次都要考驗朱標的智慧。在《剪勝野聞》中,曾記載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朱元璋要大開殺戒,朱標力勸,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一怒之下就要殺朱標,朱標一邊跑,一邊故意從懷里掉了一幅畫。朱元璋打開畫一看,原來是馬皇后的遺像。因為和馬皇后夫妻情深,朱元璋頓時氣消,聽從了朱標的勸告。

朱標雖然仁義,但他并不是一味的心軟,例如,胡惟庸案爆發時,朱標的態度就很堅決,支持父親肅清胡惟庸的勢力,但他不支持濫殺無辜。

也就是說,朱標仁厚歸仁厚,但原則歸原則。 作為一名優秀的太子,他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絕不是純粹的心慈手軟。

四、太祖一掬淚,宗廟千年恨

朱元璋一直有個夙愿,那就是遷都。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派徐達北伐的同時,就曾親自到宋朝舊都開封巡查,但他發現開封早已是破壁殘垣,便打消了遷都開封的想法。因為朱元璋的前身「紅巾軍」的口號是「反元復宋」,朱元璋對宋朝有特殊的情節,所以,洪武年間,朱元璋曾把應天稱為「南京」,以老家濠州(古鳳陽)為「中都」,以開封為「北京」。

洪武二十四年,御史胡子祺認真給朱元璋分析了明朝的地形,胡子祺認為:

夫據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出自《明史》)

胡子祺的意思是說,西安自古就是漢唐故都,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是最佳的都城。朱元璋于是心動不已,當年八月,朱元璋便派太子朱標代自己去陜西考察。

朱元璋派朱標去陜西,其實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被當地官員多次舉報,朱元璋希望朱標能以兄長的身份去調查一下朱樉。

朱標到達陜西后,為秦王朱樉說情,又親自考察了陜西多次關隘,命人畫成地圖,盤桓了3個多月,于當年底趕回南京。

《明史》云:

比還,獻陜西地圖,遂病。

朱標回來后,把陜西地圖獻給朱元璋,然后就病倒了。朱元璋起初以為太子太過勞累,讓朱標休息數日,但朱標的病不但沒好,還有加重的趨勢。朱元璋這才重視,讓太醫輪番去給朱標問診,見朱標病情還不見好,朱元璋甚至大赦天下,希望上天能夠保佑他的愛子。

然而,天妒英才,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大明朝的日月仍在,但天下卻少了一位太子。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五》記載:

懿文卒,高祖年六十有五矣,于東角門,對群臣泣。

朱標病逝那年,年僅38歲,而朱元璋已經65歲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本就對老人打擊很大。再加上朱元璋悉心培養朱標多年,對朱標抱有太大的期望,朱標的戛然而逝,讓朱元璋肝腸寸斷。

明太祖一掬淚,不僅僅是心痛失去了一個兒子,更是在為大明朝的未來擔憂。

想當初,名將常遇春病逝柳河川,朱元璋聽聞后,作詩云:

「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

朱元璋說自己一生鐵血心腸,從來不為兒女哭泣。朱元璋或許沒有想到,他最后還是為兒女哭了一次,因為這一次,失去的是他最珍愛的孩子。

朱標去世后,大明朝的未來略顯暗淡,朱元璋仿佛老了二十歲。他謚朱標為「懿文太子」。6年后,朱標之子建文帝登基,尊朱標為「孝康皇帝」。朱標也因此成為明朝276年間,僅有的兩個沒有當過皇帝,卻擁有皇帝名號的人之一。

五、燕王入主,換了人間

朱標活了38歲,當了25年的皇太子,這期間,他和朱元璋雖然有分歧,朱元璋甚至多次要拔劍砍他,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的父子關系。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太子之位因為太過矚目,往往是眾矢之的。縱觀歷史,太子之位坐得越久,風險就越大。漢武帝的太子 劉據、李世民的太子 李承乾,康熙的太子 胤礽,都曾經很得父親喜愛,最后也都走向窮途。但朱標不同,他自始至終,都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38年,不失父愛,朱標已經很不簡單。遺憾的是,天妒英才,朱標沒失去父愛,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宋濂這輩子教了很多弟子,最出名的有兩個,一個是懿文太子朱標,另一個是被朱棣滅族的 方孝孺。作為朱標的師弟,方孝孺曾寫過一首關于朱標的詩:

盛德臨中夏,黎民望彼蒼。少留臨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神游思下土,經國意難忘。

方孝孺認為,朱標之死,是明朝宗廟的千年之恨。

筆者認為,朱標之死,對明朝至少有三大影響,第一個是影響了朱元璋的傳位計劃,第二是讓朱元璋被迫中止了遷都計劃。第三是直接導致了朱元璋「屠戮功臣」。

若朱標沒有英年早逝,明朝的皇位或許始終在朱標一脈,朱棣一輩子或許都是一個藩王。

若朱標沒有英年早逝,朱元璋有可能會遷都西北,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守得可能不是山海關,而變成了雁門關。雖然這樣做的利弊很難說清楚,但至少對明朝影響很大。

若朱標沒有英年早逝,以他的威望,必能讓功臣們臣服,傅友德、馮勝、藍玉、王弼等諸位功臣,也許會善終。那樣,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或許能畫上完美的句號。

筆者還認為,朱標文韜武略,處事溫和,他若繼位,不會像建文帝那樣急切地削藩,更不會輕易激化和諸王的矛盾。這樣,靖難之役就不會爆發,明朝百姓不必承受四年戰亂之苦。以朱標的才能,明朝或許能提前迎來另一個盛世。如此,「明太宗」這個廟號,或許不會代表朱棣,而是會成為朱標的代名詞。

或許,作為第二代帝王,朱標能像唐太宗一樣,締造一個「貞觀之治」,但這只是假設,也或許,朱標沒有朱元璋和朱棣的魄力,他會成為一個作為不大的宋太宗,也說不準。

只是,歷史沒有假設,朱標和朱棣,到底誰優誰劣,注定無法比較。

在朱元璋心目中,朱標是愛子;在建文帝心中,朱標是慈父。可是,到了公元1402年,朱棣入主南京后,朱標已經不是仁厚的兄長了。

朱棣廢黜了朱標「孝康皇帝」的稱號,恢復朱標為「懿文太子」。因為朱標畢竟當了25年的太子,名分在那放著,朱棣要塑造自己的正統地位,就要逐漸降低朱標的影響力。

如果說,不承認朱標被追封的帝位也就算了,但是朱棣接下來的做法,則有些故意抹黑朱標了。

《明太宗實錄》記載:

懿文太子以柔弱牽制文義,不稱太祖意。

朱棣公然評價:朱標太柔弱了,不稱朱元璋的心意。

朱棣是在告訴大家:朱元璋嫌朱標太文弱,早就對朱標不滿了。即使朱標不早逝,他也不會得到皇位。

無獨有偶,永樂朝成書的《奉天靖難記》,不僅僅是在貶低朱標,可以說是在詆毀朱標了,書中這樣評價朱標:

懿文太子所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嘗督過之,退輒有怨言,常于宮中行呪詛。

意思是:朱標為人違背道義,多次忤逆朱元璋。朱元璋曾多次糾正他的錯誤,可他卻心有怨言,常常在宮中辱罵朱元璋。

朱標有沒有辱罵朱元璋,筆者不知道,但我看到了這部書在辱罵朱標。 忤逆、咒罵,這本書把朱標說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輩,得利者到底是誰,不言自明。

其實,朱棣取得的成就,已經證明他是一位偉大的帝王。 但是,筆者認為,朱棣「靖難」時,朱標已死,朱標優秀與否,和朱棣已無直接沖突。朱棣的偉大,不能靠踩著兄長的尸骨拾階而上。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
三國時期命運凄慘的6位美女:一位成為玩物,一位被劉備當肉吃了!
2023/08/03
為何李世民敢向父親造反,而朱棣卻不敢?看看李世民的底氣!
2023/08/03
歷史上的3大陽謀:明明知道是個陷阱卻無力反擊,千年來無人能破
2023/08/03
三國有一對奇葩父女,父親亡了曹操的天下,女兒毀了司馬懿的社稷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是司馬懿的克星,諸葛亮也是他的手下敗將
2023/08/03
正史中的劉備武力到底有多強?5位大將全死在他手上,都有誰?
2023/08/03
匈奴給漢武帝下戰書:天心取米,漢朝小吏每個字添一筆,嚇退匈奴
2023/08/03
歷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憑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
2023/08/03
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勾引89歲外祖母,強占太子妃,玷污太平公主
2023/08/03
袁克文:袁世凱最喜愛的兒子,公然反對帝制,迷戀酒色遺產僅20元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