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國轶事
後宮秘史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匯
历代皇帝
野史分享
三國風雲
趣闻历史
史料记载
古墓文物
全部
    
曹操一生5大錯誤:錯睡1人,錯殺1人,錯留1人,錯信1人,錯放1人
2023/03/28

曹操,字孟德,我國古代杰出的軍事政治家、文學家,三國時期的風云人物,魏政權的建基人。

縱觀歷史,對曹操的評價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部分人認為他是英雄,有雄才大略,膽識與計謀并重;一部分人認為他是梟雄,奸狠毒辣,陰險與譎詐同出,更有甚者認為他不過是漢賊,僅僅是一個欺世盜名之徒,徒有虛表。

在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形象被羅貫中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加以了充分的加工和塑造,給萬千中國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種歷史史實與文學創作的深度交融、現實事件與虛構故事的難舍難分,也為評價曹操增添了極大的困難

現在,讓我們穿過現實與虛幻的帷幕,跨越歷史長河,揭開曹操這一歷史名人生命中的點滴真相。

正所謂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曹操一生稱不上盡善盡美, 在其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曾經犯下了五大錯誤。

錯睡一人失子折將:鄒氏

公元197年,曹操率軍討伐張繡,精兵強將、萬馬齊喑,張繡面對如此陣仗深知不敵,未經多少抵抗便舉手投降。

戰后,曹操大悅,當晚便大擺慶功宴,盛情款待一眾部下,鶯歌燕舞好不歡快。

曹操本人在此饕餮盛宴之后,神情飄然,情致頗高,便吩咐手下自己想要尋找一位女子與其共度良宵一夜。

這時,曹操的部下向曹操透露說,他們在攻城時看到一位面容姣好的美麗[少.婦],其名為鄒氏,只不過她的身份有些特殊,是張繡的嬸娘,也就是張濟的妻子。

曹操此人本就風流成性,愛好納取他人妻子甚至敵人妻子為小妾,酒過三巡之后又聽聞部下的此番言語,聯想到自己已經擊敗張繡接受其投降的勝利戰果, 得意忘形之下,便強行與鄒氏顛鸞倒鳳了一夜。

事后,張繡聽聞自己的嬸娘被侮辱,認為此為奇恥,是可忍孰不可忍,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手持兵刃便沖進曹操所在的營賬打算手刃曹操,如若不是曹操的長子曹昂與大將典韋的護衛,曹操可能就交代于此。

此番事件之后, 張繡懷恨在心,憑借著著名謀士賈詡的獻計,他蟄伏待機,暗中規劃了極為詳盡的反叛計劃

在建安二年的一天夜里,張繡認為時機成熟,首先用計將典韋用酒灌倒,而后又散出兵士引誘曹昂出兵追捕以分散曹軍實力,待一切安排妥當,張繡便對曹操展開了最后的攻勢,以非常果決且致命的奇襲直搗黃龍, 曹操命懸一線,危在旦夕

若不是曹操身邊仍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將士拼死為其殺出一條血路,他也許就無法逃出生天了。

但曹昂和典韋可就沒有曹操如此的運勢了,二人被張繡的部下亂刀砍死,紛紛命喪黃泉。

此一役后,曹魏集團的核心領導層的力量大幅削弱,曹操猶如失去了左膀右臂,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甚至是在宗嗣的繼承上都元氣大傷。

有人說,如曹操不犯此錯,曹魏政權后世也就不會被司馬家族所篡奪, 三國的政治格局也就可能因此大不相同。

錯殺一人抱恙而終:華佗

曹操一生中的第二個致命錯誤,便是錯殺了華佗。

華佗,字元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大家,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被認為是我國古代中醫學中實施外科手術的先驅,被后世的人尊稱為 「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華佗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救人無數,妙手回春,為無數當時的以及后世的民眾所敬仰。

曹操在其晚年患上了嚴重的頭痛癥,輕則感到暈頭目眩,頭重腳輕;重則齜牙裂目,天旋地轉,此頑疾的惡劣已然嚴重影響了曹操的日常生活與治國理政。

為治療痼疾,曹操曾遍訪天下名醫,但大多都收效甚微,治愈無果的情況下, 曹操采納部下的建議,誠邀華佗為自己治療,愿能有所收效。

華佗不愧其神醫之名,剛一到訪便憑借針灸療愈之術讓曹操的頭疼病癥頗為舒緩,爾后詳加查驗曹操的身體狀況,把握曹操筋脈氣血的運行流動,最終找到了根治此頑疾的療愈之法。

曹操聞言大喜,速速詢問華佗自己是否即將痊愈,然華佗卻回復說徹底治愈此病并不能一蹴而就, 針灸僅僅能治標而不能治本,若想治本,方有開顱手術。

曹操生性多疑是出了名的,更何況是關乎自己生死性命的大事,加之在當時這醫學條件尚不發達的年代,開顱這種外科手術對當時的人們的醫學觀念的沖擊是巨大的,可謂是天方夜譚、聞所未聞,曹操當然斷然拒絕,并且勃然大怒,下令處死華佗。

華佗死后,曹操的頭痛病更是無人可治,一眾人都無能為力, 最終這位歷史上有名的梟雄就在病痛交加之中逝于洛陽。

錯留一人養虎為患:司馬懿

曹操一生自命不凡且精明擅斷,曾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句,但正如曹操這樣的人,也有老馬失蹄的時候,其一生對后世子孫遺存下的最大錯誤,便是將司馬懿留在了身邊。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著名謀士,自幼聰慧多大略,博聞強記。

建安年間,曹操正式執掌了漢政權,惜才如命的曹操素聞司馬懿在治國理政、定國安邦方面的出眾才能,為增強曹軍實力,也為曹氏政權日后的蓬勃發展, 曹操向司馬懿發出邀請,想要他成為自己手下大臣。

司馬懿是何許人也,豈甘于屈居人下,很快便以身體抱恙為由回絕了曹操,但曹操卻憑借強權,威脅和逼迫司馬懿妥協就范,不得已之下,司馬懿同意擔任曹操的謀臣。

司馬懿在遭受此種屈辱之后,將自己的狼子野心深埋進心底,以極高的城府和勤懇的辦事態度博得了曹操的信任,在曹操出任漢政權的丞相之后, 司馬懿也積極獻計,讓曹操早日稱帝,這也使得曹操愈發的信任司馬懿。

當然,本性難移,曹操對司馬懿信任之余更多的還是懷疑,他在世的時候時時刻刻都在提防著司馬懿,但種種原因和一時的心善卻讓他未能在去世之前解決掉司馬懿, 更是讓司馬懿在儲君之爭中爭得了自己的兒子曹丕的信任。

曹操死后,司馬懿憑借著曹丕對他的信任,成為魏國的宰相總攬軍政大權,曹丕臨終時還吩咐司馬懿輔佐其子曹叡,待到曹叡駕崩時司馬懿甚至成為了年幼的小皇帝曹芳的輔佐, 成為一人輔佐曹魏四代皇帝的老臣。

司馬懿在如此長久的輔佐中,極為耐心的一點一點滲透與蠶食著曹魏政權,同時,司馬懿極高的名望與功績讓余下的曹氏宗族所忌憚,不久后曹氏宗族對他展開彈劾與排擠,蓄謀已久并且有著一腔勃勃野心的司馬懿在正始十年(249年)發動高平陵事變, 正式將曹魏政權據為己有。

而這種江山易主的悲劇之所以發生的源頭,便是曹操當初對司馬懿的心慈手軟, 一生都陰險狠毒的梟雄卻最終難逃他人的反噬,這不可謂不讓人感慨。

錯信一人赤壁失利:黃蓋

曹操的征戰生涯勝負參半,但其最大的失利非赤壁之戰不可。

建安十三年,意氣風發的擁兵南下,意欲一舉擊潰孫劉聯軍,統一全國。

經過一番激戰,兩軍陷入膠著,于赤壁相互對峙,按兵不動。

曹軍糧草充沛,且有著廣博的領土作為戰略支撐,久拖必然使孫劉聯軍率先先入頹勢。

為破此僵局,吳國名將黃蓋提交了一份詐降爾后火攻的奇襲之法,深得左都督周瑜的認同, 二人一拍即合,為此展開一番詳談,制訂了為后世所嘖嘖稱奇的苦肉計。

待到下一次戰火重燃、兩軍重新交戰之時,黃蓋首先假意投降曹操, 其身上赫赫在目的傷痕與毫無破綻的演技成功讓曹操松懈,放下了警惕之心。

而后黃蓋趁曹操不防之際,將事先滿載著薪草膏油的船點燃,讓火船沿水路乘著順風撞向曹氏的水師,水師迅速便被熊熊燃起的大伙所吞噬,隨后,火以聯營之勢迅速蔓延,波及到身處對岸正在陸上修整的曹操主力軍,曹營大亂,孫劉聯軍趁亂出擊,赤壁之戰以曹操慘敗收官。

雖然,赤壁之戰以少勝多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曹操能夠如此輕而易舉的慘敗, 極大一部分原因是曹操中了黃蓋的「苦肉計」,錯信黃蓋是誠心投降,此番失利直接導致他失去了一統全國的有利條件,間接使得三國鼎立局面的成型。

錯放一人成就三國:劉備

劉備,想必但凡一個關注過三國的人都十分的熟悉,他字玄德,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開國皇帝。

說到曹操和劉備的關系,那就不得不提到《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典故「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問劉備現今天下有誰算英雄,劉備羅列了諸如江東小霸王—孫策、益州王劉璋以及張繡、張魯、韓遂等人,都被曹操給一一否決,最后劉備實在是列舉不出誰是天下英雄,曹操便鼓掌大笑,伸出手指指向劉備,然后又指回自己,說道: 「現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兩人而已啊!」

劉備聽到這句話,大吃一驚,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但此時恰逢雷聲大作,劉備巧妙的以雷聲掩蓋了自己的驚訝之情, 這才讓多疑成性的曹操誤認為劉備只是一介宵小之輩,不足為懼。

而在歷史史實上,曹操確實是因為錯誤的判斷了劉備的蜀漢政權的潛力,認為劉備勢力弱小,成不了氣候,便在戰略上選擇優先進攻東吳,而錯失了將劉備的新生政權扼殺在襁褓之中的最佳時期。

這一錯放導致了日后自己最大的敵人蜀漢的誕生,可以說是曹操最為錯誤的決定之一。

曹操所犯這五大錯誤,每一個都不是簡單的,都糾葛著性格、時運、社會關系等種種不同的因素,都可謂是時命交錯的歷史教訓!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