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只要涉及到戰/爭的事情,那背后便是一番戰略和計謀的較量。三國鼎立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戰/爭時期,除了誕生可圈可點的英雄人物之外,戰場上的謀略也是堪稱經典。
說起戰術,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家都有著自己的軍師。與其說是他們三方勢力的你爭我奪,不如說是他們背后軍師謀略的較量。當時最為著名的三方軍師分別是諸葛亮、荀彧和周瑜。
同樣聰明的人放在立場的對立面,那必然有一場頭腦風暴,連周瑜都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因此在周瑜臨終前為孫權做了最后一次謀劃,讓他除掉一個人,這個人會是誰呢?請和小編一起向下看去
三國鼎立的初期,曹魏陣營勢力宏大,一直壓制著東吳和蜀漢。曹操為了控制孫權,還提出讓他把兒子送過來當人質。就在孫權猶豫不決的時候,周瑜站出來對他曉以利害的關系之后,他才放棄這個念頭。
曹操見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于是便發兵南下占領了荊州,進一步地逼近孫權。此時劉表又突然病逝,新任荊州牧劉琮又跑去投降曹操,將劉備打得措手不及。
最后自知無力抵抗的劉備只能向南撤走,并尋求東吳的支援。荊州要是死守,對東吳而言就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于是孫劉正式結盟,共同抵御曹軍。
此時孫權也召回了周瑜一起商量對策,周瑜分析了一下戰/爭的形式。他認為曹操軍隊開拔到荊州之地,路途遙遠想必已經人馬疲憊,再加上現在天氣寒冷,青草不生,養馬也成為了一大難題。
曹軍都是北方人,來到南方難免會水土不服,而且不擅長水戰等諸多原因,如果真要打起來東吳還不一定會輸。一通分析之后,周瑜請命調派三萬精兵前去討伐曹魏,孫權同意了。
後來雙方的兵力在赤壁上形成對壘,曹軍因為長期生活在野外,染上了很多疾病,一場水戰之后被打得節節敗退。曹操以為拉拔15萬多的精兵,再加上劉表的八萬能打一場勝仗,結果沒想到會是這樣。
曹操的士兵們不習慣乘船,他只能臨陣磨槍的訓練水軍,但周瑜可不會給他任何機會。
于是在黃蓋的建議下決定采用火攻的方式,于是便有了史上「萬事俱備,只差東風」的典故。赤壁之戰后,曹操損失慘重退回了北方,他統一全國的夢想暫時只能擱淺了。但這一戰卻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格局,劉備向孫權借了荊州發展勢力,從此逐漸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
而這次孫劉合作,也讓周瑜看到了劉備的野心和才干。再加上他身邊還有個諸葛亮,因此更讓他心生忌憚。
這次赤壁之戰,孫權出兵較多,劉備只帶了兩千騎兵跟在周瑜后面打后手。因此周瑜覺得拿下荊州是東吳出了力,但此時卻白白送給劉備,致使他心里非常不滿。
當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后,周瑜又在甘寧之戰中與曹仁對戰,但此戰中周瑜身受重傷,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
也許是覺得自己命不久矣,周瑜便向孫權吐露了多年的不快,他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 。他所指的這個人便是劉備,周瑜讓孫權將劉備軟禁起來并直接接管他的軍隊。
但孫權認為劉備并不會有什麼大作為,況且當時兩軍的實力天差地別,所以孫權并沒有同意周瑜的建議。不久后周瑜便傷重去世了,這次諫言也成為了他的臨終遺言。
果不其然,就在多年后當劉備的勢力不斷壯大之后,孫權便派人前去收回荊州。但劉備肯定不會這麼輕易就還回去,但此時孫權已經有點忌憚劉備的勢力,他不想還孫權也不能明搶。
因為孫權還想著他們結盟對抗曹操的事情,于是為了鞏固他和劉備的關系,還把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然而兩夫妻的感情卻始終不和諧,也導致了孫劉的合盟出現了裂縫。
最后劉備想取益州,直接點燃了雙方的戰火。最終孫權派出陸遜前來攻打荊州,關羽因為驕傲自滿疏于防范,兵敗被除。
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或者是想拿回荊州,不顧屬下的勸阻毅然決然發動了戰/爭。隨后在夷陵之戰里,劉備與陸遜對峙了三年之后,以「火燒連營八百里」的結局為此戰畫下句號。
戰敗后劉備退守白帝城然后病重身亡,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又走向了另一種態勢。不得不說周瑜當初對劉備的預言還是很準確的,如果孫權聽了他的話,也不會有劉備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