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又稱 對偶、門對、春聯、楹聯等,是寫在紙張、布匹或者刻在木竹、門框上的一種特有的古代文學載體。
講究 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最早興起于三國時期。
在隨后的發展之中,前人創造出無數經典對聯,甚至還有很多對聯至今沒有讓人感到滿意的下聯。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明代就曾經出現過一副 「最懶」的對聯。 下聯一字不落地照抄上聯,沒想到流傳至今竟然成了經典絕對。
「讀書」
史上最懶對聯,即 :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第一次讀到這個對聯的時候,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會思考,這真的和對聯有什麼關系?確定不是在糊弄人?
要知道就以往的對聯來看,根本就沒有完全相同的字組成。甚至為了避免上下聯重復,還會專門要求 字眼進行改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白馬西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只要了解對聯的人都知道,這種對聯兩兩對應, 事物、場景、情感、特色等等,優劣與否暫且不談,但絕對算得上十分工整。
而好讀書不好讀書,到底說了什麼?簡直讓人無法理解。好在了解這個對聯的由來以及解釋以后才知道,此對真不愧為絕對。
對聯出自徐渭之手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著名 畫家、文學家以及 書法家,中國 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 青藤畫派的鼻祖。
就連齊白石老先生都曾經提筆寫道: 我愿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意思就是希望能夠成為徐渭的 門生。
徐渭與自己的朋友一同聚會的時候,其中一人給出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如果排除我們已經知曉的下聯,其實這個上聯是很有難度的。短時間內,也很少有人能夠給出準確合適的答案,不過徐渭可沒管那麼多,直接將上聯 抄了一遍就拿給自己的朋友。
對此,眾人十分不解,上下聯完全相同,明顯不能稱作對聯。即便你是聞名天下的大才子,也不可能這麼糊弄人吧?
徐渭笑著解釋說道,大家不妨這樣讀這副對聯:
好(hǎo)讀書不好(hào)讀書,
好(hào)讀書不好(hǎo)讀書。
作何解呢?意思就是說一個人 年少的時候可以好好讀書,結果卻不喜歡讀書。等到年老知曉讀書的好處,并希望能夠讀書以后,卻因為年齡大而無法好好讀書了。此言一出,眾人心悅誠服。
徐渭通過巧妙的思考以及「好」作為多音字的爭議性,將原本難度較大但平平無奇的對聯,賦予了澎湃的生命力與情感,這才讓整個對聯成為了千古絕對。
尤其是對青少年們好好讀書的勸告,用對聯的形勢表現出來,中華文化的魅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有趣的對聯
事實上,類似于好讀書不好讀書這樣有趣的對聯,在我國歷史之中還有許多。像早于徐渭百余年的明代另一才子 解縉,便在年幼的時候就寫出了許多有意思的對聯。即便到了今天,人們依舊會為他的才思感慨。
尚且年幼的時候,解縉 神童之名就已經響徹鄰里。而解縉父親以賣豆腐為生,某一年過年的時候,便想著讓自己的兒子給家里面寫一副對聯,即展示解縉的才華,也節約家中支出。
恰好當時與解縉一家隔河相望的是一個大戶人家,庭院中種滿了竹子。于是解縉稍加思索便寫下 :門對千棵竹,家藏萬卷書。
可解縉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以竹為意寫出來的對聯,竟然遭到對方嫉妒,并先將竹子砍斷,再將竹子連根拔起。
刻意刁難之下,本以為解縉會重新寫一副對聯掛上。可解縉僅僅只是改動兩次,便讓這個大戶人家啞口無言。當竹子被砍短時,解縉在對聯中加上 「短」、「長」兩個字。
等到竹子被連根拔起,解縉又加上 「無」、「有」。最終,原本的對聯變為: 門對千棵竹短無,家藏萬卷書常有。對聯的魅力,可見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徐渭還是解縉,同為明代三大才子,都曾想著將一身才華奉獻給自己的國家。
可最終卻都不幸慘遭 牢獄之災。
前者連年應試不中,再加上擔心受胡宗憲案牽連,精神出現問題,誤將自己妻子殺害被捕入獄;后者則遭人故意嫉妒,謀殺,滿腔才華與熱血,最終都埋在 積雪之中,逐漸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