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皇帝后,劉邦和朱元璋「衣錦還鄉」回報鄉鄰,朱:劉有一點不及我

hhh 2023/03/23 檢舉 我要評論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但在封建社會中,這句話往往應驗在豪門大族當中。

因為門閥士族手中有錢有權,他們的起點已經是亂世中連飯都吃不飽的普通人夢寐以求的終點了,所以自古以來,農民起義發生了數千次, 但是真正稱得上成功的人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罷了

昔年,劉邦擊敗勁敵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朱元璋推翻元帝國,建立了大明王朝。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的命運軌跡其實極為相似:

1、都出身貧寒;

2、都是白手起家,成為王朝的開國之君;

3、都愛民如子,稱得上一代明君;

4、晚年都有殺功臣的事跡。

古人講光宗耀祖,在那個時代沒有什麼比當皇上更令人榮耀的事情了。

戎馬多年,當這兩位衣錦還鄉時,他們已是一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一言可以定數萬人生死的那種實權派。

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如何面對曾經的鄉親父老呢

【劉邦和朱元璋畫像】

一、劉邦返鄉記:唱歌又跳舞,喝了十三天酒,真高興!

劉邦討伐黥布歸來時,路過了自己的故鄉沛縣。

此時,當了多年游子的劉邦鄉愁犯了,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便命令大軍停在沛縣,自己好去和父老鄉親們嘮嘮嗑敘敘舊。

劉邦在沛宮舉辦酒宴,他讓手下去把自己過去的朋友和父老子弟們都邀請來赴宴。酒足飯飽后,劉邦便從席間挑選了120名故人們的后代,然后自己一邊擊筑,一邊教導他們自己剛作的詩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沛縣兒郎們紛紛跟隨著劉邦歌唱著劉邦剛作的《大風歌》,劉邦聞歌起舞,好不快樂!

【劉邦聞歌起舞】

跳著舞,哼著歌,劉邦卻突然痛哭起來,他對沛縣的父老兄弟們解釋說:「 我這是游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代代都給你們免除徭役。」

劉邦和沛縣的父老鄉親,每天開懷暢飲,談天說地,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十來天,他才打算動身離去。

父老鄉親們攔住他,請求劉邦再待一段日子,劉邦笑著對鄉親們說:「我手下的士兵人數眾多,父老鄉親們負擔不起呢。」

言畢,劉邦便動身啟程,打算返回京師。

沛縣的父老鄉親們卻傾城而出,帶著酒肉貢獻給劉邦,挽留他再待幾日,劉邦便停頓下來,與鄉親們又暢飲了三天。

沛縣的父老鄉親們向劉邦磕頭請求道:「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

劉邦說:「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豐邑是我生活的地方,不是我忘記了它,而是因為雍齒背叛我去幫助魏國,我才不免除它的徭役。)

話雖如此說,劉邦在鄉親們的懇請下,還是免除了豐邑的徭役,隨后,劉邦又把自己的侄子沛侯劉濞封為了吳王。

【楚漢傳奇劇照】

劉邦此次返鄉,先是和父老鄉親們敘了一次舊,而后又免除了他們的徭役,由此足見,劉邦并非某些人口中的忘恩負義之人,他對于自己的同胞也是非常慷慨念舊的。

二、朱元璋回家記:歡迎來到貪玩游記,這是你沒有見過的全新朱元璋

朱元璋的老家在今安徽(古稱濠州)鳳陽,他和劉邦長時間不回家的理由有所不同,他的老家當時被張士誠占領了,他屬于有家不能回:「 濠州乃吾家鄉,張士誠據之,我無家矣。」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終于從張士誠手中打下濠州后,離家十三年的朱元璋才有機會再一次踏上故鄉的土地。

濠州父老聽聞朱元璋這個本地走出去的大人物要回鄉探望,人人爭相踴躍,想來迎接他,順便瞧瞧朱元璋是怎樣厲害的人物。

朱元璋和一眾鄉紳父老把酒言歡后,心中頗為感觸:「 吾與諸父老不相見久矣。今還故鄉,念父老、鄉人遭罹兵難以來,未遂生息,吾甚憫焉。」

【朱元璋劇照】

酒席散后,朱元璋回到了自己成長的小鄉村,他要去祭拜自己父母的墳墓。

一別十三年,朱元璋見到自己父母的墳前已經長滿了荒草,他的心中相當難過,便心生了為父母遷墳的念頭。

但隨行的大臣卻勸到:「 不可,恐泄山川靈氣。

朱元璋:……

話講到這個地步上,朱元璋只好暫時打消了想法,他差人將村里的鄉鄰請來,想拜托他們幫忙照看父母的墳墓,以盡孝心。

由于連年戰亂,當時朱元璋小時候生活的小村子里,只剩下二十余戶人家。

當鄉親們都到來之后,朱元璋對他們說:「 鄉人耕稼交易,且令無遠出。濱淮諸郡,尚有寇兵,恐為所鈔掠。父老亦宜自愛,以樂高年。」

鄉親們在家附近耕作買賣,盡量不要遠行。現在濱淮諸郡,還有敵人的士兵在,我擔心鄉親們被他們劫掠。父老鄉親們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快快樂樂養老就行了。

朱元璋又給鄉鄰每人賜了銀錢和田地,并且請求他們替自己看護父母墳墓,以后朝廷會定期給他們錢財。

【劉德劇照】

交待完這一切后,朱元璋看向了人群中,自己小時候放牛的那家地主——劉德。

劉德見朱元璋望向自己,兩腳直哆嗦,他曾經在朱元璋父母去世時,不肯借地給朱元璋埋葬父母,如今他見朱元璋發達了,心里那是特別虛。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朱元璋撰寫父母碑文《御制皇陵碑》記載: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

朱元璋走到劉德跟前,非但沒有懲罰他的意圖,還很大度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說:「 此恒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你也去領三十傾土地吧!」

劉德聞聽此言,眼角頓時濕潤了,他沒想到兩人這麼大的仇怨,朱元璋竟能一笑置之。

劉德哪里知道,朱元璋如今要管理的是一國之民,他不能因為手中有權就肆意妄為,自己如果要處罰一個人,那肯定是他犯了確鑿的罪行!

三、朱元璋:劉邦這點不如我

朱元璋對于自己處理劉德的方式頗為滿意,他認為君王就是要有海納百川般,寬廣的胸懷。

後來,朱元璋在評價劉邦時,便得意說道:「 論高祖豁達大度,世咸知之,然其記丘嫂之怨而封其子為羹頡侯,則度量亦未弘矣。」(《明太祖寶訓·卷四》)

(說起高祖的豁達大度,世人皆知,然他記得丘嫂曾經為難他,便封其子為羹頡侯,這說明他的度量還有提升的空間呢。)

【飯沒了】

羹頡侯這個爵位,帶著一絲報復性的意義,其中羹頡二字指的是飯沒了的意思。

昔年,劉邦經常帶著朋友去丘嫂家蹭飯,丘嫂煩他不過,便在他又一次帶著朋友來時,直言:飯沒了。

劉邦上前一看,鍋中還有那麼一點飯,他明白這是嫂子不待見自己,心里便有些不舒服。

于是,劉邦在當上皇帝后,故意不封丘嫂家的孩子爵位。

直到其父請求他時,劉邦才勉強封了個「羹頡侯」這種帶著羞辱性質的爵位給丘嫂的孩子。

朱元璋談及此事,言下之意便是: 這點,我比劉邦做得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