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河南衛視的《華豫之門》節目中,曾有一期有個叫張玲的大姐拿著一幅女子畫像上來。
大姐上台后就開始向主持人哭訴,說自己的丈夫癡迷畫中女子。當年自己的丈夫追著這幅畫買,別人帶到哪他就追到哪,最終以4萬塊錢的價格,從原主人手中買下了這幅畫。
說完,大姐還向主持人抱怨,說自己丈夫當年追自己的時候都沒這麼上心。大姐抱怨完,畫作也被拿去給專家們鑒定。
專家鑒定完后,就笑著問大姐,你知不知道這幅畫上面的人物是誰?
大姐搖頭說不知道。原來這幅畫,是現代大師級畫師楊之光的《文成公主像》,畫像中的女子正是唐代的文成公主,張玲大姐才意識到自己是在吃一個唐朝女子的醋呢。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對于其是哪一脈史學家們的猜測很多,但目前比較公認的是,文成公主為唐高祖李淵堂侄李道宗的女兒。
當然,文成公主也可能是普通的宮女,后來被李世民封為了公主。畢竟這種操作在古代也是有過的,所以不排除有這種可能。
但無論如何,文成公主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原因有二。
第一,文成公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去西藏和親的公主,在唐朝之前,西藏一直都較為落后。
西藏靠著喜馬拉雅山脈,生活環境很惡劣,尤其是在古代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西藏根本養活不了太多人口。
但唐朝時期出現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全球氣候變暖。目前有觀點認為,唐朝時期的氣溫,比現在還要略高,這就導致很多原本「冰天雪地」的地區,逐漸適合耕種或游牧,全球人類的人口,出現了一次小規模的漲幅。
放到中國身上,就是耕地線向北移動,西藏地區也變得適合耕種了起來。
在青稞和牦牛的滋養下,唐朝時期的西藏各部落,實力有所增長,在多年的征戰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部落——
吐蕃。
史學家認為吐蕃的建立者為松贊干布,也就是文成公主去和親的丈夫。吐蕃對整個藏區的文化、歷史以及語言影響都非常大。
從歷史的角度考慮,文成公主進藏和親是一件大事,這是中原地區第一次與藏區的政治交流,算是中原王朝和藏區,有記載以來的第一次正式「外交」。
此外,吐蕃和唐朝之間的交流,不全是和平手段,更多的是戰爭手段。唐朝從建立沒多久,就在和吐蕃打仗,一直打到了唐朝滅亡。
到唐朝末期吐蕃還控制了河西走廊,切斷了中原和安西都護府(管轄地甚至包括阿富汗部分地區)之間的聯系。
在安史之亂期間,吐蕃還趁機攻陷了唐朝首都長安。唐朝作為中國君主專制時代最巔峰的王朝之一,有著滅國30多的戰績,卻在吐蕃這里吃這麼大的虧,可見那個年代吐蕃有多強了。
文成公主進藏和親很重要的第二個原因,出于民族團結的需要,文成公主進藏和親事件也算是一種宣傳漢藏民族團結的手段。
此外,文成公主在唐朝時期,就對漢藏交流和團結,起到了重要作用。之前網民對于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故事很感興趣。
但王玄策在印度滅中天竺時,之所以能從吐蕃借到兵,就是人家吐蕃看在了文成公主的面子上。
當年王玄策借兵,用的就是「松贊干布是唐朝的女婿」這一理由,可見文成公主對漢藏之間的團結,有多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漢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藏族同源。因為漢族的前身是從炎帝和黃帝部落結盟,一直秦朝建立之前的華夏族。
秦朝統一六國過程中,當年被視為蠻族的
古羌人,也被納入到了漢族的范疇。
而古羌人還有另外一個分支,那就是進去藏區,和當時生活在西藏的尼格利陀人結合的民族,也就是現在的藏族。
因此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漢藏民族雖然長時間缺乏交流,但卻有一定的血緣關系,算是「遠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