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封建統治時代的最后一個王朝,清朝每一任皇帝在任期間,都留下了很多值得讓人深究的故事。
以清朝為背景創建的很多影視作品,都是在原有的史料基礎上,加以潤色與修改的。
如果要說清朝的皇帝,一定避不開開辟康乾盛世的康熙帝。關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在其在位時期的政績上。
而他也是有名的多子皇帝,多子多孫所帶來的代價,莫過于諸多皇子對皇位的爭奪,九子奪嫡,每一步都兇險萬分。
最終取得勝利,登上皇位的是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
但是在康熙駕崩之后,卻又這麼一件事情引起了眾人對雍正的猜測。
在康熙剛駕崩之后,跟隨他六十年的貼身太監趙昌,便被雍正處死,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滿清入關之后,康熙帝是登基時年紀最小的一任皇帝。
即位的時候,只有八歲,全靠孝莊太后,也就是康熙的奶奶扶持上位。
皇帝年幼,身邊自然少不了服侍的人,而且在滿清時期,能夠進宮服侍的人,身家也必須要是清白的。
趙昌便是自幼跟在康熙身邊的小太監,跟著皇帝一同長大,這相依長大的情分,自然是非比尋常。
尤其趙昌還懂得討康熙開心,又最是清楚康熙的喜好。
每次都能投其所好,讓康熙龍顏大悅。
時時刻刻聽從康熙的安排,康熙也愿意將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去辦,像宮中采購的任務,康熙便放心大膽地交給了他。
他也并非不知道趙昌通過這一項工作,偷偷賺得了不少油水。只不過對于這種事情,皇帝一向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趙昌跟在康熙身邊風風雨雨這麼多年,一直都頗受皇帝的寵愛。
一般而言這種自幼在宮中長大,又是皇帝身邊親近的人,在皇帝去世之后,無非是兩種待遇。
要麼年紀大了告老還鄉,回去頤養天年。
要麼繼續留在宮中,宮里也不會虧待了這麼位德高望重的老太監。
但是康熙去世的時候,并不在皇宮之中,而是在京郊的園林,暢春園之中修養,趙昌自然是隨侍在左右。
當時一起在暢春園中的,還有來自西洋的傳教士馬國賢。
在康熙去世的當天晚上,曾經聽到了一陣凄厲的慘叫聲,似乎是在求助,但是因為聲音遙遠,他并不能夠確認這聲音的來源。
而且這陣慘叫聲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過了一會之后便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所以他也并沒有多麼在意。
第二天他便得知了康熙帝駕崩的消息,
與此同時得知了隨侍在康熙身邊的趙昌,因為犯了罪過,被即將上任的新帝雍正斬殺了。
馬國賢認為,那夜聽到的那陣凄厲的慘叫聲,可能就是照常的求救聲,只不過沒有根據罷了。
趙昌作為皇帝身邊的隨侍,因為頗得康熙帝信任,所以能夠從各種各樣的工作之中,撈取不少的油水。
這種貪污的情況當然是罪過,但哪個皇帝在任期間沒有貪官呢,這并不是雍正殺他的最主要原因。
除了貪污受賄之外,最讓雍正忌憚的,莫過于自己曾經被趙昌派人監視過,監視他的人會把雍正的一舉一動都匯報給趙昌。
這當然不是一個太監應該做的事情,也不是他一個太監能夠做主的事情,他的背后一定還藏著什麼人。
至于這個人的到底是跟自己處在同樣奪嫡位置上的兄弟皇子,還是高高坐在皇位上的皇阿瑪,雍正也無法得知。
但無論如何,將這樣一個曾經監視過自己,對自己的一些行為了如指掌的人留著,以后終將會成為禍害。
如果趙昌的背后另有其人,繼續放任,很有可能威脅到自己這得來不易的皇位。
而本身雍正曾經并不是康熙第一屬意的繼承人,甚至康熙還曾經覺得老四太過于陰郁,有些讓人看不透對他觀感并不好。
也正是因此,老四坐上皇位之后,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流傳出來,說是他的這一皇位來得并不合規矩。
有人懷疑他篡改了詔書,也有人認為,康熙很有可能是被他給下毒害死的。
但這些說法都沒有印證,并且因為清朝的詔書需滿文和漢文各書寫一遍,想要根本不可能,而康熙本身年邁,體弱多病,感染風寒之后病情加重,最終逝世。
他的皇位來得名正言順,但其他奪嫡失敗的皇子必然心有不甘,想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將他從皇位上拽下來。
這也是雍正為何必須殺了趙昌的原因,一來懷疑他的背后,可能還有其他皇子。
而且他一定知道很多康熙在位時不為人知的秘密,殺了他能夠防止這些事情流傳出去。
再來,將人殺了之后,也能給那些對皇位仍然心存幻想的兄弟們一個警示作用,他已經坐上了皇位,想要將他拉下去,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從上述種種原因來分析,對于雍正而言,趙昌非殺不可。
古代封建帝制,皇子們為了追求權力,會想方設法博得自己父親的喜愛,同時建功立業,在百姓那里留下一個好名聲。
本身對于雍正而言,登上皇位屬實不易,他并不受康熙和自己母親的喜愛,同時還要應對八阿哥一黨不斷扔出的考驗。
最終在九子奪嫡之中脫穎而出,順利繼承了皇位,他在位期間也確實廉政,宵衣旰食,將清朝的繁榮程度再往上推了一層。
對于皇帝而言,給自己留一個定時炸彈當然是沒有必要。
如若趙昌日后想要聯合其他的皇子造反,他甚至能夠打著康熙帝的名義,這將會造成巨大的影響,直接危及到他的皇位。
再說趙昌本人也不是什麼干干凈凈的人,身上也背著不少的罪名。
如此看來,在康熙剛剛去世,雍正就將人斬殺,是為了自己的皇位不假,但同時也降低了亂臣賊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