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 史上最強老丈人,不知道大家能否給出相應的答案?在這一領域,北朝牛人 獨孤信自稱第二,絕對沒人能稱第一。
尤其是他的三個女兒,分別當上了 北周明敬皇后、大隋文獻皇后以及大唐元貞皇后,妥妥的 父憑女貴。
任你王朝更替,我自巋然不動,說的便是獨孤信,相比起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什麼的,實在是弱爆了。
而這三個女兒之中, 大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孫女,也就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楊氏,又成了李世民的妻子。
世家大族或者說皇親外戚,真可以算得上走到了中國古代歷史的最頂點。
只可惜因為 近親結婚(大唐元貞皇后為李淵親媽,李世民和楊氏實屬表兄妹),兩人最終生下一個先天性智力低下的 傻兒子——李愔。
行為愚蠢
楊氏先后給李世民生下兩個兒子, 老大李恪、老二李愔。這兩個兒子中,大兒子聰明絕頂,就連李世民都不禁贊嘆: 「英果類我」。雖然有 自吹自擂的嫌疑,但也的確看得出李世民對他的喜愛。
反觀二兒子李愔,卻常常讓李世民懷疑人生,怎麼 老大是1+1=3,老二就成了1+1=-1?同樣是自己的孩子,為何如此天差地別?
那麼李愔究竟有多愚蠢呢?歐陽修收錄在 《新唐書》中的一件事情就能夠提出證明。
身為皇家子嗣,雖然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但進入 「國企」中上班,肯定綽綽有余。哪怕是像李愔這種頭腦不太靈光的皇子,也可以到 封地岐州當一個部門經理。
原本李世民想著兒子踏踏實實在外過一輩子就行,結果李愔壓根兒就沒打算讓父親 清閑。
盡管出發以前,李世民就多次和李愔強調,這是你奶奶 太穆瞬圣皇后竇氏的娘家,去了一定要好好表現,可李愔根本就沒有聽到自己父親在說什麼。
終于能夠出去大展拳腳,其 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就連李世民看到李愔出發時的模樣,都忍不住懷疑,自己的安排究竟 是對還是錯。
果不其然,剛到封地的李愔,就開始給李世民上眼藥。李愔此人特別喜歡打獵,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生動形象。
可打獵就是打獵,總該劃分出相應的范圍才對,李愔卻不管那麼多。數百人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只要打獵一次,老百姓的莊稼就要被損壞一次,更可氣的是這人 有事沒事兒就打獵,搞得民不聊生。
面對這樣的藩王,老百姓先是告到官府,官府幫著壓了幾次以后,干脆跟著百姓一同上書李世民: 看看你的好兒子,都把岐州禍害成什麼樣子了。
李世民默然,要是自己管得住,還用安排他外出?不過民眾的呼聲都已經到了這里,他也不可能 視而不見。結果連續數次下令李愔愛護莊稼,卻還是沒有任何效果。
如果不是李世民知道自己二兒子是真傻,估計他都懷疑這個兒子打定主意 和自己對著干。
無奈之下,他只好剝奪李愔藩王的權力,將他的屬地不斷縮小。哪怕他還要繼續禍害別人,也終歸 影響有限。
看到如此荒唐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李世民也不禁感慨:
「禽獸可擾于人,鐵石可為器,愔曾不如之!」
不知規矩
有父親護著還好,無論犯了多大的錯誤,李世民都能夠保下來。可李世民傳位唐高宗李治以后,李愔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原本唐高宗念在大家 兄弟一場,自己又初登皇位,于是下令 恢復李愔的藩王職務,讓他 重掌岐州。
結果李愔剛到封地,第一時間又開始搞事情。在他看來,打獵的時候不能肆意馳騁,那打獵的意義在哪里?就這樣,李愔第二次被岐州告到 中央。
唐高宗李治想著讓護衛隊去勸告李愔,并且保證他的生命安全。結果李愔一看到護衛隊長都敢攔著自己,一怒之下當眾給護衛隊打了一頓。
就彼時 身份尊卑的情況來看,護衛隊長確實拿李愔沒什麼辦法。但他代表的可不僅僅是自己,皇帝安排的人你都敢打,這不是 絲毫不給皇帝面子?
就這樣,李愔最終被唐高宗李治下令, 貶謫到黃州一帶。沒了父親的庇護,也沒有 「獵場」可以馳騁,李愔免不了落得個郁郁而終的下場。
倘若他能夠稍微聽勸一些,他的人生也不會如此頹唐。高總李治安排護衛隊到藩王身邊,也許有監視的意思在里面,對李愔卻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只不過先天智力低下,最終還是讓他走上了絕大多數 藩王的結局,被流放到偏遠地方,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