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究竟是干嘛的?為何就連宋朝皇帝也要戴?

hhh 2023/02/24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很多以宋朝為背景的古裝劇中,朝廷官員們都會頭戴一頂 插著兩根長翅的帽子,看上去十分奇怪,有人對此還戲稱道,他們這是在 想「越(岳)飛」

當然了,這只不過是網友的調皮話,宋朝官帽上的這兩根長長的翅膀,實際上是有大用途的,不止官員要戴,皇帝也要戴。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宋朝官帽的歷史。

長翅的作用

宋朝時期, 早朝的時間一般是在早上 三點到五點之間,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常常能看到百官提燈籠上朝的場景,因為那個時間段天都還沒亮。

到了朝堂之上,官員們還會按照文武之分,官職大小,自動站成兩列,而皇帝就端坐在正中心的龍椅之上。

這種早朝站位,其實與現代的開會形式很像,只不過古代早朝要聽的,不僅僅是官員們的匯報,還要就一些事情,展開具體的討論。

一般來說,都是由皇帝開頭,拋出一個重大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詢問官員們的意見。

在這之后,文武百官們就開始上奏,將最近發生的事情,以及一些重要的消息,都匯報給皇上。

在這樣的早朝上,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讓文武百官議論紛紛的事情,但是皇帝端坐在上首,群臣竊竊私語,是對皇上的不敬。

更有甚者,會有一些官員就在朝堂之上偷偷地交頭接耳,串通好說辭,一致對外,以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者隱瞞一些不利的消息。

而這一切,都會影響到皇帝的判斷,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統治權,所以 為了防止官員們在早朝上竊竊私語,這種帶有兩根長翅的帽子就出現了

官帽兩側的長翅,是用輕便的材料制成而成的,所以那些大臣交頭接耳,或是有什麼動作的時候,那兩只長長的翅膀,就會隨著官員的行動而擺動。而且, 按照官階的不同,官帽的長短也是不同的

如此一來,官員們要是戴著這種帽子上朝,就必須要保持足夠的距離,這樣兩個人之間的帽子才不會相互碰撞,而一旦有了足夠的距離,他們之間就很難再說小話了。

況且皇帝端坐在上方,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他們帽子的擺動,這樣就可以看到究竟是誰在和誰說話。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掌控官員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官員進行監督。

除此之外,宋朝的官員很多,有時候兩個人見面都不知道對方是誰,每當這個時候,通過觀察官帽兩旁的翅膀就可以看出來,誰的官位高,誰的官位低,官位低的那個人,就會直接叫上一句「大人」,也可免去不少尷尬。

皇帝為什麼也要戴

據史書記載, 長翅官帽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只不過在那個時候,長翅官帽并沒有得到廣泛運用。

直到宋朝時期,才慢慢發展成今天我們見到的那樣,而推動官帽改革的人,正是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眾所周知,趙匡胤的皇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是他從舊主柴榮之子手中搶來的,因此,趙匡胤這個皇帝當得那叫一個忐忑不安。生怕哪一天,自己就會重蹈覆轍。

趙匡胤畫像

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發生,趙匡胤才會想出利用長翅官帽,來阻止官員們結黨營私,篡奪皇位。

值得一提的是,趙匡胤不僅讓官員們戴上長翅官帽,他自己也會戴上這樣的帽子,只是設計上與大臣們的略有不同而已。

至于趙匡胤為什麼要戴長翅帽,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 展現他「親臣親民」的態度,以便更好地籠絡人心。

畢竟他作為一國之君都戴上了長翅帽,臣子哪有不戴的道理,這是一種表率,更是一種威脅。

不得不說,趙匡胤僅僅從帽子這一項上,就能察覺到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甚至還照顧到了百姓和大臣們的情緒,實在能稱得上是一代明君,怪不得他在這個位置上這麼多年,聲望依舊不減分毫。

盡管趙匡胤因為皇位來路,被很多人所詬病,但他為大宋、為后世做出的巨大貢獻,早已經可以抵過這一點微末的過錯了。

畢竟對于一個國家和百姓而言,一個圣明的君主比什麼都重要。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