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時間,無論是陳勝、吳廣,還是項羽、劉邦,都在歷史留下了很高的評價。然而,同樣身為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歷史上的評價,卻是非常不好。
原因就在于黃巢行事非常殘暴。不過,黃巢這個人雖然手段有點殘暴,卻也并不是一無是處。
比如,他就曾為中國拔掉了,一個危害近600年的「毒瘤」。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提起黃巢,那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他在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黃巢出生于元和十五年,家里是做鹽幫的,生活條件也算是十分優越。
黃巢從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文才武略樣樣精通,5歲的時候就能與人對詩,是當地有名的神童。成年以后,黃巢連續幾次科舉落榜,黃巢憤恨不已,寫了一首《不第后賦菊》便離開了家。
後來,因為家人的勸誡,他繼承家業成為鹽幫老大,但依然沒有忘記心中的志向——成就一番偉業。 到了乾符元年的時候,自然災害頻發,各地經濟都不景氣,但偏偏朝廷大肆征稅。
在這種情況之下,以王仙芝為首的一眾私鹽販子揭竿而起,反對朝廷統治。而黃巢也不是一個安分的人,短時間內就聚集起來數千人,響應王仙芝的號召一同起義。
黃巢等人雖然是草台班子,但軍事能力可一點都不差,他們連戰連捷,打下了很多城市,逼得唐政府也不得不出面與黃巢對陣。彼時,唐朝實行的是節度使制度,想要抵抗外敵、處理內亂,只能依靠地方節度使出面。
一開始,節度使們還和黃巢打了幾場,可後來節度使們明顯被黃巢的氣勢嚇住了,都紛紛縮在自己的城池里不敢對陣。幾個節度使之間沒有互相幫助,很快便敗下陣來,可以說義軍的前景很好。
可是,就在黃巢繼續進發的時候,一個意外情況出現了。黃巢和王仙芝戰無不克,令唐僖宗頭疼不已,無奈之下只能提出要進行招安,想讓起義軍首領王仙芝歸順朝廷,而對黃巢則不管不問。
王仙芝選擇歸順朝廷,這讓黃巢十分惱火,兩人最終分道揚鑣,獨自領兵作戰。
對于農民起義來說,人數眾多就是最大的優勢,而黃巢和王仙芝最后卻選擇分頭行動,他們今后的命運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心里不堅定的王仙芝很快就被打敗,他手下的很多人都轉投了黃巢部隊,黃巢借此囤積了大量部隊,決意獨自率兵繼續進攻。
接手王仙芝余下的部隊以后,黃巢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立為王,分設了不少官職為自己所用。不過,黃巢進攻的戰事并不像他自己封王之事那麼順利。
黃巢率領的部隊,在之后的戰事中接連失利,尤其是在進攻河南的時候更是損失慘重,被節度使們打得節節敗退。這時候,黃巢也開始有了退縮的心,準備選擇被朝廷詔安。
結果,就在黃巢準備接受招安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各個地區的軍事實力參差不齊,有些地方官根本打不過自己。于是,黃巢又一次選擇起義,接連打下江西、福建等地。
不僅如此,黃巢還在自己經過的地方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讓民眾很是不滿。面對朝廷派出的節度使,黃巢根本就沒有放在眼里,只花了一天時間就攻下了廣州,作為自己的根據地,繼續與朝廷分庭抗禮。
同時,黃巢還將朝廷派來的部隊全部誅殺,牢牢占據了整個南方地區。俗話說得好,人的欲望是無限的,黃巢也是一個不知道滿足的人,在攻占廣州不久以后,他就立刻轉頭殺回中原。
當時,一路無人能擋,無論是地方節度使,還是唐朝廷的官員,都被黃巢的氣勢嚇破了膽,紛紛敗下陣來。就這樣,黃巢不費吹灰之力就打到了長安城外。
為了能抵擋黃巢,唐僖宗下令讓神策軍出戰。可神策軍都是由紈绔子弟組成,只為享受、沒人任何軍事能力,黃巢乘勢而下,成功來到了唐朝的皇宮皇宮之中,而唐僖宗早就不見了蹤影。
不久,黃巢在含元殿登基,國號「大齊」,建立起了一個農民與官僚并存的一個政權。可惜好景不長,黃巢登基僅僅兩年以后,就在與唐朝舊部的戰爭中敗下陣來,最終被殺頭致死,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落下帷幕。
縱觀黃巢的一生,雖然他確實是個杰出的農民將領,但他在攻下城池后的殘暴行為,同樣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也是黃巢在歷史上褒貶不一的原因。
很多學家都說他只是一個農民起義的領袖罷了,可實際上黃巢最大的功績并不是他實現了「改朝換代」的壯舉,而是他拔除了一顆危害中國近600年的「毒瘤」。
眾所周知,黃巢這個人出身農民,地位比較低下,再加上年輕時科舉接連不中,這讓黃巢對官僚和貴族恨之入骨,所以才有了他後來起義、屠殺民眾這件事。
而在這些民眾之中,黃巢屠殺最多的就是門閥士族子弟。眾所周知,門閥士族是禍害我國多年的「毒瘤」,以往書籍皆被他們掌控,所以「輿論」便落在了他們的手里,所以才有了「黃巢殘暴」一說。
回看歷史,門閥士族是我國封建社會長久存在的階級,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這類以門第、氏族為中心的階級,開始逐漸走向政治的中心。
比如,東漢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是靠著與夏侯家的幫助,才成為一方霸主,更別提晉朝權傾朝野的司馬家族的,這些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士族。
在我國的歷史上,像司馬家族這樣的門閥家族有很多,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層面,門閥士族都具有相當的實力。再加上後來施行的「九品中正制」,以家世為核心的選官制度,更加劇了門閥士族對于政治的統治。
魏晉南北朝之后,可以說中國的政治幾乎全被門閥家族控制了,比如唐朝時期的關隴集團。事實上,正是由于門閥士族對于政治的掌控,導致歷代帝王都曾想要削弱門閥士族,比如科舉的設立。
很多人也稱「科舉制」的創立,是楊廣被趕下台的原因之一,因為他觸犯了門閥世家的利益。到了唐朝末期的時候,門閥士族勢力雖然因為科舉制有所削弱,但仍有非常大的勢力。
尤其是在各個地方,門閥士族聯合節度使一度讓政府都很頭疼,直到黃巢出現,唐朝門閥士族風氣才終于走到了盡頭。
且不提黃巢在四處征戰的時候就屠殺了多少門閥貴族,他在登基以后又對門閥勢力展開了新一輪的殺戮。
根據史料記載,黃巢基本已經把所有士族殺了個遍,連帶著他們的家業、地位也一并摧毀,甚至連被門閥貴族視為珍寶的族譜,也都在戰亂中流逝了,禍害中國幾百年之久門閥貴族終于崩潰,黃巢居功至偉。
綜上所述,黃巢的很多行為雖然非常殘暴,但他卻為中國拔出了600多年的禍患,也算是功過相抵了。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