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風歌》
在古代社會當中,宗教有著非常濃重的色彩,有不少皇帝都是某一個宗教的忠實信徒,但卻有一些皇帝入戲太深,最后反而把自己的玩死了,南北朝時代的蕭衍就是其中之一。
論對佛教的信仰,歷朝歷代估計只有清朝的順治皇帝能夠與之相比,蕭衍不但是一個忠實的佛教信徒,在當皇帝期間也堅持佛教徒的本身,吃齋念佛、不近女色,簡直是佛教信徒的楷模。
蕭衍雖然是一個皇帝,但他卻不是正統皇位的傳承者,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奪取了皇位。
蕭衍姓蕭,是漢朝時期蕭何的后代,雖然蕭家不是皇室家族,但蕭家的能量不容小視,在亂世之中也可以保證自己家族的后代官運亨通。
身為蕭家后人,蕭衍也憑借家族的底蘊,很輕松的就進入到了南齊的官場之中。
由于家族教育體系十分出色,再加上自己很有能力,所以他在短短幾年就憑借出色的政績一路高升,最后還掌握了兵權,是南齊的實權派,有著左右國家生死的能量。
古代最重要的就是兵權,一旦掌握了兵權就有了改朝換代的實力,蕭衍自然也不例外。
在掌握兵權之后,蕭衍的心就一直蠢蠢欲動,加上當時南齊的皇帝十分的昏庸,不得民心,所以蕭衍干脆狠狠地賭了一把。好在最后的結果是幸運的,蕭衍順利的完成了改朝換代,成為了梁朝的開國皇帝。
在成為皇帝之后,蕭衍還是非常盡責的。他每天勤于政務,梁朝的國力自然也是蒸蒸日上,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梁朝一定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最后完成統一也不是不可能。
但遺憾的是,就在梁朝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因為接觸到了佛教,而改變了自己人生的軌跡。
作為一個大家族的傳承者,蕭衍自幼會接觸很多知識,其中自然也包括宗教知識。
年少時候的蕭衍并沒有對佛教表現出明顯的興趣,可誰知在成為皇帝后,他突然對佛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作為一個皇帝,蕭衍對佛教感興趣也無可厚非,大不了就是在國內推崇佛教,這對古代國家來說也不是壞事。
可蕭衍也不是一般人,他覺得單單推崇佛教沒意思,他要自己當和尚玩。
于是,蕭衍就成為了一個佛教徒,經常消失,最后被大臣在佛寺當中的找到,這讓當時的梁朝大臣苦不堪言,經常性的守在皇宮四周,就為了不讓蕭衍出宮當和尚。
在群臣的阻攔下,蕭衍每次「出家」都只持續很短的時間,就不得不回去繼續當皇帝。久而久之,蕭衍變得厭煩了,他做出了一個更加驚人的事情,既然不能在外面當和尚,在皇宮之中當和尚也是可以的,畢竟在哪里都是修行。
如果蕭衍僅僅是癡迷佛教大家還能接受,但他對佛教過于虔誠,竟然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開始向佛教徒靠攏。
他不僅每天吃齋念佛,堅持念經,還將宮中的女性全部趕了出去,當一個苦修者。
根據記載,當時蕭衍直接遣散了宮中所有的女性,只留下一個妃子安排后宮的事宜,這導致蕭衍在位48年期間,有足足40年不近女色。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也算是史無前例了。
蕭衍之死
蕭衍身為一個佛教徒,一直以來都堅持著屬于佛教的善良,而這份善良最終也害死了自己,原來在蕭衍的手下,有一個叫做侯景的人,他是北齊的叛將,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來到了梁朝。
對于侯景,梁朝的大臣都十分的避諱,因為他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背叛梁朝。
但蕭衍卻宅心仁厚,不但不懷疑他,還給了他很大一部分兵權。而這并沒有感動侯景,他在掌握了兵權后還是選擇了反叛,并最終帶人攻下了梁朝,活捉了蕭衍。
對于曾經有恩與自己的蕭衍,侯景的做法堪稱殘忍。
他沒有直接殺死蕭衍,而是直接將蕭衍軟禁起來,不給他飯吃。最終蕭衍被活活的餓死。
對于蕭衍最后的結局,同情他的人并不多,因為這一切都是蕭衍咎由自取。
其實客觀上來講,作為一個皇帝信仰佛教本身沒有錯,因為很多皇帝都存在信教的情況。
但蕭衍卻選擇用佛教的方式來任用人才,這才是最錯誤的決定。侯景此人是一個墻頭草,如果蕭衍心善,他不迫害侯景就可以了,可他卻想要感化侯景,還對他委以重任,可以說是蕭衍親手殺了自己,他千不該萬不該在信奉佛教的同時還管理國家。
對于皇帝來說,宗教永遠只能是管理國家的一個工具而已,就像是漢武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皇帝自身要有非常明確的理念,不然最后的結果就是國家覆滅,在亂世之中,對于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用佛教的理念和你講道理,大家都想要皇位,如果你保不住自己的皇位就會被別人奪走。
蕭衍本身也是奪取皇位成為皇帝的,按道理來說他對于這件事應該十分清楚,可他卻被佛教理念洗了腦,忘記了這世間的險惡,最終成為了別人的墊腳石。
所以一度有人懷疑,是有人篡改了這一段歷史,因為一個憑借武力上位的人不應該優柔寡斷。
但也有人表示出反對意見,因為當一個人開始接觸宗教的時候,整個人的思想會徹底改變,就像是順治皇帝,他也是從驚險萬分的過程中活下來的皇帝,但他卻十分堅定的信仰佛教,甚至愿意為了和尚的身份而放棄皇帝的身份。
由此可見人都是盲目的,不過蕭衍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人,起碼在他當皇帝的這些年當中,佛教迎來了一個發展的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