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蓋主,是中國古代封建年間,君王和將領之間最深刻的矛盾之一。
這種矛盾最不講道理的地方就在于,永遠會有人對過高的功勞,表示懷疑。要麼皇帝、要麼臣子,總是會質疑立了大功的人,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巨大的功勞?看起來不合邏輯,實際卻非常現實。
清朝年間便有一位將軍得勝歸來后,被皇帝賞賜一杯毒酒。好在皇帝、臣子相互信任,臣子也大笑一聲后將其一飲而盡,獨留一眾小人面面相覷。
章佳·阿桂畫像
時間回到清乾隆十三年,章佳·阿桂奉命隨軍出征,大小金川等地。可由于川陜總督張廣泗的固守命令,導致阿桂半年未建寸功。
之后,川陜總督張廣泗被逮捕處死,阿桂也因「勾結張廣泗,貽誤戰機」等罪名,被下放到刑部監獄之中接受審訊。
好在乾隆皇帝念在章佳·阿克敦(清朝大學士,康乾雍三朝元老)年事已高,且只有阿桂這一個兒子,便格外開恩,將阿桂釋放回家。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面,阿桂一直表現得十分老實。乾隆念及其滿洲貴族子弟的身份,以及其父阿克敦為清朝做出的貢獻,再次任用阿桂。
此后,雖然阿桂一直謹小慎微的工作,但因為此前川陜總督張廣泗貽誤戰機一案,和阿桂有了間隙的官員們,卻不愿意與阿桂和解。
尤其是阿桂父親阿克敦的政敵,也在幕后推波助瀾,想要徹底將阿桂一家排擠出清朝朝堂。好在阿桂始終兢兢業業的工作,不給對方任何機會。
五年后,阿桂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再次回歸乾隆皇帝的視野中。對于阿桂的表現,乾隆自然看在眼里。可朝堂之中的一些聲音,卻也讓乾隆十分頭疼。
在乾隆眼中,手下臣子最有意思的地方,便是分明想要借助皇權除掉政敵,偏偏嘴上說的都是為了皇上著想。找的理由更是一個比一個冠冕堂皇,讓人根本無法反駁。
當他們將矛頭對準阿桂時,乾隆也只好叫來阿桂,暗示其用一場軍功來證明自己。
于是乾隆三十六年,阿桂再一次參加征討大小金川之役,前后歷時五年時間,運籌戰事,掌控戰機,最終徹底平定金川。
可阿桂也沒想到,等到他歸來的時候,乾隆皇帝竟然自行更改了,當初和他一同約定好的劇本。
在原定的計劃中,只要阿桂完成鎮壓就行。但等到阿桂回到京城匯報工作,乾隆卻讓颙琰(嘉慶皇帝)給他端上一杯美酒。
阿桂倒是沒有多想,結果剛準備一飲而盡,就聽到乾隆在旁邊幽幽的說道:這是一杯毒酒,眾多大臣說你擁兵自重,意圖謀反,朕想要看看你是否忠心。
阿桂滿臉茫然,乾隆這臨時加戲,屬實給阿桂整不會了。好在他還是選擇相信乾隆,總不至于真的送出一杯毒酒。否則數十年前,他早就死在刑部大牢的審訊中了。
于是豪邁一笑過后,阿桂將酒水一飲而盡。看到阿桂坦然的將「毒酒」喝完,乾隆由衷地感到高興。
原來,這其實是乾隆在借著阿桂,敲打其他大臣。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彈劾將領在外,擁兵自重,意圖造反,這其實并不現實。
可大臣們總是旁敲側擊的誘導乾隆朝著這方面區想,乾隆也覺得厭煩。在文字游戲這方面,本來就不是乾隆的強項,也不能直接定罪,那就只能借毒酒作警示。
乾隆故意將言辭夸大,一方面,是暗示阿桂,這杯酒本身沒什麼問題。倘若你真要造反,還喝什麼酒,回京路上就被拿下了。
另一方面,則是敲打大臣,「我」已經知曉你們究竟在想什麼。這一次是阿桂在喝毒酒,可下一次,毒酒指不定就會賞賜給誰,也說不準到底是真的毒酒,還是假的毒酒。
不得不說,乾隆自身雖然沒什麼才華和本事,但帝王之術這件事情,的確是讓他整明白了。
他不會直接強行借助清朝權力高度集中的優勢,對付大臣,反倒是「以柔克剛」,讓大臣沒有任何辦法能夠反駁。
而阿桂本人,忠心清朝不用多說,兢兢業業工作了一生后,還獲贈太保,謚號「文成」,并且入祀賢良祠(清朝祭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國家的專祀)。
在整個乾隆年間,阿桂是極少數做到出將入相的功臣。他的出現,即鞏固了清朝對邊境的統治,同時也促進了清朝多民族統一,不愧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