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天道好輪回,三國時期曹魏政權,以及后來的司馬懿家族,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曹操從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就想謀朝篡位了,只是礙于面子,他想留個好名聲,于是把篡權的事情留給了兒子曹丕。
曹魏建立后,曹丕和后來的繼任皇帝,都很信任司馬懿,朝中大權,緊緊攥在了司馬家的手中。
時機成熟后,司馬家后人效仿曹家人的做法,拿了曹魏江山,成立晉朝。
知道江山得來的名不正言不順,司馬炎上位后,便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來防止同曹家一樣的下場。可是人哪能勝天,多年后,司馬家遭遇大屠殺,差點斷子絕孫。
司馬家到底得罪了誰,才遭此滅頂之災?
其實,誅殺司馬家的,并不是他們的仇家。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或仇人,利益才能制造友情,也是殺戮的根本原因,政治斗爭下的殺人,不需要任何情感因素。
司馬家的自取滅亡
下令全國誅殺司馬氏的人叫 劉裕,是劉宋政權的開國皇帝。西晉滅亡后,晉皇室南遷,打算效仿漢光武帝光復漢室那樣,重建晉朝。
可東晉并不能像東漢那樣,重現漢室榮光,而是越混越差。東晉多次北伐想奪回原來的地盤,可每次都失敗了。北方早就被胡人占領,建了多個政權。
然而這些 都是晉朝自找的。三國戰亂多年,加上瘟疫流行,人口銳減。晉朝開國后希望快速恢復人口數量,才能把社會生產力提上去。于是司馬炎腦子一熱, 對外開放,引進胡人。
這些異族蠻夷,秦始皇在的時候,就不惜大動干戈修建長城,以示堅決抵抗蠻夷的決心,漢朝皇帝也在積極抗擊胡人。
到了晉朝,司馬家反而主動邀請胡人,來漢地生活,禍端便就此埋下了。
胡人不服漢人管,推翻漢人統治,攪得雞犬不寧。晉朝由于司馬炎大封藩王,造成八王之亂,皇室內斗了很多年, 五胡亂華,漢人差點被胡人屠殺干凈,而晉朝皇室一點辦法都拿不出來。
只有這個叫 劉裕的稍微有點建樹,平定起義,消滅了多個割據,使南方在混亂百年后再次出現統一的大好局面。
劉宋的政治屠殺
同司馬懿在曹魏的地位一樣,劉裕也是晉朝有名的軍事政治家,他是 晉安帝司馬德宗的臣子。
憑借像司馬懿一樣的軍功,劉裕將東晉軍政大權全攬在手里,官至相國,被封為宋王。
沒有不想取皇帝代之的權臣,曹操、司馬懿如此,劉裕也不例外。419年,東晉內部越來越亂, 劉裕趁機殺了司馬德宗,東晉滅亡后,他自立稱帝,國號就以他宋王的頭銜命名為 宋。
劉裕輕徭薄賦,體恤民生,對外一副好皇帝做派,對內,卻對司馬家后人大開殺戒。
劉裕跟司馬懿、曹操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是貧苦人家出身,全靠個人拼命掙下的這份家業。
司馬炎大封藩王,是他認為曹魏失敗的原因在于沒族人撐腰,才給了自己家族空子鉆,所以他將司馬家族人全部封為王,希望鞏固皇權。
沒想司馬炎此舉,適得其反,藩王們為了爭皇位大打出手,晉朝搞成了一盤散沙。
劉裕沒族人可以封,但他知道司馬家的人還在盯著皇位。畢竟司馬家掌權100多年,子孫太多了。
為 避免司馬家后人尋仇、復國,唯一的辦法就是 斬草除根, 不留一個姓司馬的在世上。
下了追殺令后,百姓們紛紛響應,都想親手殺掉害了中原這麼多年的罪魁禍首。一時間,國內姓司馬的人, 不管跟司馬皇室有沒有關系,都像過街老鼠,被人殺死然后邀功。
司馬氏延續了很多年,族人遍布全國各地,自從劉裕對他們進行大規模屠殺后, 姓司馬的人僅剩不到3萬。
到了今天,司馬這個姓氏的人也不多,相比百家姓里其他傳承久遠的姓氏,人丁單薄的可憐。
因為劉裕在位期間的屠殺,好多姓司馬的被迫改姓,要麼把司馬兩字拆開,復姓改為單姓,要麼直接改成跟司馬毫無關系的姓,才悄悄活下來。
但劉裕也沒保住他的江山,他僅當了兩年皇帝就病逝了,而他一手建立的劉宋政權,也于 479年再次被歷史的輪回滅亡了。
權臣蕭道成篡位,改國號為齊。當然, 這些靠篡權奪位得來的江山,存續時間都不長,南朝宋的政權后來又落到了他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