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為了紀念為唐朝浴血奮戰,建立基業的開國功臣們,專門在宮中建立了供奉他們畫像的地方「凌煙閣」。
這些功臣被后世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英國公徐世勣,就是其中之一。
這位英雄也被寫進了小說《說唐演義全傳》中,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徐茂公」原型。
徐世勣一生歷經三代君主,憑借他的謀略機智與驍勇善戰,幫著唐太宗開疆擴土,平定四方,立下汗馬功勞。
可在徐世勣臨終時,卻特意囑咐若是家族后人中出了「高人」,一定要除掉,不然一定會造反。
沒想到的是,徐茂公一語成讖
徐茂公,原名叫做徐世勣,字懋功,因卓越的功績被賜皇姓,因此又叫李世勣。為了避諱李世民的名字,便只稱 李勣。
徐世勣的祖父和父親,曾是隋朝的官員,自幼時起,徐世勣就有一顆報效祖國的熾熱忠心。
徐家家中較為富裕,徐世勣和其父,都會主動幫那些無家可歸,窮苦之人。
徐世勣在年少時便毅然決然,參加了瓦崗軍,開啟了他征戰的道路。
隋末天下大亂,徐世勣便跟隨普山公李密起義,征戰四方。之后李密被擊敗后,李密帶著隊伍歸順于唐高祖李淵的手下。
而李密曾經統領的屬地,被安排給徐世勣管理,但徐世勣仍然不忘李密對于他提拔的恩情,便在上奏給李淵的奏折中寫道:此地是李密統管,應該讓李密來決定是否獻給朝廷,若他私自決定上報,就是借由李密的失敗來為自己邀功。
李淵在知曉徐世勣的想法后,稱贊他的確是個知恩圖報,效忠君主的純臣。李淵還封他為
萊國公,總管黎陽,并賜給他皇姓。自此,徐世勣就改名為李世勣。李密歸順李淵后,李世勣就隨李世民開始平定四方,他們先是將王世充擊敗,后又擒獲了魯王徐圓朗,平定了兗州。
之后,李淵又派他跟隨其他將領一起下江南,大戰江淮義軍首領輔公祏,李世勣將其斬殺后,江南就此平定。
李世勣幫助唐朝平定四方后,又開啟了驅逐韃虜的任務。此時東突厥入侵并州,李世勣臨危受命,將其驅逐。
李世民即位后,將戰功赫赫的李勣,封為并州都督。幾年后,李勣跟隨李靖一起征戰沙場,與突厥大軍廝殺,將突厥擊潰后,突厥主動向大唐投降。
李勣便開啟了他平步青云的道路,一路被加官進爵,最終被封為英國公。
李世民還曾稱隋朝修建長城,來抵御突厥大軍,哪知善用賢臣李勣,他可 以一人之威名,抵過萬里的長城。
李勣在并州待了十余年后,被調回京城任兵部尚書,但還未回京上任,唐朝就面臨著外夷侵犯,李勣便率領著唐軍,將叛亂的突厥大軍擊潰。
自此,李勣可謂是幫大唐打下了江山,又穩住了疆域,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于太子李承乾被廢,李勣一直跟隨的晉王李治,被封為太子,他便被李世民指派,繼續輔佐李治。
為了表彰李勣的功績,李世民將他的畫像擺放在凌煙閣內,讓后代都供奉他,贊頌其創下的功績。
李世民逝世后,李治即位,他對李勣寵信萬分,給予其許多的榮譽與特權。
在李治想要廢后,改立武則天時,李勣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這讓之后成功被立后的武則天,很是感激李勣。
李勣歷經三代君主,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因年歲漸長,又征戰數年操勞過度,最終在七十六歲時病逝。
據說,他曾在死前對他的弟弟李弼說,有房玄齡、杜如晦這樣操勞一輩子,建功立業后,卻被子孫給毀于一旦的前車之鑒。
他定然不能讓他的子孫,做出這樣的事情,若是他死后,家中有結交惡人,胡亂攀權富貴,結黨營私的人,全都打死。
李勣本是打算臨終前警醒后人,沒想到卻一語成讖。在他死后,他的孫子李敬業,繼承了他的爵位,本來可以榮華富貴一生,卻起兵討伐武則天。
武則天一怒之下,削去了李勣等人的爵位,并且還將李勣的墳墓挖開,將他的棺槨都砍爛,來發泄她心中的怒火。
李勣后半生都在為唐朝征戰四方,忠心耿耿,沒想到卻因孫子李敬業,遭到如此凄慘的待遇,讓人不禁唏噓。但好在他被唐中宗李顯,恢復了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