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許多英雄豪杰的名字都是兩個字,比如西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曹魏奠基者曹操以及他們手下的干將關羽、張飛、韓信等。
但三國中也有少許豪杰是三個字的名字,比如諸葛亮、司馬懿、夏侯惇等,但他們之所以名字是三個字,都是因為他們的姓氏乃復姓,姓名其實還是單字。
為何在三國里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兩個字呢?據說,那時候取三個字為名的人都是賤民,事實果真如此嗎?
三國之前是秦末,仔細觀察秦朝的人物名稱,你也會發現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普通老百姓,大多也是取單字為名。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有歷史因素的影響。古人極為講究禮儀制度,自古也有許多關于禮儀的典籍,其中有一本來自先秦時期的典籍《禮記·曲禮》。
此書里規定了古時「二名不偏諱」,意指古代眾多避諱禮俗中對于名字的一種,對于尊長兩個字的名字,不能夠同時稱其兩字名諱,需要兩個字分開說。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母親名為姓「顏」,名「征在」,因此作為她的后輩只能稱呼她為「在」,或是「征」,只能單字而不能雙字。
這樣的名稱避諱制度,演變到后來,逐漸發展為了人們若是取三字的姓名,便會被認為是賤民,不如一字單名的更方便,地位也不及單字人的高貴,因此自秦朝才會出現只取單字為名的制度出現。
關于三國大多數人的姓名都是兩個字的原因,還有另一種說法。新朝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極為短暫的一個朝代,僅僅只存在了14年的時間,其掌權者叫王莽。
王莽在執政期間提出了許多改革的制度,史稱「王莽改制」,其中就包括了行「禁二字名」的法令,即禁止使用兩個字為姓名。
王莽的此次改革,影響頗深,甚至一度還影響到了周圍的蠻夷之國。人民再不敢使用兩字為名,只敢取單字為名。
若是有人取兩個字為名,一般情況下,會被認為是出身低微的賤民,或是受到處罰受刑之人。
王莽之所以會頒布「禁二字名」的法令,其實也是事出有因。在典籍《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據說,王莽有個孫子名曰王宗,這個孫子乃是王莽長子王宇的嫡長子,也就是王莽的長孫。按照道理,待王莽逝世,其父王宇即位后,王宗就能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是皇位最有力的繼承者。
本來按照這樣的繼承順序發展下去,王宗等個數十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登基為帝了。
但他心中想稱帝的欲望日益高漲,便按捺不住,自作主張為自己準備了皇帝的龍袍,并且還專門找畫師為他畫下了穿著龍袍的畫像。
不僅如此,王宗更是與其舅舅秘密合謀準備篡權,只可惜詭計早已被王莽的近臣發現。王莽知曉此事后,甚是氣憤。
即使王宗是王莽的親孫子,更是未來皇位的承襲之人,但謀權叛逆之事,定然是不可輕饒。
王宗也深知東窗事發,已經無力挽回了,便在獄中就謝罪自盡。雖然王宗人死,但王莽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便頒布了一條法令。
法令主要的內容是,王宗本名其實是叫王會宗,但依據之前改單字為名的法令,才修改為了王宗。
而他如今畏罪自盡,便下令將其名字修改為原名王會宗。自此可以看出王莽將犯了罪的人,專門改回三個字的名字,以證明此人曾犯下罪過。
但這種制度隨著王莽的倒台,以及后來的掌權者進行的相關制度改革,就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經過時代的變遷,到了三國時期依然遵循著以往的制度,當時大多數的人取名都是單字,但也有一些人是三個字的姓名。
比如曹操的侄子曹安民,魏國瑯琊太守單子春,劉備之妻孫尚香等。這也能表明在三國時期,這種法令在逐漸消逝。
其實不管名字是幾個字,在現代人的觀念里,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