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曾有這麼一個國家,只經歷了三任君王,三任君王是兄弟,且每任君王都是明君,但接力棒一任一任地傳下去,政權卻僅存在十七年的光景,就迅速滅亡了。
都說昏君才誤國,怎麼明君也能把國家政權帶偏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割據政權——南涼。
三國末,由于魏蜀吳多年爭霸,導致人口急劇下降,為了恢復生產力,中原地區的統治者們開放通路,引進一直不待見的胡人。
胡漢雜居,人口數量是上去了,但是胡人,最終也不可能與漢人友好相處的。
西晉勢力在八王之亂后逐漸衰弱,各地涌入中原的胡人趁機崛起,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五胡亂華事件。
漢人不僅被區別對待,還慘遭大屠殺,西晉鎮不住這些胡人,悲慘滅亡。
漢族、匈奴、鮮卑等多民族建立的割據政權,勢均力敵,先后建立了二十多個小國家。
其中前趙、后趙、西涼、北涼、南涼、前燕、后燕等十六個國家的實力相對強大,剩下的幾個國家,幾乎默默無聞,于是這個大分裂時期,又被稱為「五胡十六國」。
南涼,是鮮卑族拓跋氏(又被晉人稱為禿發氏)建立的政權,在如此混亂的世道下,打出一片天下建立一個政權也不是很難,但想守住政權,卻比任何復雜的時期都難。
因為除了漢人在反抗胡人政權,胡人各個政權之間也在大亂斗,人人都想吞并別人,拿下中原的疆土。
建立南涼的這支拓跋氏,是漢魏時期從塞北遷徙到河西涼州的,因此也稱為「河西鮮卑」。
他們在這里踏實地住了兩百來年,學著漢人搞農耕,并與周邊的部落和睦發展,越來越壯大。
魏國鎮西將軍鄧艾管理攏右時,讓河西鮮卑往中原遷至雍州和涼州,就是今日的陜西中部及甘肅一帶,與漢人、羌人混居。
在漢人的統治下,河西鮮卑被強制征兵、納稅,或淪為奴隸,胡漢矛盾日益深刻。
司馬家篡奪曹家政權后,河西鮮卑就牽頭帶領各族胡人,開啟了反抗斗爭,很快其他諸族紛紛響應,攪得西晉皇帝一個頭兩個大。
經過起起伏伏的勝利和失敗,河西鮮卑首領禿發烏孤,已經帶領部落成為涼州一霸。
他決定擺脫后涼君王呂光的控制,他先是拒絕后涼的封爵,接著自稱大都督、大單于、西平王等,然后,他于397年建立了自己了政權南涼,年號太初。
建國后,禿發烏孤覺得隴西太小,燃起了吞并各國的斗志,但還未等他實踐自己的抱負,他就在399年因醉酒墮馬,受重傷不治而亡。
禿發烏孤,是個很有領導能力的人,致力于發展農桑,非常得人心。
他死后,他的弟弟禿發利鹿孤繼位,遷都西平,繼承其兄的衣缽,加強與北涼政權的聯盟,以便對付后涼。
禿發利鹿孤重視內政,大興教育,并廣納人才,南涼很快興盛起來。
401年,禿發利鹿孤將自己的頭銜改稱為「河西王」,并打敗的后涼軍的進犯,又進攻北涼得勝,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402年,禿發利鹿孤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他可以稱帝了,可命運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身染重疾,無力回天。
彌留之際,禿發利鹿孤考慮王位繼承人選。照理說,子承父業,他該傳位于自己的兒子,可他思慮良久后,覺得兒子年紀尚輕,還需歷練,便把王位傳給了他頗有才干且身經百戰的弟弟禿發傉檀。
事實證明禿發利鹿孤的眼光,像禿發烏孤一樣好,
禿發傉檀繼位后,善修內政。為了國家發展,他寧愿舍棄自己王的稱號去依附后秦,南涼的國力得以休養生息,健康發展。
蟄伏了幾年,禿發傉檀擊敗后秦軍,恢復西涼國威,重稱涼王。
一切似乎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可惜天不遂人愿,414年,南涼地區遭遇天災,地里顆粒無收,國內滿地餓殍。
一時間,南涼人心惶惶,其他政權也來趁火打劫。于是禿發傉檀決定西伐乙弗鮮卑,掠奪些物資。
可仗是打贏了,西秦軍也趁著禿發傉檀不在朝中,無能的太子守城,大搞偷襲,禿發傉檀不得不向西秦投降。
西秦君王心狠手辣,也許他也是懼怕禿發傉檀的能力,在禿發傉檀投降后不久,便將他毒死,滅了南涼。
就這樣,經歷三代明君的南涼政權,只撐了十七年,就在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的情況下,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