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狡虜,還是劉皇叔?
劉備奪西川,算費老勁了。赤壁之戰結束后沒多久,劉備就遭到當頭一棒,周瑜要發起入川之戰。
須知占據西川,既是《隆中對》定下來的事,更是劉備翻身在三國的唯一指望,可想而知劉備當時有多抓狂。
為了阻止周瑜,劉備一面陳兵相拒,一面告知孫權:劉璋是我親戚,你若想入川滅掉他,那我就披散起頭髮,入歸山林再也不問世事了。這明擺著是拉開架勢要打,卻把一切責任推給孫權的意思。
那麼結果如何?不得說劉備運氣好,周瑜英年早逝,入川之戰自然擱淺。同時新上任的東吳大都督魯肅,又是強烈主張必須「聯劉抗曹」的人物。劉備終于得到了喘息之機。
這就是為啥,後來孫權得知劉備入川后,怒斥劉備是「狡虜」的原因——阻止我入川,自己卻麻溜跑去,耍我啊?孫權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在劉備拿下西川后,孫劉的「湘水之盟」,就是孫權威逼劉備,重新劃界荊州地盤的結果。還有他偷襲關羽,也有這種原因在里面。
總之吧,這都是后話了,別管劉備是「狡虜」 ,還是「皇叔」,他都占據了西川。
那麼劉備奪西川之戰,誰是最大的功臣?概括說來共有三大功臣,一龐統,二馬超,但真正的最大功臣,卻被冷落了三年。這一切,都要從龐統說起……
二、從龐統到馬超
首先要清楚一點,沒有龐統,劉備是沒法入川的。至于原因就在于劉備手下人才太少導致。在缺乏龐統的情況下,劉備入川就必須要帶著諸葛亮了,那荊州咋辦?
須知諸葛亮成長在這里,跟荊州的門閥士族關系親密。有諸葛亮坐鎮荊州,再大的事也不是事。這就是筆者之前一直強調,劉備說:得到諸葛亮是「如魚得水」。這水并非指諸葛亮一人,他撐不起「水」這概念。
真正的解釋是,由于諸葛亮加盟,帶動了荊州人才和門閥士族支持劉備。至于龐統,他要比諸葛亮還牛,他就是荊州七大家族中的一員。所以正是因有了龐統,劉備才敢放心大膽入川,不必操心荊州會不會丟。
那麼為啥入川前,是龐統一直逼著劉備:必須走這步棋?入川這事,早在《隆中對》就定下了,諸葛亮為何不吭聲?因兩人必有一位留下看家,龐統擺明態度:我要跟著,全程操盤。諸葛亮自然就不能不講武德了。
龐統真正的功勞,是提出上中下三策。奈何劉備舍棄上策,選了變數最大的中策,導致本能以最小代價閃擊西川,卻硬生生打成消耗戰——劉備不是家大業大的曹操,如何能經得住這種消耗?
正是因如此,才又導致了龐統率軍圍攻雒城時,被流箭射殺——明顯是龐統急眼了,身先士卒,進入了人家射程導致,否則撐得龐統跑那麼近?至于《三國演義》里說龐統死于落鳳坡,那是羅貫中虛構的。
不論怎樣,龐統無可爭議是奪西川的大功臣之一。那麼為啥馬超也是?明明當時諸葛亮、張飛、趙云等已經入川了,馬超能有多大功勞?
不是因馬超耀武揚威在成都城下,恐嚇劉璋,導致劉璋投降。因為劉璋沒那麼菜,真正的原因是:馬超投降劉備,一擊垮了劉璋最后的希望。
當時,劉備雖推進到了成都城下,但想破城卻太難。 城內劉璋是要兵有兵,要糧有糧,還有黃權等一大批,誓與劉備打到底的能臣干將。就算舍棄劉備攻城時的變數——攻城時間必然長,而曹操、孫權、張魯都看不見!
算劉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破城了,但得到的卻是啥?被打爛的一座城池!這對劉備有啥益處?他要的西川的人、地、物資、民心等。明白了這點,馬超的功勞也就清楚了吧。
他是張魯派來支援劉璋來揍劉備的,結果卻成了劉備的手下,這種心理打擊,構成了壓垮劉璋這頭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劉璋這才選擇開城投降。也就是說,劉備因馬超投降,得到了全須全尾的成都城。
三、最大的功臣
劉備奪西川,龐統為首,馬超為尾,中間貫穿這頭尾的關鍵人物是誰?他就是劉備奪西川,真正的最大功臣:霍峻。
霍峻的情況跟黃忠差不多,他也是荊州人氏,跟著劉表混一直默默無聞。劉表死后,霍峻二話沒說,就帶著自己的幾百部曲,認劉備當了老大。
劉備入川時,有三位大將跟著來了,分別是黃忠、魏延,還有就是霍峻。只不過黃忠和魏延,一直都跟著劉備和龐統行動,有啥功勞劉備都看得見。
而霍峻有點慘,劉備跟劉璋翻臉后,就讓他帶著自己那幾百部曲,留守葭萌城內,以保證自己在西川有個后方,并防止來自身后的攻擊,避免被兩面夾擊了。這就是霍峻的任務,堪稱地獄級別的難度。
那麼為啥劉備不多給他留點人馬?就一個答案,劉備自己都不夠用,如何多留?就這樣劉備攻擊劉璋去了。
漢中的張魯,得知西川變故后大喜過望,但葭萌卻必須要攻破。于是張魯就命手下大將楊帛跑來勸降,遭霍峻拒絕,吼:想破我葭萌,必先要了我腦袋再說。楊帛眼見人家有準備,只得放棄攻擊,跑回去了。
但問題是葭萌位置太關鍵,劉璋也在惦記,派出兩位大將扶禁和向存,統兵一萬多,必要拿下葭萌。
霍峻率幾百人,面對萬余敵兵,是死守城池。結果這一打,竟然就是一年多時間。也正是因有這一年多時間,劉備才能無后顧之憂的,跟劉璋展開西川爭奪戰,而沒有崩盤,并等來了諸葛亮、張飛入川。
同時也恐怕正是因,劉備和龐統都明白,自己唯一的后方葭萌城力量太單薄,隨時有失守的可能,才又導致了龐統心急如焚,意外戰死在了雒城——這都是相互關聯的。
但所有人都小視了霍峻,硬剛了一年多后,霍峻認為:對方士氣低落,而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如今最關鍵的便是,要來場勝利,鼓舞士氣。就這樣,三國歷史上驚人的一幕出現。
霍峻挑選敢死之士親自統領,突然間向對方發起進攻,不但大破之,還順手斬殺了敵方主將向存!
為啥說霍峻是劉備奪西川的最大功臣?道理就在這,若沒有他硬頂這一年多,劉備估計早就會被全殲在西川了。
四、為何被冷落了三年?
哪料劉備拿下西川后,卻僅升任霍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反觀龐統,被追贈為關內侯。馬超啥封賞,就更別提了。跟龐統和馬超一比,霍峻明顯被冷落。對此,劉備其實是心知肚明的。
因為就在劉備奪得西川三年后,霍峻就病死了。劉備大為傷悲,對諸葛亮說:霍峻是多麼牛的一位名將。啥也別說了,我必須親自過去吊唁。隨后,劉備還在霍峻墓前留宿了一夜。
于是《三國志》載:當時榮之!意思就是說,人們都替霍峻感到無比榮耀。但筆者卻奇怪,既然劉備啥都清楚,為何卻還要冷落霍峻?答案恐怕就在霍峻歲數上。
霍峻死時年僅四十!這應是劉備,想要給劉禪留下的一個頂梁柱,奈何還沒等到劉禪登基,卻英年早逝了……
不過霍峻的后代,卻成為了蜀漢頂梁柱,他便是得知鐘會、鄧艾伐蜀后,要統領大軍回防成都,誓死保衛蜀漢的大將霍弋,可惜當時劉禪卻不讓他回來。
隨后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了。所以若當時劉禪,能聽從霍弋建議讓他回防,恐怕就不是諸葛瞻,跟鄧艾展開蜀漢滅亡前的最后一戰了(綿竹之戰),而是會變成了霍弋,那麼鄧艾能否打贏?
以當時鄧艾的那種狀況,他打沒帶過兵的諸葛瞻,都打得那麼困難,若是面對身經百戰霍弋和他的精銳大軍,鄧艾能打贏?反正筆者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