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皇后代表的是尊貴,代表的是國家的顏面,許多平常百姓都擠破腦袋想要進入皇宮,得到皇上的青睞,從此想要改頭換面徹底成為一個貴族。然而有這樣一位皇后,表面上看似高高在上,其實在無人的時候也是一個可憐人。她就是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在13歲的時候進入宮內,後來就成為了順治的妃子。一開始的她是一個安靜賢惠的女子,在宮中眾多妃子當中顯得十分普通,并不是太過出眾,那就更別提皇帝對他的寵愛了,當時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是董鄂妃,董鄂妃在宮中赫赫有名,以至于寵愛到什麼地步呢?
皇帝沒有時間來顧及其他的妃子,大部分的休息時間都用在了董鄂妃身上。每次一下朝廷,順治就會趕到董鄂妃的宮中陪伴她,久而久之,宮中的許多妃子都怨聲載道,最后皇帝為了讓后宮更加穩定,選擇雨露均沾,因此將自己的寵幸分給了其他人。也就是在這時,孝康章皇后憑借自己的溫柔善解人意,贏得了順治的寵幸。并且在被寵幸的期間,孝章康皇后順利的懷了孕。
宮中一位妃子懷孕那是頭等大事,同樣妃子懷孕到生產這段期間是至關重要的,從古至今能夠順利生下皇子的人屈指可數,因為在此期間會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用盡一切手段想盡辦法讓妃子肚中的孩子不能順利生下。
孝康章皇后也深知這個道理,但她同樣也明白自己的性格并沒有那麼招搖,所以孝康章皇后在懷孕之后,仍然保持著以前的溫柔體貼,對其他的妃子也是照顧有加,因為她的好人緣、好口碑,在懷孕期間也沒有遭受過其他人的迫害,自己過著十分舒心的日子。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太后也發現了這位妃子的優點,發現她寵辱不驚,不會恃寵而驕,內心對她是十分滿意,于是下令給她賞賜了許多金銀財物,以保證她們的生活無憂。
要說太后為什麼這麼看好孝康章皇后,其實還要從她的家族勢力說起。孝康張章皇后的爺爺名字叫做佟養正,本名叫做佟養真。她的爺爺本來是從事經商,但是在後來遇到了努爾哈赤,因為數次建立一些軍功被賞識,一直重用提拔他,最終還派他去守衛邊疆。
這時候努爾哈赤也起了一些心思,想要拉攏佟氏,并且娶了他的堂姐,并且封為了元妃。佟養正也趁勢發揮自己的才能,盡管被敵軍所俘虜,仍然保持著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沒有背叛自己的國家,臨終之前也沒有背叛主上。
努爾哈赤看到這麼忠心的臣子,立刻在他死后封他們為開國元勛,并且在此之后重用佟家人,兩大家族之間也開始了通婚的形式,一時之間佟家風頭、勢力達到極點。在這種歷史情況之下,能夠得到太后的如此信賴也是不足為奇了。
但是畢竟是十幾歲的花季少女,心智還是比較不成熟的,內心比較天真,不懂愛情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在孩子生產的時候,因為在懷孕期間補充營養過多,導致孩子整體過大,再加上孝康章皇后年齡過小,生過孩子后,身體大傷元氣,無論是用多少名貴的藥材仍然回不到原來的健康狀態。只能用較長時間的時間來慢慢調理,盡量將留下的病癥減緩。
孝康章皇后在生下孩子后,在眾人看來是能夠憑借孩子獲得高位的,但并沒有擁有她應該有的尊貴,然而這也不影響孝康章皇后的優雅生活,她自己獨自悠閑自在的住在宮殿當中,閑來無事時就會出去逛逛花園,過了幾年之后雖然心中也會有些許失落,但是她也慢慢的看淡了許多。
孝康章皇后的不受寵與董鄂妃的寵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來孝康章皇后無心去爭奪權勢,但是卻發生了一件事情,讓她的人生徹底改變了。因為順治帝十分寵愛董鄂妃,無論什麼時候都會帶著她去游玩,而這一年,朝廷上上下下,甚至于是天下之間都流行著一種疾病,名字叫做天花。古代的醫療條件本來就十分落后,天花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癌癥,是不能夠被治愈的,每個人聽到天花這個名詞都會渾身顫抖躲避不及,只要有人患上了這種疾病,那就會被立即送往遠處,并且只能夠祈求上天饒過他的性命。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董鄂妃不幸的染上了天花,朝廷上下都在極力救治,然而最終卻是不幸的。
當然除了董鄂妃之外,其他的很多皇子、皇孫也得了天花,就連孝康章皇后的唯一的兒子——玄燁,也染上了天花,一時之間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這時候孝康章皇后簡直內心焦急,兒子在這后宮之中是她心靈的唯一寄托,自己已經別無他求,如果再沒有了兒子,那她該怎麼活下去?當下便去求皇帝,允許她照顧兒子,順治帝看她愛子心切,也應允了她的要求,她除了每天看著自己的兒子之外能做的只有吃齋念佛,祈求上天了。噩耗接連傳來,令人沒想到的是一國之君順治帝,竟然因為操勞過度,與董鄂妃接觸的時間過長,也染上了天花。朝廷大臣聽到之后更加混亂,傾盡所有救治皇帝,但最后順治帝因為身患疾病,再加上董鄂妃先于他離世,心中萬念俱灰,傷心哀痛,後來也沒有逃過疾病的魔爪。全國上下不能一日無主,幸運的是,孝康章皇后的兒子——玄燁,卻能夠對這種天花帶有一種天然的免疫力,于是很多大臣就認為玄燁是天賜的天子,全力要求把皇位傳給他,最終年齡只有8歲的他登上了皇位,成為了清朝史上最年輕的一位。
孝康章皇后也終于迎來了她最鼎盛的時刻,但是她并沒有享受多久的尊貴,在幾年之后也隨著順治帝而去了,去世的那一年她只有24歲,在這如花的年齡當中還沒有享受過苦盡甘來的榮耀,便已經撒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