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后宮中有個二婚的嬪妃。
她27歲入宮開始就備受寵愛,牌子都被乾隆翻掉漆了,後來這個妃嬪死后乾隆痛苦不已,更是罷朝三日。
這個妃嬪究竟是誰呢?又是有什麼本事讓皇帝對她如此獨寵呢?
在電視劇《還珠格格》中,很多人一定知道有一位叫含香的人。
含香天生身帶異香,能引來胡蝶繞著她飛舞,因為長相異常美麗,再加上有這個新穎的「技能」,所以皇帝對她格外恩寵。
不過含香的心卻不在皇帝身上,她原本就有心愛的人,被皇帝納入后宮以后,一直想要逃出牢籠,與愛人雙宿雙飛。
當然了,電視劇中關于含香的故事還是編造的成分多,在真實的歷史中,含香的原型還是與之有一些出入。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含香,到底有沒有這些傳奇的故事呢?她的身體真的帶有異香嗎?
在《清史稿》中,對這位妃子的記載只有寥寥數字:
又有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扎賚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薨。
含香的歷史原型就是容妃,也就是和卓氏。
容妃沒有子嗣,也沒有當上個貴妃,雖說《清史稿》中對她的一生一句話帶過,但是這并不能否認她曾經備受寵愛的事實。
容妃是維吾爾族的女子,她因為身帶異香脫穎而出,由于「香妃」這一形象的爆火,所以有了很多傳說,甚至還有人開始分析香妃身有異香的原因。
后世中有很多文人墨客也開始跟風,還編造出了一些所謂的野史,為她安排了很多傳奇故事,最終經過民間流傳,已經到了真假難辨的地步。
所以容妃身上到底有沒有異香,這件事已經無從考證,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正史中,容妃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雍正年間,和卓氏在新疆一個貴族家庭中出生了,和卓氏的父親是當地部落的首領,所以和卓氏的身份本來就非同一般。
和卓家族原本被準噶爾拘禁了,南疆地區開始發起了叛亂,準備武裝反清,乾隆在帶兵平定準噶爾的時候解救了和卓家族。
當時乾隆統一新疆以后,和卓氏的家人就以「被丈夫休掉」的身份送入了宮中。
這一年和卓氏已經27歲了,聰明美麗,并且實話實說,年齡也不算太大,正是女性最富有魅力的時候。
和卓氏就這樣被哥哥進獻給了乾隆,乾隆將她封為了貴人,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乾隆對她的態度也還不至于到狂熱的地步,至少跟其他的妃子也沒有太大的不同。
在乾隆統一新疆的過程中,遭到了很多部落的反抗,但是和卓氏卻是非常堅定地擁護乾隆,基于這個原因,后世很多學者認為:
和卓氏被送入宮中的初衷,更多的是政治聯姻。
乾隆二十五年,和卓氏入宮,被封為了和貴人。不過入宮沒幾天,她就被連升兩級,又被封為了容妃。
值得一提的是,容妃不但深得皇帝喜歡,就連皇太后鈕祜祿氏也對她喜愛非常,當時容妃由貴人晉升到嬪位時,就是皇太后冊封的。
所以說,容妃并沒有像電視劇中的那樣,一門心思想要逃出宮,相反她很會為人處世,一個小小的妃子能讓皇太后親自下旨冊封,
可見她很會討人歡心,至少能說明她是個聰明人。
另一方面,她除了真的深受皇帝寵愛以為,她特殊的身份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和卓氏堅定地擁護乾隆,所以對于她,該給的身份地位自然是要給的。
雖說此刻和卓氏只是一個妃位,但是在這個時期,這個地位已經非常高了。
當時恰逢繼后烏拉那拉氏薨逝,接下來嘉慶帝的生母令皇貴妃去世,乾隆沒有再冊封貴妃之上的位份。
當時后宮中最高的位份就是妃位,容妃就是六個妃位中的一個。
更重要的是,令妃如此受寵愛,也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生了六七個孩子才坐上了皇貴妃的位子。
但是容妃只用了7年的時間就直接晉升到妃位,而她一沒有子嗣,也沒有撫養過皇子,可以說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功勞。
雖說她的背后有娘家支持,但是后宮中的女子大都身份尊貴,就連蒙古公主穎妃也沒有她這個待遇。
所以完全能看出來,除了她的身份原因,乾隆也是真的喜歡她。
我們都知道,后宮中的女子不管是哪個民族的人,只要是入了宮就要嚴格按照宮規,不論是穿著還是規矩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
不過這一點在容妃身上就例外了。
《還珠格格》中的香妃穿著一身美麗的白衣,風格就是維吾爾族的服侍,這一點倒是比較符合歷史。
因為乾隆特意下令,準許容妃可以穿著自己喜歡的服侍,怕她吃不慣滿清的飯菜,還特意給她請了回族的廚子。
這還沒完,光是請個廚子還不夠討美人歡心,為了讓美人一笑,乾隆可是絞盡腦汁。
回民住的地方一般都有禮拜的寺廟,這是回民的一個傳統,于是乾隆就想:現在容妃離開家鄉來到了宮中,會不會想家呢?
乾隆就開始計劃給美人弄一個跟家鄉類似的樓閣,乾隆缺什麼也不缺錢,既然想到辦法了,那麼說干就干。
他找來專業的建筑大師,專門按照容妃家鄉的樣貌為她蓋起了一座「望家樓」,這個樓就在現在的西長街的位置。
樓蓋起來之后,乾隆特意讓跟隨容妃來的家鄉人都住進去,容
妃只要想家的時候,就讓宮女陪同,去望家樓中走一走。
這可以看出來,乾隆為了討美人開心,可是費盡了心思,容妃如何能不動容呢?
都說「人紅是非多」,這話放在容妃身上可是十分貼切了。
自從有關于「香妃身帶異香」的說法流傳出來之后,有關于她的傳說一抓一大把,從她出生到她逝世,都有著很多離奇的說法。
容妃死的時候55歲,在她死后,乾隆哀痛欲絕,為她罷朝三日以示悼念。
那麼關于容妃究竟是怎麼死的,后世多有流傳,她是死在皇太后的手中。
據說,容妃因為心中一直惦念著自己入宮前的愛人,盡管乾隆已經為她做了這麼多事哄她開心,她依舊沒有改變心意。
皇太后看到兒子如此,心疼不已,于是將容妃召到自己的寢殿,逼問她到底從不從,容妃痛苦不已,大喊著:
「你們把我抓來,還逼迫我為妃。」
皇太后氣急,命人用白綾勒死了她。
這是目前為止,關于容妃之死最廣泛的一個說法,不過這個版本顯然立不住腳。
容妃死時是乾隆五十三年,皇太后去世時是乾隆四十二年,中間差了十幾年,容妃去世的時候皇太后早就已經不在了。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容妃生前被賞賜的最后一個物品就是進貢的春橘,并且容妃因為一直沒有為乾隆生下一兒半女,所以她至死都留有遺憾。
光從這一點來看,并不存在容妃是被脅迫當妃子一事。
容妃死后,乾隆一度想將她的的遺體送回她的家鄉安葬,但是因為這樣不合禮數,按照祖制,后妃不管是哪里人,死后一律要被葬入妃園寢。
乾隆的想法遭到了反對,最終不了了之,不過後來乾隆為了讓宮人們不要忘記容妃,還特意將她生前使用的首飾物品送給了宮人、以及一些回族人。
1788年,容妃去世,死后被安葬在了妃園寢。
雖說后代有很多關于「香妃墓」、「和卓墓」的傳說,不過根據相關資料來看,這些傳說的真實性非常低。
1979年10月份,清東陵文物保護所對這里進行了清理,在史料記載的容妃地宮中,不僅找到了遺骨,還發掘了很多極有價值的文物。
工作人員首先對這副遺骨做了相關的鑒定,確定了這是一位異族女子的骸骨,在經過眾多史料查詢以后,確定這就是容妃本人。
而在鑒定的過程中,也并沒有發現什麼特殊的基因能導致容妃身帶異香,也就是說,「體香」一說的真實性不高,應該是后世人編纂出來的傳說。
可以說,容妃的一生說傳奇也傳奇,但是后宮中每個女子都有一些或快樂、或悲痛的經歷,其實縱觀容妃的一生,她也只不過跟其他的后宮女人一樣,是封建時代的犧牲品。
只能說書中香妃的角色拿了容妃作參考,但是她們又不是同一個人,香妃是為了追逐自由、追逐美好的愛情、反抗封建皇權而誕生。
但是歷史上的容妃卻一生被鎖在深宮中,沒有什麼愛情故事發生,也沒有能力去抵抗皇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地位,以此來作為娘家人的庇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