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會存在「賣身葬父」,挖個坑埋了不行嗎?

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賣身葬父」這樣的故事情節, 一般是一個長得稍有姿色,但全身破爛的女子跪在街頭,身后鋪著一張竹席躺著自己父親的身體,女子的面前寫著「賣身葬父」的紙張, 低著頭兀自抹淚,盡顯楚楚可憐,路過的人前去圍觀, 直到一個好心出手大方的人救助這個女子,然后群眾歡呼世上還是有好人在的。

電視情節這樣演繹,都是為了 表現底層人民生活的不容易,以及那個年代生存的艱難,但其實在古代這種「賣身葬父」的情節經常在街頭上演。 古代為何存在「賣身葬父」,挖個坑埋了不可以嗎?

盡子女的孝道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 「孝順」一直是讓人最看重的品德,作為子女,我們要生育后代為家族延續香火,算是圓了父母的心愿,還要好好侍奉父母, 父母在世時盡心盡力的照顧,父母去世時,也得為其妥善處理好后事,不能讓父母在九泉之下不安寧。

「孝順」兩字不僅存在平民之中,存在日常生活中, 還在為官仕途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漢武帝在位時期,就非常重視官員的孝順, 當時還流行一種為官制度就是「舉孝廉」的制度

如果舉薦人才時,這人是位街坊鄰居都稱贊的大孝子, 就可以在一眾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足以看出古人對「孝」的重視程度。

在父母死后,子女需要好好安頓其下葬也是一種孝的表現,如 果只是隨便挖個土坑就埋了,是對父母的大不敬,也是在沖擊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

土地私有

那些一不做官,二不怕閑話的,不愿意賣身葬父的人,就想挖個坑埋了完事可以嗎?恐怕還是不行。 挖個坑的前提是你得有坑,換言之,你得有一塊閑置的土地,能夠劃分出來當父母埋葬的地方。

但是古代是土地私有制,由朝廷劃分土地給底下的平民老百姓, 一是為了維持生計,二是種植莊稼繳納賦稅,每一塊土地都是嚴格劃分了領地,你隨便找塊土地挖坑被主人發現了,是可以把你告到官府去, 這樣你不僅不能埋父母,自己還得白白受牢獄之災。

有人說那不找有主的土地不可以嗎?跑到荒郊野嶺找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悄悄埋了,且 不說路途遙遠,山路崎嶇,兇險萬分,等你找到那塊空地,都可以順手給自己挖個坑埋了。

而且古時候那些荒山樹林,可不比現在那麼管理良好,處處能修建成美麗風景區, 古代的深山樹林里全是飛禽猛獸,除了膽子大不怕死的獵人,無人敢靠近。

僥幸躲過猛獸找到地方埋了,那些 鼻子敏銳的兇獸們也能聞著味把尸體給刨出來吃掉, 別說父母九泉之下永享安寧,連個全尸都沒有。

土地戶籍制度

逼不得已賣身葬父的人,除了盡孝道,以及沒有土地隨便讓他挖坑掩埋之外,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的戶籍制度。古代為了有效管理人口,也會實行像現在「身份證」一樣的制度,無論做何事,都需要用到這個身份證。

比如平日里出城進城,每個城門關卡都會有官兵嚴加把守,防止流民四竄或者敵國細作潛入,每一個過路的人,無論是商販走卒,還是平民百姓都需要盤查一番,這個時候就要用到這張「身份證」,來證明你是良民,沒 有憑證,就會被當成嫌疑人員抓去官府。

所以沒有「身份證」的人,會被當成是黑戶,平日里打尖住店、外出務工都是不行的。而」賣身葬父「和戶籍制度有什麼關系呢?

是因為這樣家境貧寒的人多半是 流民四處飄蕩,父母帶著子女去城市打工, 饑寒交迫,每年凍死餓死的人橫死街頭的人不在少數。

這些底層人民在生活的艱辛面前,失去了自己的親人, 身上毫無銀兩,連自己都養不活,只能選擇街頭」賣身葬父「。

如果能遇到好心人家,給她錢財購買土地,就可以在當地擁有一塊墓地, 而這塊墓地就可以成為這座城市的敲門磚,這些漂泊的人可以向當地政府申請落戶,從此自己也是這座城市的人了,可以找個小店打工養活自己, 也可以正常的結婚生子過平凡的生活。

所以在古代那些」賣身葬父「的人 有出于自己良心上背負的孝道,甘愿為奴為婢,也有沒有錢財購置土地的原因, 還有就是只有擁有墓地,自己才可以結束漂流的日子,茍活度日。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2023/3/27 23: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