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漢靈帝手握權力卻葬送漢朝前途。事實上真實的漢靈帝更加荒唐,他甚至賣官鬻爵、禍亂宮廷,間接導致了三國之亂。
漢靈帝劉宏,有意思的是他并不是上任皇帝漢桓帝的兒子,甚至二者之間的血緣關系都較遠。漢桓帝36歲時便死亡,他生前荒淫無度,沒有子嗣,只有幾個女兒。
漢桓帝死后,他的皇后竇氏及其親戚竇大將軍,掌握了實權。由于是外戚,所以她們不能直接干政,為此,竇氏家族便扶持劉宏為傀儡皇帝。
劉宏上位后,竇氏一家便被大大褒獎,許多竇氏族人都升官加爵,一時間竇氏家族權傾朝野。不過竇氏家族并不滿足于此,他們還聯合其他人,試圖打倒宦官集團。
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宦官們在朝廷耳目頗多。在竇氏家族行動前,宦官就已知曉他們的計劃,并于168年發動政變,將竇氏族人與其同黨一網打盡,竇太后也因此遷居南宮。
對劉宏而言,這場政變并沒有壞處,宦官集團為自己清理了道路,將實權徹底收回皇帝手中。
后世甚至有人猜測,這場政變的主導者其實就是劉宏,但這種猜測成立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當時的劉宏年僅十歲左右,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點子呢?
竇氏家族覆滅后,劉宏便開始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執政生涯,但在這20多年間,他卻將昏庸無能、荒淫無度表現的淋漓盡致。
劉宏即位后,做出了不少荒唐事,其中就包括以下幾件。
首先,他賣官鬻爵,將以往選拔官員的制度摒棄,讓有錢買官的人上任。為了讓交易更加順暢,他專門在皇宮內開設了賣官店,并對官職明碼標價,通常地方官價格要比朝廷官高,各地縣令的價格也不相同。
這種行為,讓真正有才能的人無法為國效力,而那些有錢買官的世家買官后,則會搜刮民脂民膏,以此賺回自己的買官錢,可以說這一舉措讓當時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其次,劉宏十分貪玩。最初宮廷內沒有驢,一些想巴結皇帝的人,專門從宮外引進了四頭驢。劉宏收到后,每天都在宮內,駕著驢車炫耀。
不久后,他對驢失去了興趣。這時有位宦官突發奇想,給一只狗穿上大臣們穿的衣服,戴上大臣們戴的官帽,然后讓這只狗出現在朝堂之上。
劉宏看后大喜,當即表示「好一個狗官」!這讓在場的大臣,皆敢怒不敢言。
除此之外,劉宏對做生意的興趣,大過治理國家。他非常喜歡模擬場景,在后宮中仿建了街道、商鋪等,一些宮女太監扮演那些商販叫賣,剩余的宮女太監,扮演成買家砍價。
除了觀看下人們表演,劉宏本人還經常會扮演成商人出售商品,他經常在假造的街市中,與其他人拌嘴、打架等,玩得忘乎所以。
許多宮人借角色扮演為由,偷走了皇宮內的奇珍異寶,而漢靈帝對此一無所知。
最荒唐的是,劉宏還建造了一個「裸游館」。要說這男女之事,本應該私密隱晦,但劉宏卻不以為然。
他命令宮女們脫光衣服,在一片花園里追逐嬉戲,而自己則在旁觀望。有時劉宏也會興致高漲脫光衣服與宮女們共同玩樂,這荒淫程度,讓人無法接受。
上述講了這麼多漢靈帝做的荒謬之事,難道他在位期間,就沒有做過什麼好事嗎?答案是否定的,只不過在后世看來,他的過遠超功,所以每當我們提起漢靈帝,首先想到的都是荒淫無度。
有人說漢靈帝之所以賣官鬻爵,是為了賺錢,發展鴻都門學,盡管這所學校一般只學劉宏感興趣的東西。
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劉宏經常重用鴻都門學的學生,一些家境貧寒的學子,也能因此走上仕途。
其實,劉宏最初也希望自己可以治理好國家,為此他還設立了
侍中寺,這個機構與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都對立,是獨屬于皇帝的勢力。除此之外,為防止世家過于壯大,他還建立了許多制度,比如有親家關系的兩個人,不能到對方管轄區內為官,兩個州之間的官員,也不能互換。
也就是說如果甲方在乙州為官,任職期間乙方不可以到甲州為官。
可以看出,劉宏曾經有過當個好皇帝的想法,只是從小被他母親的愛財思想影響,最終才變得行事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