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漣源市湖泉鄉關王村俞家園有一座墓,石碑上刻著「江南黃婉梨墓」。
據碑文和《湘鄉縣志》記載:墓中主人黃婉梨是晚清上元縣人,因戰事遷居南京。
晚清時期正是局勢非常動蕩的時候,生在這個時期的人,大多無法有一個安穩的人生。
時值太平天國運動,起義軍與清廷戰事激烈,1853年太平軍攻入南京城,破壞了這一方百姓原本平靜的生活。
今天的主人公,晚清第一奇女子黃婉梨,她的一家也遭遇了變故,最后迫不得已用色計誘殺滅門仇人,留下傳唱名詩。
黃婉梨本是書香門第出生,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都很嚴格,也不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套封建思想,黃婉梨作為女兒,也同兄長們一起讀書識理。
可是悠然的生活注定在戰亂中是保持不下來的。
太平軍占領南京之后,反對儒家思想,
對鄉里建的孔夫子廟紛紛砸爛。
讀書人們看著心疼也無法阻止太平軍的行徑,只能期盼清廷能早日收復南京,剿滅這幫土匪。
清軍的確是等來了,但時間已經到了1864年,洪秀全死了,他16歲的兒子洪天貴福繼位,什麼都不懂,沒有任何擔當,太平軍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在李秀成的掩護下,洪天貴福逃出南京城,四處躲避。
對于一個曾被叛軍統治過十多年的地方,清軍攻入城之后,第一個念頭不是安定百姓,而是帶著對敵人的老窩的仇視,瘋狂殺戮,掠奪。
統帥曾國荃也沒對手下人的行為加以阻止。
南京城百姓大失所望,以為盼來的是救星,其實是餓狼。
曾國荃的湘軍殺進來的那天,南京城的殺戮便開始了,滿城血雨腥風,十室九空。黃家人自然也沒有逃過這個劫難,一家五口均被殺死,家財被搶空。
向來戰爭中的搶劫不止于財,還有女子。
湘軍中一申姓小兵闖入黃家后留下了面容姣好的黃婉梨,然后將她擄走,拖上了船。船上還有其他被搶奪來的女子,全是這些強盜的戰利品。
為護自己清白,很多女子跳江自盡。黃婉梨也很想跟著她們跳下去,與逝去的家人在地下團聚,但是聽著耳邊姑娘們的絕望的哭泣,她突然不想死了,至少,現在不能死,她得找機會為死去的親人報仇。
打定主意后,黃婉梨留了下來。
而眼看這戰事是平息了,曾國藩卻突然下令裁軍。
三十萬的湘軍,就這麼一道命令就解散了。
因為當時湘軍作為地方軍,對朝廷來說就是個巨大的威脅,且曾國藩是漢人,清廷其實從未真正信任過他。此次大敗太平天國的軍隊,功勞又翻番,容易惹來無妄之災。
手下這麼多軍隊,曾國藩回朝大抵是難逃一死。
于是聰明的曾國藩為了自保,主動向朝廷上奏裁撤湘軍兩萬五千人。他是保住了性命,也遭到了南京城百姓的一片痛罵。
小兵申氏被裁,他剛好帶著搶來的財寶和黃婉梨回老家。
為防黃婉梨自盡或逃走,他叫上其他人一同趕路,黃婉梨假裝順從表示愿意嫁給申氏跟他回家過日子,并盡量討好這賊人,借他之手保護自己不被其他人欺負,一路忍辱負重,全靠心中復仇的念頭支撐著她的精神。
終于,船進了湘潭地界,一行人下船改走陸路。
申氏又加緊了對黃婉梨的看管,導致黃婉梨報仇的計劃一拖再拖。
但好在她還是沉住了氣,在一行人投宿客棧時,黃婉梨主動收拾了一番,表示陪賊人們喝酒,然后偷偷將毒藥放入了酒中,放倒了賊人。
然后,黃婉梨拿著刀毫不猶豫地向賊人刺去,為家人、為南京城的百姓出了一口惡氣,接著,了無牽掛的黃婉梨再自盡。赴死前,黃婉梨留下后人傳唱的絕命詩:
「自古成仁總殺身,吾心何必苦逡巡。拼將浩氣還天地,長共貞靈在九垠。」
在古代女人地位低下的年代,黃婉梨此舉完全稱得上是烈女,她死時只有17歲,精神卻被后人尊重、流傳,并為她修墓立碑,以做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