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區北山路的岳飛墓前,跪著五個手被反剪著綁在背后的人像。其中有兩個,是害死岳飛的大奸臣、南宋宰相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
常有來祭拜岳飛的游客,路過秦檜跪像跟前,會伸手拍幾巴掌,導致本身灰暗的人像,只有兩個臉頰是油光锃亮的。
歷史上奸臣眾多,每朝每代都有,但有這樣下場,死后都得不到安寧的,秦檜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在現代,父母要是判過刑,坐過牢,會影響子女的前途,在古代也一樣。
秦檜留下千古罵名,讓他的子孫后人,臉上也無光,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點點。
秦檜有個后人考上了狀元,當皇帝歡喜地召見他時,突然發現他的先人,竟然是奸臣秦檜,心里不禁涼了一大半
。
但是這位新科狀元,卻巧妙地用一句至今仍為人熟知的話,化解了當時的危機。
可畢竟頂著秦檜后人的頭銜,在朝中行走很尷尬,也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于是這位才子使了一招,向世人表達了他替先人悔過的決心。
后來皇帝感念他的真誠,加上又欣賞他的才華,終于委以重任,讓他的本事得到施展,秦家也在他的努力下,直到清朝滅亡都是世家大族。
這個人才,叫秦大士,表面看是秦檜后人,卻不是嫡系后人。
秦大士的先人,是秦檜的兄長秦梓,南宋時期,他雖與秦檜同朝為官,但他從不跟這樣的弟弟同流合污。
弟弟官居宰相,享盡榮華,秦梓卻寧愿帶著家眷到別處隱居。他剛正不阿的行為,在當時很受世人贊賞。他的兒子們也沒有受秦檜的影響,大多數在仕途上走的很順利。
秦大士,出生于康熙年間,是南京人,乾隆十七年時高中狀元,那時他年紀已經不小了,快到不惑之年了。
披荊斬棘,秦大士終于甩掉各個競爭對手,來到了乾隆跟前,等到皇帝最后的訓話。本來一切順利,可乾隆突然對他的姓氏起了疑問,便問秦大士是不是南宋秦檜的后人。
這個問題不好答,如實回答,肯定招人詬病,說不定仕途就毀了;說假話吧,皇帝一查就清楚了,欺君之罪是死罪,無論怎麼答,答案都不能令乾隆滿意。
好在秦大士穩住了,他對皇帝說:是,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一出,不僅不卑不亢地承認了他與秦檜有關系,又堅定地表示了,他跟秦檜不是一路人。
尷尬是緩解了,可乾隆內心還是有個疙瘩。重用一代奸臣的后人,豈不是毀他的一世英名?
于是乾隆派人去調查秦大士的家世,這才弄清楚秦大士并不是秦檜的子孫,而是秦梓的后人,也知道了秦梓當年為官清廉,與秦檜是劃清了界限的。
可畢竟,秦梓、秦檜是同胞兄弟,乾隆心中的刺還是難以拔出。于是秦大士就這麼有些尷尬地,被晾在了一旁。
說來也巧,秦大士有回應其他文人的邀請,一同到岳飛墓游玩參觀。這些文人都知道秦大士與秦檜,有淵源,便調侃他,讓他作詩。
這不厚道的舉動,無疑是在揭人傷疤,好在秦大士早已習慣,自懂事以來,寫下了不少批判秦檜的詩,也明白旁人說起秦檜的惡行,肯定會想到他。
秦大士便提筆在岳飛墓前下這麼兩句話,來表達秦家后人對岳飛的愧疚。
「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既正面承認了他的出身,又再次向岳飛道了歉,旁人見狀,無不贊嘆秦大士的胸懷和文采。
作為皇帝欽點的狀元,秦大士不驕傲,反而將自己的姿態放低,但又沒有因為有秦檜的這層關系,而自慚形穢,讓人真心佩服。
他的才華和大氣也很得乾隆賞識,對他多加提拔,讓他任科考的考官,讓他入翰林院任修撰,負責修撰國史。
秦大士沒有辜負乾隆皇帝的栽培,為朝廷選拔了無數人才。乾隆再次提升他,讓他當皇子們的老師。
教皇子讀書的差事,可不是有學識就能擔任的,需要有才還有德,并且能服眾。品行優秀,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教授皇子。
由此可見,一開始因為身份問題,讓乾隆內心有忌諱的人,后來多受乾隆重視。
秦大士清廉,只做了約十年官就回南京賦閑了。他的大兒子當上了陜西巡撫,對他十分孝順。
乾隆三十五年,秦大士進京為皇帝祝壽,有人勸他復出,秦大士謝絕,在家悠閑地過著小日子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