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皇帝」是郭德綱,「德云皇后」則是于謙。
相聲中,逗哏、捧哏的地位差距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內行人說:「七分捧,三分逗」。可在觀眾眼里,逗哏的那個人往往能收獲更大的名氣與關注度。
岳云鵬和孫越搭檔十年。在兩人的一次專場相聲表演中,觀眾開玩笑起哄說:退票,退票!
孫越立馬接梗:退票退去,你看這上面有我名字嗎?
原來,當時的主辦方,只把名氣更大的岳云鵬的名字寫在背景海報上。
郭麒麟現在專心投身演藝圈,他的捧哏搭檔閻鶴祥,總被大眾調侃是「沒人要的小媳婦」。
由此可見,捧哏的演員不僅要技術好,還要有一顆甘當綠葉、襯托紅花的默默奉獻之心。
那麼,「京城富少」于謙,怎麼就甘愿給郭德綱這位「平民公子」當陪襯?
一、警察父親的「無心插柳」
郭德綱是天津人,爸爸是一名警察。那會兒工作忙,小孩沒人帶,郭爸爸一上班,就把兒子郭德綱扔到管轄片區里的紅橋俱樂部。
(郭德綱父親)
紅橋俱樂部專做曲藝、相聲等演出,郭德綱從小見得多了,耳濡目染,對戲曲文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后來,郭爸爸的朋友見郭德綱喜歡相聲,便牽線把當時只有9歲的郭德綱,介紹給了常寶霆,常寶霆轉而將他領到了常寶豐面前,郭德綱的相聲之路正式開啟。
郭德綱走上曲藝這條路,是郭爸爸沒想到的,家里2000多號親戚,沒有一個人是干這行的。
但耐不住郭德綱是真心喜歡。
常寶豐之后,郭德綱先后又拜入楊志剛、侯耀文等相聲大師門下,可謂是「取百家之長」。
1995年,21歲的郭德綱創辦「德云社」。
九十年代的相聲在走「下坡路」,以趙麗蓉、趙本山、陳佩斯為代表的小品演員迅速崛起,將小品藝術推向巔峰。
所以,九十年代,誰知道「德云社」啊!
2000年,郭德綱開始和于謙合作,但兩人也不是固定不拆,偶爾也和別人配配對。
一直到2004年,兩人才開始穩定演出,并推出陸續推出代表作,2005年,郭德綱開始走紅,相聲重新開始走向主流大眾。
郭德綱和于謙最出名一些段子,大多是郭德綱調侃于謙的。不僅調侃于謙本人,就連于謙的老爸、老婆、岳父都沒能「幸免」。
在郭德綱的逗哏表演里,于謙不僅是一個喜歡「喝酒燙頭抽煙」的叛逆青年,還是一個得痔瘡、怕老婆的驢姓藝人。
(郭德綱、于謙相聲段子節選)
放在現實生活中,這可算得上「人身攻擊」了,但是在相聲表演里,就算于謙為藝術「獻身」了。
于謙比郭德綱還大5歲,怎麼就樂意被編排成段子,被郭德綱用言語百般「蹂躪」呢?
二、科班出身的「京城富少」
很多人,都以為于謙是富二代,名門之后,世代都是皇城根兒下的「老炮兒」。
其實于謙家有錢,但沒那麼有錢。于謙出生于北京,但祖籍是陜西,跟世代北京人有本質區別。
于謙家,也屬于靠「知識改變命運」的那一類。
(于謙和父親于莊敬)
于謙的爸爸總在段子里被郭德綱調侃。實際上,于爸爸是新中國的初代大學生,畢業于西北大學,退休前是大港油田的總地質師,還是教授級的高級工程師。
于謙的母親是大港油田的副主任,如今于謙的兩位哥哥也在為國家的油田事業奮斗。
父母不僅是高知分子,還是油田系統的高層,于謙從小家境富裕是肯定的。
(于爸于媽)
但是于謙沒能繼承父母優秀的學習基因。他在姥姥家長大,從小就愛玩,可謂是「不學無術」,急得于媽想辭職陪兒子讀書。
但于謙的玩,是有目的的玩,他不考大學,就想學相聲,1982年,在媽媽的擔心、爸爸的支持下,13歲的于謙進入北京戲曲學校的相聲班學習。
80年代的相聲確實紅火,但就像上文說的,90年代開始走下坡路了。于謙演相聲,掙不了幾個錢,所以,為了維持平時吃喝玩樂的成本,于謙沒少拍戲。
劉曉慶版《武則天》,焦恩俊版《小李飛刀》,徐崢版的《李衛當官》等影視劇里,都有于大爺的身影。演戲,于謙是認真的。
后來,于謙在電影《老師好》、《縫紉機樂隊》里的表現,還被觀眾一頓夸。為啥啊?人家是有專業積累的,多年不演寶刀未老,這里來踩一下郭德綱老師。
但總演戲,憑于謙老師的外表,也成不了「角兒」啊,還是得演相聲。
于是,于謙碰上了郭德綱,老兩口兒互相成就了。回到那個問題:于謙為什麼甘愿被郭德綱編排?
要知道,于謙在相聲表演里的遭遇,確實有很多觀眾看不下去,為于謙抱不平。
于爸于媽身邊的人也憤憤不平,認為郭德綱太不尊重人了。
于媽接受采訪稱:郭德綱見到我們還真有點兒尷尬。
但是于謙的心態一直很好,他說:這跟演戲一樣,只是一種角色扮演。
不過,為了照顧父母的情緒,于謙很少讓老人家去現場看演出,怕他們聽了郭德綱的段子受不了。
于謙不僅心態好,職業素養更好。20年了,無論郭德綱在臺上怎樣揶揄于謙本人或者家人,他從沒有黑過臉。
唯一一次黑臉,是臺下有觀眾罵郭德綱,于謙就沒繃住,垮臉了。
有觀眾說,郭德綱能這麼火,得益于他有個好脾氣的于謙。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于謙通過郭德綱的段子,把人設立起來了。
那時候,沒多少人了解于謙,捧哏嘛,總是沒那麼容易被觀眾看到。但至少在郭德綱的段子里,于謙的人設鮮活起來了。
據網友不完全統計,這些年于謙獲封的外號如圖:
多有意思啊,比于謙本人還有意思,明星還需要公司包裝、營銷人設,于謙被郭德綱一個人就「打造」完成了。
于謙在郭德綱的段子里占了下風,但是在事業上贏回來了,賺到錢了。
三、黃金搭檔的「中年分水嶺」
郭德綱和于謙在臺上,是互損的搭檔;私底下,是多年的老友。
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拜于謙為師,于謙的兒子于云霆是郭德綱的徒弟,跟岳云鵬一樣,都是云字輩的。
如今,郭德綱和于謙在綜藝節目里,會互相尊稱對方為「老師」。
這對搭檔的人生,大半輩子都「攪和」在一起。
郭德綱出事這些年,得罪過不少人,也和不少人鬧翻過,離開德云社的徒弟都有一打。
但是,偏偏郭德綱和于謙合作的二十多年里,沒聽說鬧出過矛盾,也沒見有何齟齬。說到底,還是夠合拍。
不過,再合拍的搭檔,現在兩人的事業也開始走分岔路了。
熱愛相聲的朋友會發現,郭德綱和于謙,輕易不會開演,表演活動基本都交到了年輕的相聲演員身上。那他倆干嘛呢?
目前,兩人共同的工作,就是綜藝《德云斗笑社》,已經辦到第二季了。其實就是增加年輕演員的曝光,爭取多推出幾個「相聲流量」。
郭德綱開了檔個人「脫口秀」《老郭有新番》,類似于《百家講壇》,給大家說說歷史,順帶解讀出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道理。
他還發揮所長,偶爾演一演京劇連臺本戲,劇目是《活佛濟公》。
于謙的事業可就豐富了。雖然他相聲演得少,但是他開始演「相聲劇」了,請了一眾老演員,還進行了巡演。
大家夸他演技不錯,他就繼續在演藝圈發光發熱。
最近,由何冰、朱媛媛和于謙主演的電視劇《就愛你淘氣》開機了。
于謙主演的電影《狗果定理》也上映了。可是,這部電影情況有點兒慘烈,首映票房僅2.28萬,上映6天就下線,累計票房才87萬。
據說《狗果定理》投資超5000萬,這下血本無歸了。之前,于謙導演了《老師好》還收獲了4億票房,如今這情況,咱也說不準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除了主演,于謙也沒少客串。電影《第十一回》《革命者》中,都有于謙的參演。
其次,于謙在綜藝上也沒少賺錢,拉著老婆上真人秀《幸福三重奏》,將老夫老妻的生活攤開來,讓大眾評論。
有一說一,于謙雖然愛玩,但是絕對沒有「玩出底線」,這麼多年,對老婆、對家庭他還是絕對忠誠的。
另外,于謙還弄了不少副業,他的馬場對外開放,顧客可以花錢去騎馬,馬場甚至還賣起了聯名周邊。
大家光說于謙有錢建馬場、動物園,但人家也能靠這個賺錢呢。
說起來,郭德綱今年47歲了,于謙也52歲了,錢也賺了不少,怎麼還這麼拼?為了孩子嘛。
郭德綱家的二兒子郭汾瑒才6歲,剛到上小學的年紀,未來還有大把的事要操心。
大兒子郭麒麟事業紅火,但沒結婚,這可是郭德綱的一塊兒「心病」。從郭麒麟20歲開始,郭德綱就忙著到處結親家了。
于謙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于云霆今年15歲,被于謙培養成了馬術少年。
小兒子于庚印今年才8歲,倒是很少露面。
郭德綱好歹有個兒子成年了,于謙的情況,比郭德綱更「嚴峻」啊,少說于謙還得再奮斗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