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之中,人們最喜歡通過影視作品去了解歷史,其原因就在于影像化的傳播方式,比文字化的傳播方式更具有吸引力。
可如果真正了解歷史就會發現,除紀錄片以及人文科教片之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變。
其中一些改編無關痛癢,反而讓人們對歷史了解更加深刻;可另一些改變卻是顛倒黑白,將歷史人物徹底洗白。
知曉一切還好,正確和錯誤可以輕易分辨出來,可如果沒有提前了解過呢?大概都會被影視劇的外表給欺騙。
像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三個皇帝,現如今在各種不同的電視劇中,就被徹底洗白成具有不同特點的「英雄人物」,和真實歷史有什麼關系?
也許相關負責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應該思考,對票房負責的同時,是否也該對歷史負責。
首先是最近十余年中,在電視劇中出境次數最多的乾隆皇帝。
不少知名演員,都曾飾演過乾隆皇帝,孰優孰劣暫且不談,但幾乎所有演員出演的乾隆皇帝,都是一個明君。
或許在政績上面,乾隆沒有太過優秀的表現,但生活中,一定明事理、清是非,斷了不少冤假錯案,讓清朝百姓們生活十分幸福。
只是事實果真如此嗎?現代電視劇在描繪乾隆皇帝的時候,大多數都受到四個字的影響——康乾盛世。只是他們沒有明白,康乾盛世和乾隆皇帝沒有太大的關系,僅僅是時間持續到了乾隆皇帝執政時期。
在康熙和雍正這兩位帝王的努力下,清朝發展越發強盛,等到乾隆執政以后,剛好屬于摘取果實的時間段。
所以這才有了康乾盛世,而乾隆唯一的優點就是他什麼也沒有做,沒有盲目地改變國家發展政策。可到了執政中后期呢?貪圖享受、好大喜功、讓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專制達到頂峰。
這樣的行為不僅讓清朝豐盈的國庫逐漸空虛,更是讓清朝的發展逐漸頹敗。康乾盛世轉變為道咸衰世,乾隆應該負全責
。
除此以外,乾隆皇帝在文字獄以及對待英國使臣這兩件事情上,也做得十分愚蠢,可影視劇根本提都沒提。
尤其是前者,許多電視劇為了洗白乾隆皇帝,竟然提到乾隆皇帝廢除文字獄的情節,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挑戰人們對古代歷史的認知下限。若乾隆真有這樣的覺悟,清朝年間的文字獄早就被改善。
反觀后者,影視劇中的乾隆皇帝,雖然沒有接受英國使臣的建議,但至少做到了禮賢下士這四個字。
遺憾的是,真實歷史發展進程之中,乾隆皇帝從最開始不樂意搭理別人,到后來屢次請求以后,才終于選擇接見。
乾隆皇帝自以為是自己的「天威」震懾住了對方,其實只不過是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想趕緊出差完回家而已。
馬戛爾尼對清朝充滿好奇不假,但他的好奇絕對是有限度的。乾隆皇帝一次又一次挑戰別人對清朝的容忍底線,早已被馬戛爾尼寫上無數差評。
也正是乾隆皇帝的狂妄和愚昧,這才讓歐洲所有國家轉變對清朝的態度,一個外強中干、落后愚昧、腐朽悲哀的國家,卻擁有令人垂涎三尺的財富。這說的既是國家,也是乾隆皇帝。
其次就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這位皇帝在相關影視作品中,徹底被描述成一個料敵于先、多才多藝、愛江山同時也專情美人的完美皇帝。
可實際上,以上所有美好優秀的性格特點,和朱厚照有什麼關系呢?如果是朱厚照十歲以前,這些或許還有一丟丟可能,但自從「八虎」來到朱厚照身邊,他的人生軌跡就發生了改變。
公元1491年,朱厚照出生于北京,年僅兩歲時就被確立為太子。小時候的朱厚照,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聰明才智,老師們給他講解某些知識和道理,他很快就能舉一反三。
如果按正常情況下成長的話,
朱厚照未來成長為一位年輕有為的君王,完全有可能。可他的身邊都是太監,這也讓其夢想還未揚帆起航就倒在了港灣之中。
像之前提到的所謂「八虎」,其實就是劉瑾、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這八個太監,也被明后世史學家們稱為「八黨」。
他們肆無忌憚,利用皇帝明孝宗的看重,直接干預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活學習。原本應該學習的時間,這幾個人直接帶著朱厚照四處玩樂。久而久之,好學的神童也成了愚昧的昏君。
在玩樂上面,朱厚照每日跟隨八黨成員遛鷹斗犬,玩得不亦樂乎。實在感覺有些累了,那就前往相應場所之中觀賞歌舞、角抵等戲。
也正因如此,彼時的東宮(皇太子居住的場所)常常被人們戲稱為「百戲場」。要說明孝宗怎麼也該察覺自己兒子的變化才對,奈何他對八黨太過寵幸,這讓一個國家的儲君受到嚴重誤導。
等到年紀稍大一些,太監們又悄悄慫恿明武宗出紫禁城玩樂。剛好處于叛逆期的他,哪里忍得了這種誘惑。于是不顧自身安全出宮,跑到豹房之中貪圖享受。
要刨根問底地說,少年皇帝貪玩也還能接受,但最離譜的一件事情就是明武宗也逐漸厭倦了早朝。諸多大臣以請辭威脅,朱厚照依舊沒有放在眼里,這導致明朝再次出現罷朝丑聞。
就這樣,朱厚照也成為帶領明朝走向衰弱的重要皇帝之一。
那麼政績上沒有取得任何成就的他,在私人生活上是否做到了電視劇中的「專一」呢?
很遺憾,影視作品終究只是后人的幻想,在八黨的刻意引導下,朱厚照從來沒有專情某一女子,而是輾轉于不同美女身邊,這讓他年僅31歲就駕崩的同時,也未能留下任何一個子嗣。
如果說前兩位皇帝還能容忍的話,那麼最后一位皇帝高湛,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換句話說,后人對乾隆、朱厚照都有所爭議,乾隆好歹有經濟發展不斷提升的成就,盡管都被他浪費。
而朱厚照也曾經大敗過蒙古軍隊
,雖然后來英年早逝。在所屬人生中有相應政績,這便讓后人爭論其好壞的時候,有了支撐點。
只是高湛是一個怎樣的皇帝呢?那完全就是一個妥妥的昏君。某些電視劇將這一昏君刻畫成英俊瀟灑、善解人意、一心為國的圣人,將歷史事實置于何處?了解相關歷史的人還好,他們可以將電視劇當成玩笑,可如果不了解這一切的話,那就十分糟糕了。
有關北齊的發展,并就沒有受到多少人的關注,遭到扭曲以后,人們又應該相信誰的言論說法呢?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這只不過是電視劇而已,是否有些小題大做了?其實只要是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小說相較于歷史而言,因為十分優秀的文學性和表達性,讓不少人都更容易接受。
而這也導致一個十分荒謬的情形出現:現如今不少人在網絡上爭論三國時期的真實歷史時,竟會以《三國演義》為自己的支撐點。
這是極其可怕的一種現象,試想一下,等到孩子們接受影視作品的設定并逐漸刻畫在腦海以后。
當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中,或者歷史考試之中需要回答相應的問題,這些影視作品的情節以及描述,會不會給他們相應的參考呢?
如何評價高湛?一個專情、優秀、能征善戰、貌比潘安、才過諸葛的國家明君?胡鬧。
有關于高湛的一切,只需要提兩件事情,大家就知道他是多麼瘋狂且殘忍。
其一是其殺害自己的兄弟和侄子,為了爭權奪勢,高湛暗中殺害了所有對自己有威脅的兄弟,為了堅持斬草除根的理念,連他們的兒子,也就是他自己的侄子也不放過。
可殺則殺之,高湛非要虐殺對待,如此殘暴的君王,或許他自己都沒想到所作所為能被后世肯定。
其二則是繼承皇位以后,竟然逼迫文宣帝的皇后李祖娥與其通奸。高湛威脅李祖娥:「如果你不答應,那我就殺死你的兒子。」
就這樣,為求兒子生存,身為高湛皇嫂的李祖娥最終和高湛生活在一起。可笑的是,后續的發展之中,兩人通奸之事被李祖娥兒子高紹德發現,高紹德也嘲諷說到:
「母親肚子大了,所以不愿意見兒子?」
后人并不介意洗白前人,并且寬恕前人犯下的一些過錯和罪行,可歷史終究是公正的。
如果所有皇帝犯下的所有錯誤都能被洗白,那中國古代歷史中,哪里還有所謂的暴君?豈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成了好皇帝?
如果不尊重歷史胡亂創作,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還有必要去一一了解?影視作品真該認真反思。
更重要的是,哪些皇帝能洗白,哪些皇帝不能洗白,這總該有一個底線才對。
實在不行,完全可以創造出一個平行的古裝世界,別和中國古代歷史聯系在一起。
這種不尊重歷史的行為,甚至可以看做是對古代真實歷史的侮辱,當后人美化犯下罪行的昏君,那不就是對被冤枉的臣子們,進行再一次傷害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