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孫權俘獲而身亡。
這對蜀漢勢力來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也正是關羽走后,才有了劉備不顧一切為關羽報仇,而致使蜀漢勢力損兵折將的發生。
關羽對蜀漢勢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關羽被圍困在麥城之時,他曾多次向駐守在附近的劉封、孟達求援,可是他們依然按兵不動。
後來關羽被俘身亡,劉封、孟達所駐守的上庸三郡也被攻占了。劉封艱難地逃回了成都,卻未曾想被劉備賜死。
按理來說,劉封雖然有過失,但是卻也罪不至死,更何況他還是劉備名義上的長子。
可早在關羽被除后,諸葛亮就曾說了11個字,正是這11個字,才讓劉備下定決心,必除劉封。
其實,關羽被圍困在麥城之前,就已經向劉封等人發出過求援。
當時關羽率軍攻打樊城,因為兵力上的相差懸殊,他就曾向劉封等人發出過請求,希望他們派兵援助。可是當時劉封卻已上庸三郡仍未安定,需要大軍鎮守為由,拒絕了關羽。
從事實角度上來看,劉封這次沒有派兵,是在情理之中的,因為當時蜀漢勢力才剛剛攻下上庸三郡時間不長,無論是內部環境,還是外部形式都不算良好。
內部民心未定,外部有強敵虎視眈眈,如果這個時候派兵援助關羽,無疑是將自己置于危險之中。
他接到的命令是鎮守上庸三郡,如果因為他派重兵援助關羽,那麼關羽升了,他頂多算是協助有功。
但若關羽敗了,導致他的兵力虧損,那麼對于他的鎮守任務來說,無疑會造成隱患。
同時,如果他將軍隊調走之后,導致上庸三郡丟失,那麼他的罪責可就太大了,而這份罪責顯然需要他一力承擔,并不會牽扯到關羽的身上。
所以,無論是從哪方面角度考慮,他沒有派兵援助關羽,共同攻打樊城,都是沒有過錯的。雖然攻打樊城他不派兵情有可原,但是關羽被圍在麥城之時,向他求援救命,為何劉封仍然不予理會呢?
要知道,關羽不僅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更是蜀漢勢力當中的主要戰力,關羽身死會對蜀漢勢力造成極大的損失。
哪怕因為救援關羽,而導致上庸三郡出現變故,劉備也不會責罰劉封,可他依然沒有派兵營救。
劉封沒有響應關羽的求援,無非是因為兩個原因。
首先他所駐守的上庸三郡,雖然以如今的角度來看,相距并不是很遠,但是按照當時劉封等人的行軍速度來看,等他率軍趕到麥城,關羽或者早就已經沒命了,甚至敵人還會布下埋伏等著他們上鉤。
另外一個原因,則就是關羽與劉封之間的四人恩怨了。
關羽的自傲與自負世人皆知,因此很難有人能夠映入他的眼簾,而劉封自然也沒有那個資格。
他雖然名義上是劉備的長子,但是歸根結底不過是義子罷了,況且劉封的能力在關羽眼里,也就只是一般而已。因此平日里關羽、劉封二人的關系自然算不上融洽,甚至還曾發生過矛盾。
為此,劉封當時并沒有直接派兵救援,而且就算他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出兵,也不見得能夠改變最后的結果。
關羽身4,劉封因為有著駐守上庸三郡這個任務,因此他并沒有受到什麼責罰,但是就在關羽去世不久之后,他所鎮守的上庸三郡也丟了。
劉封與孟達素來不合,經常仗著身份欺辱對方,而在關羽走后,孟達再也忍受不了劉封的欺辱,轉身投到了曹操的麾下。
此外,還策反了劉封手下的兩個將軍,最終上庸三郡被曹操勢力攻下,劉封好不容易逃回了成都。
在攻下上庸三郡的時候,孟達曾經提醒過劉封,說劉備將上庸三郡交給你,就是想讓你放棄繼承劉備位置的打算。你將上庸三郡丟了,縱使你回去了,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不如跟我一起投靠曹操。
然而,劉封絲毫沒聽進去,依然對劉備忠心耿耿,認為劉備不會對他痛下狠手。但是當他歷經劫難逃回成都之后,才發現原來一切都如孟達所說。
劉封回到成都后,劉備一共給他列了三條罪名。
罪名一,因為他長期對手下任意妄為,破壞了蜀漢軍中形象,致使他手下的將領紛紛叛逃。罪名二,眼見蜀漢大將關羽遇難,卻未曾有絲毫救援的行動。
罪名三,丟失了蜀漢要地上庸三郡。數罪并罰之下賜他死罪。對于劉備給他安排的這三項罪名,雖然劉封在這三件事情中的做法確實欠妥,但是卻罪不至死,再者劉封好歹也是劉備的「長子」,明明可以大事化小,為什麼劉備就一定要將其處決呢?
其實還是源于諸葛亮在關羽被除后,對劉備說的話。
當諸葛亮知道關羽逝世的消息之后,聰明如他自然知道劉封到底做了些什麼,因此他冷冷地對劉備說了十一個字「封剛猛,易逝之后終難制御。」
這十一個字的意思就是說劉封此人性格剛猛,現在劉備還活著的話,足以壓制住他,但是劉備如果逝世了,那麼將無人能夠再壓制住他。
劉封雖說是劉備的「長子」,但是他畢竟是個義子,劉備卻不可能真的傳位于他,因為劉禪才是他的親生兒子。
如果劉備真的逝世了,那麼按照諸葛亮的話來看,劉封將直接威脅到劉禪的地位,這是劉備所不能忍受的。
這也就是說,所謂的三宗罪狀只不過是個由頭,縱使沒有這三項罪名,劉備也必然會想到其他的借口將他除掉。
劉封在臨走之前后悔沒有聽從孟達的話,但是為時已晚,他也只能悲憤交加,或許如果當初他響應關羽的求援,會有另外一個結果吧。